A股“入摩”,賺錢的方法在這裡!

最近,很多炒股買基的朋友,被兩個詞頻繁刷屏——“入摩、納A

”。

其實,入摩和納A是一個意思。

說白了,就是指摩根(MSCI)指數將部分A股股票列入。

因為MSCI指數成分股都是經營績優、具有潛力的公司,所以對國際上的投資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今年,A股在經歷三次闖關失敗之後,終於成功“入摩”!

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公佈了半年度指數調整結果,首批234只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股票被正式納入MSCI指數體系。

在這之前,A股市場陰跌了好幾個月了,追高打空的都是老韭菜。

在信貸收緊和槓桿抑制的大形勢下,流入A股的新資金、新韭菜太少,市場就像一潭死水,而MSCI納A就是給市場開渠,一股活水清泉很快要進入了。

根據國內券商的預測,“入摩”為A股帶來的增量資金大概1000億人民幣左右,和A股目前的44萬億流通市值相比,實質影響並不是很大。

但是“入摩”的234家公司中,50家金融行業的上市公司佔比第一。

銀行30家、非銀金融20家

醫藥生物18家,佔比第二

房地產、有色金屬、交通運輸、公共事業、汽車、電子等行業各有超過10家的上市公司幸運“入摩”。

1、“入摩”是長期利好

與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英國富時100、日經225相比,上證50和滬深300等指數估值偏低,估值優勢明顯,具有長期投資的潛能

未來,隨著A股在“摩指”權重的提升,增量資金流入將給A股帶來改變。綜合來看疊加前期A股的下跌,這次A股納入MSCI將在市場情緒上起到重大提振作用。

投資者朋友們,可以選擇本次納入MSCI的A股234支股票有關的一些被動管理型指數型基金和指數債券進行適度的長期投資;

2、股市投資邏輯已經開始變化!

不只MSCI的增量資金,還有QFII和RDFII。

前一陣子,總理在訪問日本的時候,就給了日本金融界2000億元RQFII額度。這些帶有機構化投資風格的資金進入A股市場,與以往中國股市的操作市場可大不一樣。

未來,大家在進行投資的時候,應多注意逐步切換成價值投資風格。

3、要做聰明的投資者!

比如說,在買股買債的時候啊,應該多查閱這些上市公司的財報,多關注關注財務指標。

比如資產負債率、速動比率、營運能力、應收賬款週轉率

之類的。

還有一點,尤其在現在這個“現金為王”的時代,國內外的券商、私募和投資機構流行巴菲特和達摩達蘭的股票估值方法指導投資(股權現金流折現、自由現金流折現),估值理論和估值模型在證券市場上興起。

低估值我就進,高估值我就退!

投資者朋友們更應該觀察財報上現金流量表上的指標,涉及到:企業現金收入結構、償債能力、獲利能力等指標。

這些指標能對您投資獲利有很大的幫助。

A股“入摩”,賺錢的方法在這裡!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