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帝如何確保身邊的人尤其是侍衛的絕對忠誠?

你知道古代的皇帝害怕什麼嗎?一個字——死!他這一生好不容易將大權握在自己手裡了,所以最大的恐懼就是死,因此為了保護自己,除了在飲食、生活上大加註意外,另外一個最重要的就是——派更多的人保護自己!

古代的皇帝如何確保身邊的人尤其是侍衛的絕對忠誠?

而這,也就催生出了“侍衛制度”,通俗點說就是——皇帝的保安!

歷朝歷代,皇帝的保安叫法都不一樣,其始於《周禮》,有士庶子、郎中、千牛備身、 執御器械、怯薛歹、錦衣校尉等不同稱呼,下面小君僅以清朝為例給大家講講他們的故事。

“當侍衛好嗎?你得當到這種侍衛,而不是門衛”

在清宮劇裡,咱們可以看到皇帝身邊總是跟著一堆穿黃馬褂的人,其實這是一種誤解,能穿黃馬褂的,非得要高等級的侍衛才行。據史料記載,清宮裡的侍衛一般分有一等、二等、三等及藍翎侍衛,而根據只能一般又分為:

最高級: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常在皇帝身邊,地位較高

古代的皇帝如何確保身邊的人尤其是侍衛的絕對忠誠?

最低級:上駟院侍衛(三旗侍衛):有如雜役,宮中看大門的,地位較低

“清宮侍衛怎麼選出來的”

清宮侍衛選拔條件較嚴格,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對於皇帝的忠誠,比如御前侍衛和乾清門侍衛只在上三旗(正黃、鑲黃和正白)子弟中選,而且任用條件非常苛刻,政審嚴格。而漢人在這方面是沒有資格的。

古代的皇帝如何確保身邊的人尤其是侍衛的絕對忠誠?

清宮侍衛五年甄選一次,清中期時,武舉考試中的一、二三甲根據名次依次授予侍衛職銜。

“清宮侍衛的待遇,必須高,要忠誠嘛”

侍衛作為離皇帝最近的人,其忠誠度直接關乎皇帝的安危,因此,皇帝只能在待遇上籠絡他們了。

一、精神待遇:

御前侍衛和乾清門侍衛准許穿和皇帝一樣顏色黃色的馬褂,這可是一種象徵,讓你心裡感覺無比榮耀!

古代的皇帝如何確保身邊的人尤其是侍衛的絕對忠誠?

二、物質待遇

除了精神待遇外,侍衛的錢糧也很多,比如乾隆時期,給御前侍衛和乾清門侍衛的工資“著將戶部庫內飯銀 每年賞給一萬兩。”

一萬兩!!!如果換算成現在的人民幣,得百萬年薪了!

古代的皇帝如何確保身邊的人尤其是侍衛的絕對忠誠?

而且平時節假日還有補貼,比如“每年中秋節前交侍衛處節省銀二千兩,分給御前侍衛 、乾清門侍衛及奏蒙古事侍衛、批本處官員”

此外還有車馬補貼,飯食補貼等等。

這可比現在的程序猿、外企男工資高太多了。

三、額外待遇:

侍衛除了幹保衛工作,其實他們的晉升是非常快得,畢竟常和皇帝待在一起,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和珅,他一開始就是個小侍衛;還有福康安等。

古代的皇帝如何確保身邊的人尤其是侍衛的絕對忠誠?

如此多的待遇,真的能保證侍衛們忠誠嗎?基本可以,至少整個清朝好像沒發生過侍衛刺殺皇帝的例子。

不過到了清末期,由於國力衰弱,政治廢弛,清宮的侍衛制度也開始衰落,最典型的就是嘉慶皇帝兩次在神武門遇刺,堂堂皇帝在自家後門遭遇刺客,可想而知這個“保衛制度”是有多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