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為什麼要殺鰲拜?

這人啊,膨脹的時候不知道及時剎車,往往結果就是車毀人亡。

皇權其實就是高壓線,在安全距離可有所作為,併名留青史,一旦碰觸,自然玩火自焚。

鰲拜便是如此,但正史上,鰲拜被擒拿後,康熙並沒有殺他。囚禁之也等於武功盡廢生不如死了。今天在閒聊一下這位大清忠臣鰲拜。

康熙為什麼要殺鰲拜?

首先腦海中先把徐錦江的頭像剔除,人家真實的鰲拜是長這樣的。

可不是那個滿臉炸毛的電視劇形象

康熙為什麼要殺鰲拜?

青年鰲拜確實英勇不凡,他開始為皇太極的部下,隨著皇太極衝鋒陷陣是屢屢李霞功勳,早早的就被皇太極重視成為良將之一,立過的軍功咱在大概羅列一些:崇德二年在和大明皮島之戰中奮勇劈殺,充當急先鋒肉搏,引導攻克了皮島立下首次功勳,被授予晉爵三等男,滿洲“巴圖魯”(意思是最棒的勇士)在崇德六年,和大明的松山之戰中,與薊遼總督洪承疇部隊肉搏 鰲拜本人衝鋒陷陣勇猛無比,五次出戰皆大勝而歸,因功晉爵一等梅勒章京(也就是副都統)。同年八月松錦會戰又擊潰大明軍隊,又被升為護軍統領。

大清入關前,皇太極沒看到明天的太陽,死了,死後在大位的更替上,鰲拜也出了關鍵性的作用,他和索尼等老臣在瀋陽故宮的崇政殿“共立盟誓,願死生一處”堅定支持皇太極的兒子福臨為新一代皇帝,並極為效忠的慷慨演講:“我們這些個兄弟,嘴上吃身上穿的的是先帝給的錦衣玉食,先帝對我們有天高海深的恩情,先帝走了,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立先帝的兒子呢?”這段激情過後,立馬把覬覦皇位的多爾袞給整尿了,自此鰲拜對順治帝福利是有擁立之大功的。

清定鼎中原,北京建都後,順治元年的時候鰲拜主要就是滿世界的追打李自成等農民軍,並領兵在西安,兩湖,重創了李自成的大順軍,在順治三年的時候隨後又在四川和豪格一起攻打張獻忠的大西政權,並在這次戰爭中,鰲拜又身先士卒的拼命攻殺,斬首無數,把張獻忠徹底攻陷,為新生的清代政權立下了開疆拓土的不世之功。

順治終於熬到親政後,對這位立下了汗馬功勞的鰲拜也是很夠意思,視為左膀右臂,賦予了重權,讓鰲拜在朝堂之中參與各類事務,翻譯成現在職位大概是歷經公安部長,外交部長,內務部長等等吧,鰲拜深獲順治帝的讚賞和提拔。

短命的順治在順治十八年早早掛了,死前讓才8歲的康熙玄燁繼位,並再一次重用鰲拜為輔政大臣,輔政一共四個人(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事後,鰲拜在弄權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說白了就是膨脹了,咱不客氣的說,看官各位,如果你身處鰲拜這個位置,身上有軍功,手上有權利,你膨脹的比他還得厲害,人往往在打江山的時候能有氣節,在做江山的時候受不了這糖衣炮彈的誘惑,直到康熙六年親政了,鰲拜還是不能剎車,說白了做了這麼多年的權利中樞,作為一個武夫出身的鰲拜,是不可能做出退休放權的決定的,這就是人性,遙想某位大眼鏡,不也是退休後死死抓住軍權好幾年不放手嗎,所以誰也別說誰了,都是人,誰也不是神。

康熙為什麼要殺鰲拜?

但如果你遇到一個窩囊廢皇帝,你還可以學學曹操玩玩狹天子以令諸侯,但點太背了,鰲拜遇到了康熙。

後果大家都知道的,有心眼的康熙在宮裡召集了一些青壯年整日練習布庫(摔跤)為戲,韜光養晦迷惑鰲拜,並在康熙八年的時候,安排好了一場剷除鰲拜的大戲,等鰲拜進宮之後,一聲令下鰲拜被生擒,歷史便是這種後果,你不能做到曾國藩急流勇退,那麼有人幫你退的。

鰲拜被抓後,康熙把準備好的幾十條大罪狀宣讀,按照歷史上那些情節,鰲拜必死無疑,但康熙赦免了他,念其身上的傷疤和功勞,其實也對後面的臣子做一個震懾的作用,無論你身處何位,身份多麼高,只要你弄權不知道收斂,照樣可以把你一擼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