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村走出的大物理學家,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他的經歷激勵無數人……

最新一期《朗讀者》又請來

一位重量級朗讀嘉賓!

他是“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

首席科學家,

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

從農村走出的大物理學家,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他的經歷激勵無數人……

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

常務副校長、教授,

物理學家潘建偉。

從農村走出的大物理學家,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他的經歷激勵無數人……

1970年3月,潘建偉出生在浙江東陽,

從小他就是個愛玩的孩子,

他回憶說,

小時候父母重視對他興趣的培養,

從不限制他做什麼,

他可以自己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後來他家搬到了縣城,

到了初中,他才發現,

自己在農村小學的語文基礎很差,

英語根本就沒有學過。

他也不擅長作文,

小時候寫的第一篇作文,

《最難忘的一天》,

他僅用了5分鐘就寫完了,

最後只得了40分。

從農村走出的大物理學家,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他的經歷激勵無數人……

潘建偉與兩個姐姐的合影

俗話說,

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

也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對文科無感的潘建偉

遇上物理便如魚得水。

他曾感嘆道:

“竟有物理這樣簡單的學科!”

“只用一個公式,

很多東西就可以推導出來。”

甚至,他在夜晚躺著看星星時,

腦海中的物理書也能一頁頁翻開。

從農村走出的大物理學家,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他的經歷激勵無數人……

出於興趣與熱愛,潘建偉決定,

要在物理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1987年,

他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

在大學裡,潘建偉仍然和兒時一樣

鑽研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東西。

潘建偉是愛因斯坦的崇拜者,

在大學時就喜歡閱讀

《愛因斯坦文集》

“愛因斯坦的散文是最深刻、最美的,

讓我堅定了研究物理的決心。

讓我感覺從簡單的事實後面

可以找到一個規律,

現在、將來不會變。”

從農村走出的大物理學家,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他的經歷激勵無數人……

作為愛因斯坦的“粉絲”,

他也曾不贊同量子力學中的很多理論。

“怎麼有這樣胡說八道的東西。

牛頓力學、電動力學、統計力學,

我所有的成績都是95分以上,

就是量子力學考了八十幾分,

而且差點沒有及格。”

潘建偉的本科論文,

甚至想要為愛因斯坦辯護,

證偽量子力學。

從農村走出的大物理學家,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他的經歷激勵無數人……

什麼是量子?

這大概是所有物理“門外漢”

聽到“量子之父”時,

腦海中會浮現出的第一個問題。

而潘建偉,是這樣解釋的——

“比如說你有一瓶水,

然後你分成二分之一瓶,

三分之一瓶,

然後到最後就變成一個小顆粒了。

那麼大家都知道,

這個叫作水分子。

所謂量子,

只不過是微觀世界的

一種最小顆粒的一個統稱。”

從農村走出的大物理學家,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他的經歷激勵無數人……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追求真理才是科學人的信仰。

雖然量子世界古怪難懂,

但潘建偉有一股“牛勁”,

總想搞明白,

於是便決定與量子“糾纏”下去。

從農村走出的大物理學家,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他的經歷激勵無數人……

在獲得中國科技大學

理論物理學士和碩士學位後,

1996年,潘建偉決定出國

繼續攻讀博士。

眼看其他的同學都順利出國了,

只有他還遲遲沒選定方向和導師,

家裡人有點著急。

潘建偉對他父親說,

自己是要選準方向,選對導師,

不是為了出國而出國,

而是要把最先進的技術學回來。

從農村走出的大物理學家,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他的經歷激勵無數人……

潘建偉一家。

從農村走出的大物理學家,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他的經歷激勵無數人……

潘建偉一家。潘建偉和父母、姐姐、外甥在中科大。

開始的時候,他選的導師

是一位諾獎得主,跟著他讀博士,

肯定對未來的就業有幫助。

沒想到,比來比去,

潘建偉最終選擇了

這位諾獎得主的弟子塞林格教授。

塞林格教授當時只是一位普通教授,

但潘建偉認為他學識淵博,

在新興學科量子力學方面潛力更大。

果然跟他預料的一樣,

如今的塞林格教授,

已經是量子力學的世界級大師,

擔任奧地利科學院的院長。

就這樣,潘建偉來到奧地利維也納大學,

攻讀博士學位。

從農村走出的大物理學家,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他的經歷激勵無數人……

1996年,他在奧地利第一次見到

導師塞林格教授時,

這位導師像很多其他導師一樣問道

“你的夢想是什麼?”

潘建偉大膽說出:

“我要在中國建一個

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實驗室。”

從農村走出的大物理學家,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他的經歷激勵無數人……

塞林格(Anton Zeilinger)

之所以說“大膽”,

是因為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

我國在這個領域的

實驗研究還幾乎是一片空白。

從農村走出的大物理學家,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他的經歷激勵無數人……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

真實逐漸浮出水面。

所有實驗數據都證明:

愛因斯坦是錯的,

量子力學具有正確性。

潘建偉也不盲從“偶像”,

勇敢走出了權威認識的誤區。

從農村走出的大物理學家,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他的經歷激勵無數人……

在他看來,

無法證偽的東西,

屬於個體的思想自由,

再往前走一步,

就不是科學了;

科學恰恰又最需要自由思想,

“它是反權威的,沒有邊界,

愛因斯坦推翻了牛頓,

量子力學又推翻了愛因斯坦,

一代一代往前走。”

