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述職”,關係不小!

【述職的起源】

述職,是指古時諸侯向天子陳述職守。現泛指低級幹部向上級幹部進行工作彙報。語出《孟子·梁惠王下》:“諸侯朝於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由此可見,“述職”並非現代發明,古已有之的事情。

如何“述職”,關係不小!

【述職的要點】

如上所述,述職到底要講述什麼“職”呢?難道就是簡單的談談自己的崗位職責麼?要注意,古語的“職”,含義要比現代深刻一些——職守,也就是職責和操守。所以,我們常常看到,在很多正式的述職報告中,除了談談自己的工作成果,還要講講自己的思想品德,作風和操守。

如何“述職”,關係不小!

【述職的依據】

述職的依據是什麼呢?第一層次:崗位職責;第二層次:部門職責;第三層次:企業的使命與願景。這個事,咱們在格局上一定不能輸了。你看人家馬雲,格局已經遠遠的站在行業和產業之上,眼界早已放眼全球了。如果你的述職,還僅僅侷限於自己那一畝三分地以及流水賬一般的例行工作,則說明咱們的確是天天在埋頭拉車,沒有抬頭看路。

如何“述職”,關係不小!

【述職的形式】

有了上面的認識,我們談談述職的形式,也就是大家常見的來自於HR(人力資源)部門的各種制式化規範表單。這樣的統一形式,可以讓各級各部不至於離題萬里,或者自由發揮。所以,咱們通常遵照執行即可。

【述職的態度】

如何“述職”,關係不小!

常見的述職態度,有著如下幾種模式:認為自己功勞和成績突出的,態度就比較高昂,春風得意,胸脯拍得啪啪響;認為自己比較失意或者成績較差的,就垂頭喪氣,感覺像在做檢討。個人認為,比較合適的態度,是平靜、角色的講述,少一些激動和本色。對待上級的點評甚至是批評,要耐心的傾聽,虛心的接受,責任心的面對,事業心的挑戰。

以上,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