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與目不識丁的江冬秀為何能白頭偕老?

民國曆史上,有許多的包辦婚姻,大多過得不幸。

比如,徐志摩和他的前妻張幼儀,一個是留學國外的風流才子,一個是他口中的“小腳女人”,徐志摩因為文化水平、思想差距的不可調和,在張幼儀懷著身孕時,提出離婚。

比如魯迅與朱安,朱安雖未“被離婚”,卻也一輩子只能做周家的女兒,得不到她眼裡的大先生的一絲欣賞和愛意,寂寞孤苦終身。

但唯有胡適與江冬秀,這對外人眼裡極其不般配的夫妻——一個是大才子,學者、教授,一個是大字不識的鄉下小腳老太太,卻過得還算幸福,互相陪伴至老。

胡適與目不識丁的江冬秀為何能白頭偕老?

胡適與江冬秀

外人都說,江冬秀是一位虎妻,嗓門大、脾氣暴躁,所以才把性格柔軟的胡適管的死死的。但在我看來未必,雖然沒有知識文化,不能和胡適談論詩詞歌賦、治國之道,江冬秀卻是一位有生活智慧的女人,有生活情趣,樂觀開朗,懂取捨。

胡適與目不識丁的江冬秀為何能白頭偕老?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胡適與江冬秀的這段婚姻完全是雙方父母的意思。

14歲的時候,胡適去江家玩,江母看到了胡適,覺得這個男孩眉清目秀而且機靈可愛,剛好自己也有一個適齡的女兒,就特別想讓胡適做女婿。而且二人還是遠親。

輾轉通過家族裡的長輩跟胡適的母親提親,幾經努力之下,胡母答應了婚事。出於對母親的孝順,胡適也答應了。這一年,胡適14歲,江冬秀15歲。

定了親之後,胡適就外出求學,先是上海,此後又遠赴美國,一直到26歲才學成歸國。而江冬秀則在家鄉,整日學習女工、刺繡,大字不識幾個。十年間,兩人始終不曾見過面。胡適求學回來曾經想見江冬秀一面,都到了江家門前,但江冬秀出於傳統禮儀,對胡適避而不見。

成年之後的胡適對這段婚姻未必不曾有過反悔之意,但出於對母親的孝順,他從未真的想要悔婚。

胡適與目不識丁的江冬秀為何能白頭偕老?

青年胡適,溫潤如玉的君子

眾所周知,胡適是一位非常孝順的人,母親的教育對他的影響可謂是終身的。

六歲的時候,胡適父親去世,母親作為後母辛苦支撐整個大家族,即使條件艱苦也努力支持胡適讀書求學上進,從15歲外出求學,到26歲學成歸國,胡適一直遠離母親,對母親給他選定的這個妻子,他是無論如何不想違逆母意的。

而且,因為母親的影響,胡適一生從不因為江冬秀沒有知識文化而看不起她,反而能看到她身上的諸多優點。

他在給自己的紅顏知己韋蓮司的信裡說起,他母親給他訂下的未婚妻江冬秀,沒法做他知識上的伴侶,但是他依然很樂觀,因為”的母親既不能讀又不能寫,可是她卻是我所知的一個最善良的女子。”

所以,在這段婚姻裡,胡適一直都在努力瞭解、促進兩人的關係。

胡適與目不識丁的江冬秀為何能白頭偕老?

遇事多溝通,吵架不過夜

在美國的時候,胡適開始給江冬秀寫信,每次寫家書都不忘囑咐母親,讓江冬秀多看書、習字、放腳。

在胡適的引導下,江冬秀開始給他寫信,而且一直有進步。雖然話不多,且有好多錯別字,但江冬秀的信讀起來卻很可愛,直白、淺顯。

知道胡適身體不舒服,江冬秀寫信說:“望你多多保重身體,就是頂愛我的一件事了。”“杜兒見你的信,他叫祖望讀把他聽,他又哭了,我也哭了。”

胡適生病,她關懷地寫道:“我今天聽他說你今天不狠(很)好,我心裡好比刀割一樣……”

胡適很喜歡江冬秀給他寫信,一直催她多寫。有一次胡適生病了,這時接到了江冬秀的信,心裡很高興,寫下了“病重得他書,不滿八行字;全無緊要話,頗使我歡喜”的詩句。

收到江冬秀寄來的照片,胡適也很興奮,在背面題詩表達了對歸國之後田園生活的嚮往,“闢園可十丈,種菜亦種韭。我當授君讀,君為我具酒。何須趙女瑟,勿用秦人缶。此中有真趣,可以壽吾母。”

胡適與目不識丁的江冬秀為何能白頭偕老?

