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翼結冰墜毀,40名空軍專家全部遇難,今我國終取得重大突破

一般預警機的飛行高度在8000~10000米左右。一萬米以上高空的氣溫很低,理論上比地面低65度。故此一萬米高空基本溫度在零下20度至零下60度之間。對於在中高空的雲層中的飛機,撞上處於不穩定狀態的過冷水,立刻會附著在飛機的表面凝固起來,形成飛機機翼結冰的現象。

機翼結冰墜毀,40名空軍專家全部遇難,今我國終取得重大突破

機翼結冰,不僅使阻力增大,升力減小導致失速,而且使發動機功率下降,因此結冰直接影響到飛行安全.。對於飛機結冰的研究,美國從1942年開始興建IRT結冰風洞;美國50年代率先發明瞭染色劑示蹤技術詳細分析結冰過程,80年代率先採用激光反射光譜方法。也就是說美軍在這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沿,而對於西方封鎖的我國在抗結冰領域的發展起步很晚,直到後來發生的事,我國才要勵志研製。

機翼結冰墜毀,40名空軍專家全部遇難,今我國終取得重大突破

2006年6月3日,中國空軍一架空警-200預警機因飛機機翼結冰,在安徽東部地區墜毀,5名機組成員和35名空軍專家全部遇難。這次空難以後,國內才真正推動了大的結冰風洞的建設,並在2007年5月10日正式開工,於2013年成功交付使用。現在我國每一種新型飛機的首飛成功,不僅是我國飛機設計製造技術的一大跨越,也是對我國先進空氣動力試驗研究能力的一次展示。而美國承認封鎖中國失敗,還不要臉的想打探風洞的技術詳情。

機翼結冰墜毀,40名空軍專家全部遇難,今我國終取得重大突破

如今,我國空氣動力研究整體實力的高端風洞被攻克,多項關鍵指標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中國人奮力走向空氣動力學的世界前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