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遠程視界陷生死局,遠程醫療租賃之惑該如何破解?

獨角獸遠程視界陷生死局,遠程醫療租賃之惑該如何破解?

早在2012年之前,遠程視界就活躍在醫療租賃行業裡,這時候的遠程視界並未有多大的名聲。遠程視界名聲大噪時間節點在2016年期間,依靠營收60億元,業務遍及鄉鎮衛生院和衛生室等達到30000家,一躍成為遠程醫療行業的獨角獸。而在事故發生之前,遠程視界還活躍在“2017未來醫療100強”論壇上,期間還榮獲“年度創新企業獎”,至此,遠程視界給人留的印象還不錯。

但上面這些消息逐漸顛覆了人們對於遠程視界的認知。讓人唏噓的同時也在思考,遠程視界到底如何興起?又遭遇了什麼變故?什麼樣的遠程醫療租賃模式才算好的?

遠程視界的“模式誘惑”

目前資金鍊斷裂是壓垮遠程視界的最後一根稻草無疑,但過程是如何發生的?外界曾猜測,遠程視界的商業模式像是龐氏騙局,類似於現金貸款模式,給予沒有償還能力的用戶提供貸款,從而導致資金的斷裂。這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完全正確。任何商業模式都有風險,涉事者遠程視界董事長韓春善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你不跑快可能就被落下,要跑快,就有風險”。

對於供貨商而言,這是一個去庫存的機會,資金由遠程視界墊付,供貨商唯一承擔的風險在於平臺破產,因而這是一個不錯的買賣。

資金鍊斷裂,遠程視界陷入快跑危機

但現今,遠程視界資金鍊已經斷裂是事實。韓春善事後總結:“遠程視界週期短墊付款壓力大,發展過快導致一些風控措施沒有及時跟上。”

當然,遠程視界資金鍊斷裂的原因不止這些,公司發展後期團隊膨脹太快、高層懈怠、內部管理混亂、行業燒錢燒不出用戶等,都是遠程視界資金鍊斷裂的潛在原因。

遠程醫療之惑:市場、技術

目前,就算遠程視界能擺脫危機,其日後遠程醫療之路仍不平坦。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這個市場擁有巨大的市場前景無疑。據瞭解,在國內需求和各種因素的推動下,我國遠程醫療產業鏈已初具規模。數據統計,我國遠程醫療市場規模已從2012年的19億元增至2016年的37億元。不過雖然遠程醫療一片大好,但應用效果卻不盡人意。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藉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互聯網能解決傳統老百姓看病難的諸多痛點,不過落實到互聯網+醫療上,事情卻並沒有人們想象當中那麼美好。

從上面宏觀的三個角度可以看出,互聯網+醫療在前景大好的同時也伴隨著不同的痛點,遠程視界前方路途依舊很坎坷。

要擺脫當下困境,遠程醫療租賃平臺們需穩紮穩打

對於互聯網醫療行業而言,風口還未過。有關數據顯示,到2020年,我國大健康產業總規模將達到8萬億元以上,所以即使獨角獸遠程視界出現了資金鍊短缺,我們也不能就此看衰整個遠程醫療行業。因此,在遠程醫療租賃行業不少交易環節尚未成熟的前提下,穩紮穩打或許才是遠程醫療的出路所在。

其二,多途徑營收遐想很大。遠程醫療租賃行業比起掛號和輕問診,能更深入到醫療核心,參與到診療環節。目前不少廠商、銀行、獨立第三方租賃公司都爭相進入到醫療租賃領域,正是基於醫療租賃行業產業鏈帶來的遐想。設備租賃、招商加盟、會員制健康管理、互助保險、大數據等收入渠道一定程度上能解決遠程醫療租賃平臺收入結構過於單一的問題。

其三,技術仍是遠程醫療租賃行業的核心。目前遠程醫療租賃行業之所以運營存在困難,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用戶支付和產品定價上存在的障礙。據瞭解,遠程醫療還未納入醫保,究其原因在於各地醫保體系相差太大,報銷比例、保障範圍、技術缺口不統一,都是遠程醫療要解決的問題。

其四,城市衛生服務中心、衛生服務站、診所、藥店,以及鄉鎮衛生院等單體機構會是遠程醫療租賃行業業務風險最低的地方。這些機構使用的設備偏小型,因而回款週期會更短。

總之,遠程視界陷入生死浩劫的同時,也引發出人們對於遠程醫療設備租賃模式的探討。但不論如何,在遠程醫療設備租賃諸多痛點尚未解決之前,平臺需努力提高風控能力,並增加營收途徑,走穩紮穩打的路線,才有可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