江冬秀一生都不吝嗇於直接表達對丈夫的關心和關愛,這樣直白樸素的感情,其實是很動人的。

胡適寫信提到他們的結婚紀念日快到了,江冬秀收到信後感觸多多,回信說:“我看了你的信,你知道我今晚心裡怎麼樣?......離十年的結婚紀念日不遠了,我想今年你在京,我們好好地請點朋友來吃酒飯,熱鬧熱鬧。我們親密一下,回覆十年前的興味,你可贊成嗎?”

這個時候,江冬秀已經35歲了,還有這份興致,實在是難得。

胡適與江冬秀夫妻相處中,有一點是非常好的,就是凡事都能敞開來談,保持溝通。縱然是吵架,也比冷漠要好。

印象深刻的是,江冬秀因為不滿胡適給徐志摩和陸小曼做媒,而大發脾氣,說了很多過分的話,比如“你們都會寫文章,我不會寫文章,有一天我要把你們這些人的真實面目寫出來,你們都是兩個面目的人。”

幾天之後,胡適起程去俄羅斯。在旅途上,或許是距離產生了理解,或許是開闊的景色讓他胸懷變得浩蕩起來,胡適給江冬秀寫了一封信,說,今早睡不著覺,想到我們臨分別那幾天的情形,我忍了十天,不曾對你說;現在想想,放在心中倒不好,還是爽快說了,就忘記了。

“我不願把這件事長記在心裡,所以現在對你說開了,就算完了......你知道我個人最難過的是把不高興的事放在心裡。現在說了,就沒有事了。”

遇事選擇溝通,就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多少婚姻,其實毀在了雙方的冷漠中。

胡適與目不識丁的江冬秀為何能白頭偕老?

大事上有原則,能堅持

雖然沒有讀過書,但遇到大事,江冬秀是很有原則的,而且她很理解胡適,能站在胡適的角度考慮問題。

書籍是胡適的命根子,抗日戰爭期間,胡適在美國擔任大使,江冬秀一人在國內的,帶著三個孩子逃離北平,兵荒馬亂之中,也始終帶著丈夫的幾十箱書,正由於她的努力,使胡適的藏書在戰亂中得以保全。

後來,胡適在給她的信中感激說道:“北平出來的教書先生,都沒有帶書。只有我的七十箱書全出來了。這都是你一個人的大功勞。”

她深知丈夫的價值,瞭解他的興趣愛好,並予以支持來體現對他的愛。

胡適與目不識丁的江冬秀為何能白頭偕老?

比如,她不贊成胡適當官。胡適一生做過許多事,學者、教授,國家危難之際,也當過政治家,但他一生都沒脫離學術的正軌。

抗日戰爭期間,蔣介石請求胡適擔任駐美大使,國難當頭,胡適本來不願意,糾結很久才答應。

江冬秀對此大加反對,寫信勸胡適,不要答應,還自責說:“我恨自己不能幫你助一點力,害你走上這條路上去的。”胡適跟她保證“戰爭完結時,我一定回到我的學術生活去”,才理解了胡適。

胡適曾經動情地說到,別人的妻子哪個不希望自己的丈夫當官,自己做個官太太,但我的老妻卻鼓勵我回到學術上去,真心覺得敬佩她。

她後來在胡適遺著的序言裡寫到:胡適身前一切都可模糊,唯在書桌做學問極為認真。胡適去世後,幾乎萬人空巷送行,江冬秀感慨地對兒子說,做人做到你爸爸這樣,不容易喲!

在大事上三觀一致,這應該是他們婚姻的基礎。

胡適與目不識丁的江冬秀為何能白頭偕老?

堅持底線,絕不離婚

但他們的婚姻,也曾遇到過巨大的危機。

胡適風度翩翩,才情過人,而且性格寬厚瀟灑,一生有許多愛慕者。但大部分的關係都點到為止,沒有威脅到婚姻安全,只有一次例外。

婚後六年,胡適生病前往杭州修養,表妹曹誠英負責照顧他,日日下棋,沒想到兩人陷入熱戀,每日下棋,讀書,散步,真神仙眷侶也。胡適甚至寫文說,那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日子。

胡適與目不識丁的江冬秀為何能白頭偕老?

