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竹的故事|我的一对节节高

花成达

江南地区的居民习惯用带节枝的竹竿作为晾晒衣物的生活用品,俗称节节高。

——题记

宜兴有“竹海”,和陶都、茶洲、洞天一样,是宜兴响当当的名片。

如今宜兴的竹,早已不是景的映衬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竹产业的蓬勃发展,竹文化也浩瀚起来。每每提起竹的话题,我总会想到我那一对节节高的往事。

我与竹的故事|我的一对节节高

我清晰地记得,那是1970年秋,我上初中的学校也停了课,母亲就把我托给一位熟识的匠人去学手艺。

我在广德县新杭的一个小山村里呆了二个多月,渐渐同村子里的人熟了,我发现那里的村民把煮笋的水用来洗涤衣服,不用肥皂。我一问才知,是他们买不到肥皂。我就把带去的肥皂分一块给借住他屋子的房东,他姓杨,是一位盲人单身汉。杨叔执意要送我一样东西,问我要竹篮还是什么。我拗不过他于是开口向他要了一对节节高,心想家里晾晒衣服也用得上。

到我要回家的前夜,杨叔上山砍了两支半绿半黄的竹梢回来,修整了一番,剃掉多余的枝杈,一对节节高就搞好了。杨叔告诉我,竹子出山会被查,答应明天一早送我过境,他说到太华就没事了。

次日天还未亮,杨叔就扛着节节高送我出山了,翻过一座山头就到了太华境内,我谢过他后,一路小跑来到了太华汽车站。

我赶上了头班车,正要把节节高往车顶上挪的时候,听身后有人在叫嚷,这东西有竹木检查证吗!啊,真要检查?我一吓差一点从梯子上摔了下来。“没有证不能带!”我不敢抬头看那人,只是扮出一副苦苦哀求状。最后还是被没收了。

车按时开出,我望着那一对斜靠在墙角的节节高慢慢变小,眼睛渐渐模糊起来。

时间过去快五十年了,这两支承载着一段历史的“小竹梢”还在我心中留着,挥之不去。

我与竹的故事|我的一对节节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