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市場混亂不堪,更美APP是華而不實還是名副其實?

醫美市場混亂不堪,更美APP是華而不實還是名副其實?

早前曾上映一部電影《狼狽》,影片講述的是一個肥胖的醜女在通過全身整容後蛻變成大明星,最後這如氣泡般易碎的美麗生活被整容帶來的後遺症一點一點打破,將女主從天堂拉入地獄的故事。時至今日,這部電影依舊被人們津津樂道,特別是電影中出現的兩個詞尤其惹人注意,一個是整容,另一個就是非法整容機構。

如今,人們對整容的偏見正一點點消失,在“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的心理驅使下,除了個人對美的追求之外,甚至出現了“爸媽帶我去整容”的趨勢,正所謂“先天不足,後天彌補”。醫美成為人們變美最快捷的途徑,在市場的迫切需求下,行業發展開始進入快車道。市場上出現不少醫美APP,如新氧、更美、悅美、美滴、透透醫美等。

市場的需求,給醫美市場帶來許多發展的可能,特別是去年,醫美市場大爆發,醫療機構猶如雨後春筍似的瘋長,市場呈現欣欣向榮之勢。但是醫療機構的野蠻生長也帶來不少潛藏危機。

憑藉創業三部曲在醫美市場上立足的更美APP,去年曾被爆出數據造假事件,今年年初時,一篇《更美APP融資失敗,資金鍊斷裂,即將倒閉》的文章在網上流傳,5月15號,網上又出現一篇關於更美平臺“不允許商家撤出”的文章,雖然最終被證實文章內容純屬虛構,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更美的聲譽與商譽。所謂無風不起浪,更美或許存在一些難言之隱也說不定。

醫美市場繁華是真,滿目瘡痍也是真

《中國醫美“地下黑針”白皮書》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醫美市場規模預計將突破萬億元大關。如今,在全球醫美市場上,我國佔有10%的市場份額,僅次於美國。

“這是一個看臉的世界”不管你信不信這句話,反正我是信的。此前人們對整形還有很大的牴觸心理,但隨著“顏值時代”的到來,對美的需求最終戰勝了一切。基於此,資本看到了這一領域的潛在市場,於是市場上出現各式各樣的醫美企業。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國醫美市場得到快速發展,醫美帶來的暴利讓資本爭相入局。表面看來,醫美市場一片繁華祥和,但實際內在已經千瘡百孔。

受網上諸多整容失敗所引起的醫療糾紛案例影響,不少愛美人士由於種種顧慮只能望而卻步。據瞭解,在醫療行業中,被投訴最多的要數醫美,中消協統計數據顯示,醫美每年約有2萬多起投訴,是導致行業美譽度一年不如一年的“元兇”。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市場上存在不少攪屎棍,為牟取高額利潤,一些沒有營業執照的醫美機構進入市場、攪亂市場。《2017年中國醫美行業黑皮書》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非法營業的醫美機構不下6萬家,是正規醫美機構的6倍。

隨著醫美市場的不斷壯大,一個一直存在的問題愈加暴露——專業醫生不足。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有執照的醫美醫生僅有1.7萬左右,而無執照的“黑醫生”就有不下15萬。這些“黑醫生”就是給企業帶來糾紛的關鍵所在,也是消耗醫美行業信任值的問題所在。

此外,在醫美行業中,利潤主要流向的是上游醫美機構,如愛美客毛利率為98%,華熙生物、華東醫藥等毛利率基本都在50%以上。而下游醫療機構由於高昂的獲客成本和人力成本,導致企業盈利能力變差。相關數據顯示,中國下游醫美機構淨利潤還不足10%,不少企業仍舊處於虧損狀態。

再者,醫美平臺監管力度不夠,不能保障與其對接的線下醫療機構營業執照的真實性,且在手術與藥品質量上也不能得到保障。最為明顯的一點就是,醫生信息的真實性不高,由於平臺審核機制存在缺陷,在審核過程中,基本只要資質過關就可以掛牌接單,但醫生信息是否真實沒有人能保證。不少醫美平臺都存在這個問題。

近年來,人們對整容的抵制力度在不斷減弱,不管是求職還是相親,有七成以上的用戶表示,美麗的外貌能獲得一些好處,在一定程度上對醫美行業有刺激作用。而醫美市場美譽度下降等問題,也影響著那些正規醫美機構在市場中的發展進程。創立於2013年的更美APP,這五年在市場上的發展看似功成名就,但真實情況究竟如何還有待商榷。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更美APP真的只是“受害者”?