胡適與曹誠英

三個月後,胡適回到北京,第一次起了離婚的念頭。有傳言說,江冬秀得知胡適要離婚,拿起菜刀,拉著三個孩子,對胡適說,離婚可以,我和孩子們先自殺,一向溫柔的胡適被這種陣勢給震住了,於是此後再沒提過離婚。此後後半生,雖然偶有紅顏知己,但也從未越軌了。

對於丈夫與紅顏知己的關係,江冬秀也處理得比一般女人理智,所謂抓大放小,分輕重緩急。

對胡適早年留學美國的戀人韋蓮司,她予以理解。胡適因心臟病突發去世後,韋蓮司曾致信給江冬秀表示悼念和慰問,她也禮數周到地要兒子給這位“情敵”寫了回信。

胡適與目不識丁的江冬秀為何能白頭偕老?

體恤人情,生活能力強的妻子

江冬秀雖然識字不多,但是生活能力卻很好。她廚藝很好,尤其擅長安徽菜。經常做了好吃的菜,請胡適的學生、朋友來家裡吃飯。

而且面對胡適的那些文人學者朋友,江冬秀的態度從來不卑不亢,為人爽朗、親切。

她給居住在家裡的學生縫厚棉褲,把胡適的皮衣送給學生禦寒,曾在胡適家中住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羅爾綱回憶說,“江冬秀師母是個體恤人情的人。”

胡適與目不識丁的江冬秀為何能白頭偕老?

實際上,在婚姻生活中,胡適越來越離不開江冬秀。江冬秀對他的照顧可謂十分體貼周全,細緻入微。

胡適在美國當大使期間,有一天穿上江冬秀寄來的衣服,發現口袋裡竟裝著7副象牙耳挖,他回信說:“只有冬秀才會想到這些。”

還是在美國的時候,江冬秀在胡適的領帶下縫了一個小拉鍊,裡面藏著一張5元的美鈔。她的考慮是,萬一錢包被人搶了,還有這5元錢可以搭一輛計程車平安回家。

抗戰剛開始的時候,胡適身在國外,江冬秀帶著孩子從北平逃出,到外地避難。這時,江冬秀還給家鄉學校捐款,且數目不小,這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江冬秀這樣的女人,有點像魯迅筆下的“地母”形象,堅強、樂觀、接地氣,絕對是會與你患難與共的人。

1962年,71歲的胡適因為心臟病突發去世,江冬秀慟哭不已,打了兩針鎮定劑才穩定下來。

胡適與目不識丁的江冬秀為何能白頭偕老?

胡適去世,江冬秀慟哭

江冬秀一直生活到85歲,算得上高壽。

胡適與目不識丁的江冬秀為何能白頭偕老?

他們是舊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

人世間的愛情許分很多種,婚姻也分很多種。胡適與曹誠英或許屬於,“愛過就好,不求相守到老。”而胡適與江冬秀,或許屬於,患難中的相伴相守。

在外人眼裡,他們極其不般配,從外形到知識到思想境界,因為他們的不般配,世人甚至把“胡適的小腳伕人”列入民國史上的“七大奇事之一”。

這一段本來由命運促成的可能會釀成悲劇的婚姻,卻在兩位有愛有智慧的人的共通努力下,成為張愛玲筆下的,“舊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

鄉下姑娘江冬秀也逃脫了民國時期許多女子都面臨過的厄運,成為了“中國傳統的農業社會里,‘三從四德’的婚姻制度中,最後的一位‘福人’!”

我翻遍了江冬秀的照片,發現所有的場景裡,她都是笑盈盈的,看得出性格樂觀、隨和。有句話說,愛笑的女人,運氣不會太差,誰會討厭一個整日愛笑的人呢。

作家止庵說,在這個信息發達的時代,人人可以享有無數信息,但信息不等於知識,知識也不等於智慧。正如胡適的老妻江冬秀,她可能沒文化,沒知識,但這不妨礙她是一個有智慧的女人。

做學問或許需要知識文化,過日子,需要的是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