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將至,河南這個地方不吃粽子竟吃它!

欒川是我省海拔最高的縣城,因傳說遠古時期鸞鳥群棲於此而得名。欒川東與嵩縣毗鄰,西與盧氏接壤,南與西峽抵足,北與洛寧摩肩,它四面群山環繞,境內有4條較大河流,分屬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素有“四河三山兩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被譽為“洛陽後花園”。

端午節將至,河南這個地方不吃粽子竟吃它!

因這裡獨特的地理風貌,造就了人們一年四季,因時而食的特點,同時這也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大特點。每逢端午節,粽子便承載著濃濃的思念之情,成為人們餐桌上的主角。不過對於豫西山區的欒川人來說,過端午節吃的可不是粽子,而是一種獨特的美食——槲包。

端午節將至,河南這個地方不吃粽子竟吃它!

槲包 享自然饋贈 寄老家味道

說起也是神奇,槲樹,只生長在中國豫西一帶的伏牛山上。欒川海拔100米至2000米的向陽山坡上,野生槲樹的身影隨處可見。在這處獨一無二的居所,槲樹和人們世代相伴。這真是大自然對當地人民豐厚的饋贈。

端午節將至,河南這個地方不吃粽子竟吃它!

端午節前後,正是採摘槲葉的好時節。經過一個月的飛速生長,槲葉的顏色已經由淺綠變成墨綠,具有一度的厚度和硬度,形如成年人的手掌,並散發出一種獨特的清香。槲葉包出來的槲包跟粽子不一樣,那種味道就是外出的欒川人記憶里老家的味道。

端午節將至,河南這個地方不吃粽子竟吃它!

和四角形粽子不同,當地老鄉們常吃的槲包是長條型的,要分別包兩扇,最後將兩扇合在一起捆紮好,一對槲包就大功告成了。槲包在蒸氣裡慢慢浸潤,香味兒瀰漫整個村莊。清香甜糯的槲包涼吃熱食味道同樣鮮美。對於欒川人來說,這就是端午時節的味道。

端午節將至,河南這個地方不吃粽子竟吃它!

過去,村民們只在端午節前採摘少量的槲葉,任其在荒野中自生自落。近些年,隨著交通的日漸便利以及電商的迅速發展,槲包逐漸銷往各地,更多人喜歡上了這種包裹著山野清香的美食。在政府的扶持下,採摘槲葉及槲包加工,成了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收入來源。

土蜂蜜 汲百花精華 創甜蜜事業

欒川縣秋林村,位於伏牛山腹地,村子深處的井峪溝三面環山,伊河從山間谷底穿過,鮮花盛開,彩蝶蹁躚,蜜蜂飛舞,儼然一處世外桃源。得天獨厚的氣侯孕育了山中兩千多種野生植物,四季花期不斷,這裡自然成為養蜂人不會錯過的蜜源基地。薛丹父親薛文卿自祖上起就開始養蜂,到現在已經十幾代了。

端午節將至,河南這個地方不吃粽子竟吃它!

端午節將至,河南這個地方不吃粽子竟吃它!

端午節將至,河南這個地方不吃粽子竟吃它!

收蜜的時節將至,送別女兒,老薛夫婦將繼續在深山裡,從事著這世界上最甜蜜的事業。三年前,薛文卿在鎮上成立了養蜂合作社,把土蜂免費寄養到貧困戶家中,提供技術指導,並統一回購,這一行為不僅讓許多貧困戶增加了收入,更有一些因此脫貧致富。薛文卿心心念念,明年將計劃再帶動50戶貧困戶一起通過這小小的蜜蜂一起過上甜蜜幸福的生活。

端午節將至,河南這個地方不吃粽子竟吃它!

你若盛開,蜜蜂自來;心若淡泊,悠悅常伴,這恰恰是薛文卿的生活最真實的寫照。

心存感恩,綠水青山正在成為幸福“靠山”

在欒川,到處都是一種“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和諧。欒川的山林裡還隱藏著無盡的美味,木耳、香菇、猴頭、鹿茸、核桃、板栗、柿子、蜂蜜等100多種土特產享譽全國。

端午節將至,河南這個地方不吃粽子竟吃它!

優良的生態本身蘊含著巨大的產業價值。欒川人把好山、好水、好空氣等自然要素變為有市場價值的生產要素,將生態和產業融為一體,大力發展生態旅遊、花卉苗木、林下經濟、林產品加工等產業,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只有感恩,才能明白這裡的不容易,只有感恩,才有資格接受大自然的饋贈。無論是採摘槲葉的陶愛環,還是養蜂的薛文卿,勤勞的欒川人對這裡的山山水水滿懷感恩,有了這些充滿了清新鄉土氣息的產品,才有了他們如今的幸福生活,綠水青山就是他們幸福的靠山。

端午節將至,河南這個地方不吃粽子竟吃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