從農村走出的大物理學家,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他的經歷激勵無數人……

1997年,他在塞林格的領導下,

作為第二作者

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

宣佈在實驗中實現了量子態隱形傳輸,

這被公認為量子信息實驗領域的開山之作。

《科學》雜誌將其列為

年度全球十大科技進展之一。

這一年,他年僅27歲。

從農村走出的大物理學家,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他的經歷激勵無數人……

於是,

1999年,潘建偉博士畢業

準備回國工作。

他卻發現,那時量子信息研究,

在國內還是一片空白,

不僅不被承認,

甚至還被認為是偽科學。

這使得他根本無法申請到科研經費。

無奈之下,

潘建偉申請了幾個國外大學的教職。

就在這時,

他那篇“量子態隱形傳輸”論文,

被《自然》雜誌選為

“百年物理學21篇經典論文之一”。

一同入選的,

還有“愛因斯坦建立相對論”等重大成果。

消息傳到國內,

引起了轟動,

潘建偉提交的科研項目申請,

終於獲得批准。

2001年,潘建偉在中科大

負責組建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實驗室。

從農村走出的大物理學家,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他的經歷激勵無數人……

潘建偉在中科大上海研究院的實驗室裡

2016年8月16日凌晨1時40分,

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這是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

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

也是史上跨度最大、

最安全的通信網絡。

千百年來,

人們一直懷疑,

以人類的智力到底能不能

構造自身也不可破解的密碼?

潘建偉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回答了這個問題,

讓無條件安全通信成為可能。

從農村走出的大物理學家,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他的經歷激勵無數人……

從農村走出的大物理學家,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他的經歷激勵無數人……

“墨子號”發射現場。2016年8月16日——這是潘建偉的第一個紀念日。

量子通信主要是利用了量子疊加。

有點像孫悟空的分身術,

孫悟空拿毫毛一吹,

同時可以在很多地方出現。

有了量子疊加原理之後,

量子通信可以提供一種原理上是

不可破解不可破譯的加密手段。

它是目前唯一被證明,

無法被竊聽、

絕對安全的保密通信手段。

從農村走出的大物理學家,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他的經歷激勵無數人……

這麼多年,

中國的全面騰飛是有目共睹的。

但我國在前沿科學上,

卻一直遠遠落後於歐美。

今天,

中國已經成為這重要科學領域的世界領頭羊。

而在全球領先的“墨子”號背後,

少不了默默耕耘的潘建偉。

從農村走出的大物理學家,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他的經歷激勵無數人……

1999年國慶50週年,

潘建偉在維也納看了一個

有關科學家郭永懷的紀錄片,

印象最深刻的是

郭永懷犧牲時

兩隻手還緊緊地抱著從基地帶回來的數據,

這在他看來比性命還要重要。

“我當時一看,就淚流滿面。”

如今回憶,

他的眼裡依然噙著淚。

從農村走出的大物理學家,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他的經歷激勵無數人……

潘建偉還清晰記得,

幾位兩彈一星的功勳科學家,

有一次住在北京花園街,

第二天早晨起來,

發現有人自發在地上寫著,

祖國人民感謝你們。

幾位科學家感動地說,

有這樣的評價,

其他的東西都不重要了。

“這幾位科學家對我的影響非常大。”

說這話時,潘建偉的眼睛再次溼潤了。

從農村走出的大物理學家,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他的經歷激勵無數人……

回國後,

潘建偉的人生獲得了一個又一個榮譽:

31歲,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41歲,成為中國當時最年輕的院士;

45歲,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27歲,入選美國《科學》雜誌

“年度全球十大科技進展”;

31歲,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32歲,入選教育部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41歲,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42歲,斬獲得國際量子通信大獎;

45歲,以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

從農村走出的大物理學家,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他的經歷激勵無數人……

2017年潘建偉被評為《NATURE》年度十大科學人物之一

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被認為是中國自然科學領域最高獎。

只有中國最頂級的科學家,

比如華羅庚、吳文俊和錢學森等,

曾經拿到過這個獎。

由於該獎項的評選極其嚴格,

過去15年中,這個獎項有9次空缺,

而潘建偉在45歲就獲得了這個獎項。

這是繼他成為最年輕院士之後的

第二次“最年輕”。

從農村走出的大物理學家,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他的經歷激勵無數人……

潘建偉發表獲獎感言

即使是這樣,

即使無數人稱讚潘建偉,

說他是中國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人,

他卻沒有被衝昏頭腦。

從農村走出的大物理學家,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他的經歷激勵無數人……

對潘建偉自己來說,

他對物理學的鑽研,

跟這些獎沒有任何關係。

科學帶給他更多的是樂趣和安寧。

“追求量子物理的奧妙,

能讓人獲得內心的從容和安寧,

如同陽光燦爛的春天,

走在青草地上般心情愉快。”

從農村走出的大物理學家,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他的經歷激勵無數人……

也許,

正是保持著這樣的初心,

和對自然的最初的好奇,

潘建偉才得以成為

中國最好的量子物理學家。

從農村走出的大物理學家,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他的經歷激勵無數人……

是啊,

一個“糾纏”於量子世界的科學匠人,

秉著“擇一事,終一生”的精神,

在成長道路上,

“偏執”地對待著自己的專業,

不斷攻堅克難,

追求完美和極致的信念,

披荊斬棘,

一路向前。

這份匠人匠心是我們都應該學習的。

它告訴我們——

“不忘初心,方能始終”。


從農村走出的大物理學家,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他的經歷激勵無數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