作為醫美行業數一數二的巨頭,更美APP為了能獲得更多用戶、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實施了醫美市場下沉運動,效果顯著。根據更美公佈的數據可知,今年1到4月份,平臺用戶活躍環比增長不下20%。更美第一季度營收入同比增長234.28%,總盈利同比增長了86.88%,這與更美對城市下沉運動的推進脫不了關係。

自創立以來,更美APP先後獲得了來自經緯中國、紅杉中國、騰訊、君聯資本等多家投資者的多輪投資,擁有足夠的資金可供更美在市場上排兵佈陣。但在醫美市場上,更美也存在不少爭議之處。

一來,更美對自身的定位只是一家平臺公司,不會過多去幹涉醫美本身的相關業務,這便給一些不良商家提供了進入平臺的機會。而這些不良商家進入更美平臺之後,利用一些虛假廣告吸引用戶進行消費,使用戶消費體驗變差,將直接拉低更美在市場上的美譽度,不利於平臺對外引流。

二來,目前市場上絕大部分醫美APP都在採用社區+電商模式。更美是這樣,新氧、美黛拉、悅美、美麗神器等也皆是如此。除了模式高度相似之外,就連產品也在上演“撞臉”事故,範圍基本都在玻尿酸、肉毒桿菌內毒素、豐胸、眼鼻等方面。更美與新氧、美唄等平臺相比並沒有其他較為突出的優勢。

此外,在醫美市場上,從來不缺競爭者。更美除了要應對新氧、悅美等中國行業獨角獸之外,還要面對來自日本、韓國等醫美市場帶來的壓力。除了這些問題之外,還有其他約束更美髮展的要素。如盈利難,為了更好地為醫生與用戶服務,更美推出“一條龍”服務,打造全方位服務矩陣,簡單說來就是醫生直接帶著他的技術就好,運營和管理工作則全部交由更美來解決,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成本壓力。

嚴格說來,更美是一家靠資本堆起來的企業,凡來者皆不拒。在更多資金入袋的同時,壓力也隨之而生,為了能不“辜負”這些投資者,更美在發展中難免有些急功近利,只看到短期市場帶來的巨大盈利,不能一步步將基礎打牢,缺乏對市場的前瞻性。

雖說更美APP在醫美市場上具有一定的話語權,用戶活躍度與覆蓋率都排在市場前列,但更美目前存在的各種問題不允許其毫無剋制地繼續“吸金”下去,否則將給企業帶來巨大打擊。

市場繁雜,更美要如何突破重圍一展宏圖?

目前,醫美市場繁雜,真正能在市場上立足的醫美APP只佔少數,作為少數者之一的更美APP,要想在市場上有所突破,還需要細細謀劃。

一方面,據《中國青年顏值競爭力報告》數據顯示,近十年來,我國青年顏值競爭力達到空前高度。51.9%的女性在18歲之前就感受到顏值壓力,且在18歲時就會採取提升顏值的行動。而有57.14%的男性在18到25歲之間感受到顏值壓力,但要在四十歲之後才會採取行動提升顏值。而人們提升顏值的手段主要是醫美和健身,其中醫美佔45.3%,健身佔35.3%。

愛美不只是女生的專利,隨著人們觀念的轉變以及對“美”的追求,男性也逐漸加入到對顏值的競爭中,隨著財富與地位的不斷提升,男性醫美市場即將迎來爆發期。目前,女性仍是醫美的主要消費群體,擁有79%的市場份額,男性消費者佔21%的市場份額。而近年來,醫美市場上男性消群體規模在不斷擴大,男性市場增長潛力大。

另一方面,在醫療市場上,品牌美譽度至關重要。目前市場上有不少企業就是敗在美譽度上面,更美要想成為行業標杆一般的存在,加強平臺監管力度是必須的,通過這樣來保障用戶權益,為平臺帶來更多用戶資源。

隨著人們顏值競爭意識的不斷覺醒,醫美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可知,今年醫美機構數量預計將達到15000家,2019年,醫美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0800億元。而這些醫療美容機構的快速增加,也推動著醫美APP的發展進程。

醫美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市場上存在的“真假醫療機構”、“真假醫生”以及監管力度等問題將致使醫美行業走上彎路。更美要想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穩固其市場地位,可通過向男性市場佈局以及提高企業美譽度等方式,只有這樣,更美才能在亂象叢生的市場上繼續勇往直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