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地產市場活躍 農村宅基地大大升值

農村地產市場活躍 農村宅基地大大升值

近日,我們發現農村隱形地產市場開始進入發育期,突出標誌為農村宅基地交易趨於活躍。包括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因居住環境等改善而引發的購買需求;宜居宜遊的新形態農村引發的宅基地升值;鄉村市場建設中商鋪購置費用不斷攀升等。大量城市工商資本湧入鄉下租賃農房的情況。

農村地產市場活躍 農村宅基地大大升值

農村地產市場活躍 農村宅基地大大升值

農村地產交易由來已久

雖然在法律層面未予承認,但農村房屋交易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就已存在,並非今天才有。

一般是交易雙方(主要是農民)找村裡的文化人擬定合同,再找一兩個村幹部或者有威望的村民作為見證人,簽字畫押付錢,買賣就算完成了。相對來說,因金額小,量少,並不成氣候。

農村地產交易活躍的原因

農村地產市場活躍 農村宅基地大大升值

現如今農村房屋交易量不斷增加,交易範圍擴大,交易人群多元化,而房屋不斷增值,也是與這些年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一是,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大批農村人在農村閒置下來的老屋給買賣提供了房源,而他們卻湧入到城市就業生活,促使城鎮化進程加快。

二是,鄉村產業形態發生變化。二三產業在鄉村崛起,發展經濟需要大量的房屋以及建設用地作為基礎。

三是,耕地紅線與城鎮化雙重約束。一些經濟比較發達村莊,建設用地指標緊張,促使一定的交易市場催生。

農村地產交易市場價值

農村地產市場活躍 農村宅基地大大升值

從現行的土地管理制度看,農村房屋交易雖對制度提出了很大的挑戰。但是從大方向上看,又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產物。這種活躍可以說是市場對農村宅基地用益物權價值的發現和反應,在規範引導的前提下,使其顯形化,激活農村農民的土地財產權,解放使其發展。

因為地產在農村資產中佔有相當的比重,其中又以宅基地的比例為最大。例如在福建省,宅基地、公共公益設施、農村經營性集體建設用地三者比例基本為8∶1∶1。絕大多數農民外出打工賺錢的目的,也是擁有一棟像樣的房子。因此有調查表明,在一個農民的一生投資中,其中60%以上的投資是住房投資。

現實中也能看到,這塊市場是如何發育,又是怎樣孕育著巨大能量的。以東部一些村莊為例,隨著鄉村製造業的發展,吸納了大量外鄉勞動力。人們常年在這裡做工,就有把家人接來同住的需要,買菜需要菜市場……經過一段時間,這裡分工越發明細,商業逐步成熟,原本小小的村莊便有了城鎮的模樣。如今隨著鄉村旅遊的迅猛發展,對於農村地產的需求更加旺盛,一部分城市人口帶著資金、知識和經驗上山下鄉,投資鄉村建設,使得鄉村不再侷限,經濟業態更加立體,鄉村面貌也隨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農村地產交易引發的問題

農村地產市場活躍 農村宅基地大大升值

同時也不能否認,農村地產市場的隱形化還存在諸多問題。由於交易多是買方與農戶或村集體直接簽訂合同,或者村集體與農民簽訂合同,是靠鄉村約定俗成的自然法約束其有效性,未納入國家統一的產權管理系統,一旦產生糾紛處理難度很大。因此,相當一部分產權難以通過正規途徑獲得融資,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鄉村建設。

有計劃有步驟地將農村地產納入到正規合法的程序之內,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也是重構產業空間,牽引鄉村轉型,支持鄉村發展的必然選擇。2015年起,在全國一些縣市進行的三塊地改革,在試點中摸索一套可行的辦法,也是基於這方面的考慮。

農村地產市場要持續發展

鑑於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資本與農民對地價判斷的差異等,在穩步推進其顯形化的過程中,需要著重考慮以下因素:

一是農村地產市場的相對封閉性。農村地產交易市場由於並未納入正規的全國性的統一管理系統,因此形成了一個個相對封閉的獨立市場。城市與鄉村,不同鄉村之間,地產市場在多條不同的軌道上同時運行,帶來價值上的一片片窪地。

二是農村地產市場開放的滯後性。農村地產市場雖然一直存在,但是由於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其價值及未來溢價空間尚未形成合理的評價體系和標準。如何保證宅基地等入市所釋放的巨大價值更多在農村體現,大部分土地出讓收益留在農村,留給農民,都是必須考慮的。

三是交易主體本身的差異性。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同樣一塊錢,邊際效應是不同的。一個農民,孩子要上學,老人要看病,這時候房子與錢比較,錢對他來說就更加重要。加之貧困人口錢本來就少,把支出往後推延的餘地不大。在城鄉差距依然很大,社會保障還不健全的情況下,農村地產交易規則設計務求周全,以免城市居民或資本下鄉圈地,剝奪農民長久收益。

應該說,市場已經有很好的探索,並開始實踐,比如一些地方的“共享住宅”,就是靠建立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而不是一次性買斷。市場面向農村,提供資源,而農村提供服務,房產,等,以此撬動鄉村旅遊、民俗等第三產業的發展,農戶分享經營收入,從而達到多方共贏的目的。

也可以考慮以村為單位成立社區委員會,在產權交易過程中設置一定的約束條件,比如用途上的管制,鄉村風貌上的維護,以及其它使用權限上的限制等等,也是維護村莊及農戶長遠利益的一個不錯的辦法。

城鄉經濟發展已經到了這樣的階段,對於如何從制度上破局的要求更加迫切了。既要守好底線,也要積極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