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需要多少韭菜才能餵飽獨角獸?

獨角獸概念是假的獨角獸

獨角獸這概念已經熱炒半年了。不可否認,獨角獸公司確實是值得投資的優秀公司,但是到目前為止A股市場上真正的獨角獸公司只有兩家:藥明康德和寧德時代,還是剛上市不久的。

那麼在它們上市之前,大家炒的是什麼?只是概念而已。看一下獨角獸概念下的個股,哪個是名副其實的獨角獸?

到底需要多少韭菜才能餵飽獨角獸?

事實上,獨角獸概念股走勢也並不可觀。

到底需要多少韭菜才能餵飽獨角獸?

問題是:真正的獨角獸公司並未上市,投資者望而興嘆,但是既然獨角獸這麼火,就乾脆搞一個獨角獸概念出來供大家炒作。

根據2017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截至2017年底,中國有未在境內外上市的獨角獸企業164家(這個數據到目前為止已進一步擴大),以下列出前30名榜單:

到底需要多少韭菜才能餵飽獨角獸?

想要這些獨角獸企業在A股上市,條件尚不成熟,原因有二:

1、獨角獸企業估值高,但很多還是未能實現盈利的,不符合A股上市條件。

2、A股市場是同股同權的,這一點對於那些想上市圈錢的公司來說無所謂,但是對於那些真心想做好的獨角獸企業來說,它們不太樂意,所以它們不願意來A股上市。

那麼現在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把已經在境外(包括中國香港)上市的獨角獸公司通過CDR(Chinese Depository Receipt 中國存託憑證)的方式引入A股。

CDR這個話題也炒作了很久,最早被國務院認可是在3月30日,正式落地則是在6月6日晚間,證監會連發九份文件規定了各種CDR的實施細節,主要是發行、定價機制。

獨角獸戰略配售基金

考慮到獨角獸發行時,廣大散戶買不到,所以還特意搞出了“獨角獸戰略配售基金”,這個基金“打新”獨角獸中籤概率100%。看來,為了散戶的利益,管理層真是嘔心瀝血啊。

6月11日,六隻獨角獸戰略配售基金開始募集,優先保證個人客戶認購。

第一階段6月11日-15日,面向個人投資者;

第二階段6月19日面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

此次戰略配售基金問世,開闢了普通投資者借道公募基金參與戰略配售的投資渠道,個人投資者優先獲配優質資產,其產品的獨特性及普惠性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到底需要多少韭菜才能餵飽獨角獸?

富士康IPO時募集總額約271.2億元,其中就有30%的戰略配售資金,當然這都是大機構,沒散戶的份。

到底需要多少韭菜才能餵飽獨角獸?

而戰略配售基金改變了這一局面,讓散戶也能夠配售新股。

在散戶的印象中,只要能買到新股,就100%賺。現在有一個機會讓散戶能夠100%買到新股,這不是天上掉餡餅嗎?

不過不要高興得太早,戰略配售有一個前提:買入的新股有一定的鎖定期,一般為12個月或者18個月。也就是說,買入的新股要等上市後12個月後才能在二級市場賣出。

對散戶來說,首先能不能等12個月是個問題;其次,12個月後股價是漲是跌也是個問題。

對於次新股的走勢,大家都有一定的印象,一般都是上市後瘋狂一字板上漲,通常都能翻幾倍,然後就是持續的陰跌,有的甚至能跌破發行價,比如第一創業、振江股份等。

到底需要多少韭菜才能餵飽獨角獸?

當然,也有強勢的,一段時間的下跌後還能反轉破新高的,甚至上市後能夠持續一年上漲的,比如:健友股份。

到底需要多少韭菜才能餵飽獨角獸?

但是這種股票是少數,能走出這種行情的一般都是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長性超級好。絕大多數次新股是不會出現這種走勢的。

另外,這個戰略配售基金讓散戶優先是什麼意思呢?感覺像是獨角獸想吃韭菜,而且要很多很多韭菜才能餵飽。

獨角獸真的值得投資嗎?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說過不看好富士康,理由是是富士康不是獨角獸卻披著獨角獸的外衣,已經是被嚴重高估了。

那麼以BATJ為代表的在海外上市的互聯網獨角獸公司如果通過CDR的方式迴歸A股,它們值得投資嗎?

其實價值投資有兩個投資思路:

一是風險較低的思路:即巴菲特的護城河理論,只投那些護城河深的公司,這種公司往往現階段的盈利能力很強,也沒有對手,比如茅臺。茅臺雖然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但是基於它的品牌力量,中國白酒市場還沒有它的對手,這就是護城河。為什麼巴菲特不太看好科技股?因為科技日新月異,今天掌握的技術,可能明天就無效了,所以難以建立護城河。

二是風險係數較高的思路:即投資未來有成長空間的公司,這種公司在值得投資的時候,往往並不被大多數人看好,而一旦被市場廣泛看好,可能已經不適合投資了。獨角獸公司是典型代表。

科技類公司,在發展成熟期,當人們都意識到它是一家好公司時,它的估值已經沒有多少安全邊際了。

再考慮到這些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阿里京東這些)目前跟隨整個美國股市極有可能走到了一個歷史大頂。在這個時候,匆忙地將它們引入中國,按照現在的估值水平發行CDR融資,與其說是讓中國投資者分享這些企業的成長,不如說是讓這些企業在估值處於階段性高位時,完美地收割一波韭菜。

有一個調侃的說法:

到底需要多少韭菜才能餵飽獨角獸?

沒錯,獨角獸是好公司,但好公司如果沒有護城河、沒有成長空間,那還值得投資嗎?

但是騰訊、阿里是可以投的,因為壟斷地位已經讓它們大而不倒了,它們的護城河是最深的。

當然沒有護城河的獨角獸,就要小心了,比如寧德時代,能成為全球第一動力電池生產商,離得開政府的補貼嗎?就在不久前(5月31日),國家針對光伏產業出臺了531新政,大幅縮減對光伏產業的補貼,結果光伏行業幾隻龍頭(如通威股份)應聲連續跌停,直到現在還沒有反彈的跡象。

所以,投資獨角獸時一定要小心,別成了韭菜,那些千億美元市值的獨角獸可不容易餵飽。

金融圈裡無小事,風裡雨裡,有才等你,老闆,點個關注再走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