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他們總能招到人?!是不是有什麼不可告人的渠道?

的人力不在於能招到多少人,而在於能留住多少人。

日前,麥當勞中國宣佈啟動2018年全國招聘周(5月19日到25日),預計今年全國招聘8萬人。過去六年,麥當勞僅招聘週期間就吸引到約20萬人應聘,約4萬人成功入職,成為年輕人職業第一棒的熱門選擇。

在競爭激烈的餐飲招聘市場,麥當勞無疑是令人眼羨的個例。對於大多數餐企來說,一年幾個服務員的招聘需求都已是愁白了頭。

“招人難”、“用工荒”,到底是招不到人,還是留不住人?

招聘渠道多樣,各有利弊

每年金三銀四,在某知名餐飲企業擔任HR的Christy總是忙得焦頭爛額。一方面奔波於各大招聘會現場,為餐廳招募基層員工;一方面不斷通過各大招聘網站,為總部尋找合適的中高層管理人才。

為什麼他們總能招到人?!是不是有什麼不可告人的渠道?

△熱鬧擁擠的招聘會現場

事實上,一到招聘季,餐飲企業的HR幾乎都和Christy一樣,兩頭忙得不可開交。餐飲行業用工需求巨大,且不同的崗位,招聘渠道亦不盡相同。

據瞭解,目前餐企基層員工招聘主要有三大渠道,分別是內部推薦、門店直招、網站招聘。其中,內部推薦和門店直招佔70%以上,是目前最主流的招聘渠道。

(1)內部推薦:資源有限,穩定性較好

內部推薦就是常說的“人帶人”,餐廳把店長、廚師長等核心人員確定到位後,餐廳給予內部人員一定的獎勵,比如,成功介紹一名員工入職,可以得到300-500元不等的獎勵,讓他們去親友之間擴散招人,組成團隊。

這是目前最受餐企歡迎,也是佔比最大的,最有效的渠道。

為什麼他們總能招到人?!是不是有什麼不可告人的渠道?

△佬麻雀門口的招聘海報

“內部員工介紹的人員穩定性比較好,流失率比較低,但是數量有限,資源很容易枯竭。”

(2)門店直招:簡單粗暴,覆蓋面較窄

以潮汕牛肉火鍋揚名的海銀海記,一線用工需求巨大,其人事經理龐樺告訴紅餐網,門店直接招聘解決了海銀海記70%-80%的基層用工需求。

為什麼他們總能招到人?!是不是有什麼不可告人的渠道?

△海銀海記門店現場

“很多務工人員都是第一次從外地來到這裡,他們經常就在住處附近找工作,看見門店有招聘一般都會進來了解一下,另一方面,我們經常在社區公告欄或是超市公告欄等地方張貼招聘啟事,吸引流動人員及一些家庭主婦前來應聘。”

對不少餐飲企業來說,門店直招是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在門口放一個招聘啟事,求職者看到了,直接上門找店長面試,不合適淘汰,合適就直接試工。缺點在於,門店直招的覆蓋面相對較窄,只能輻射門店周邊或來店裡用餐的人員。

(3)網站招聘:成本低,效率也低

不同的招聘網站聚集的求職者也不同。

58同城、趕集網等主要適用於普工的招聘,中高層人才招聘則會選擇前程無憂、智聯、領英、獵聘、最佳東方等網站。

相比前程無憂、智聯等網站,58同城、趕集網聚集了更多基層求職者。主要原因是註冊簡單,免去了填寫簡歷等一系列繁瑣的流程,求職者只需姓名、聯繫方式等基礎資料即可註冊應聘。

為什麼他們總能招到人?!是不是有什麼不可告人的渠道?

△廣州58同城上的餐飲招聘信息

“58同城的成本比較低,人員素質也比較低,求職者不用通過嚴格審核,只需要簡單幾步即可註冊,導致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雖然簡歷非常海量,但是效果不理想,面試的到達率很低。”

在李萬山看來,互聯網招聘能帶來的效果十分有限。

在廣州經營一家連鎖中餐館的老劉與李萬山有著類似的感受:“我們和58同城合作兩年了,只聯繫了幾個服務員,而且都沒成功,等於一個沒招到。”

(4)新興招聘渠道:探索階段,尚未成型

近幾年,餐飲企業開始拓展招聘渠道,嘗試不同的招聘方式和模式。

其中,校企合作是比較常見的方式,企業為高校和社會其他相關組織的學員提供實習、就業機會,高校和社會組織為企業提供相關專業人才。

凱港集團一直堅持校企合作,通過管培生項目培養人才,目前,已經有部分管培生從基層成功晉升為總監級別。

李萬山說,“餐飲入門門檻低,大學生容易產生心理落差,流失率比較高,但留下來的一定是非常優秀的人才。”

為什麼他們總能招到人?!是不是有什麼不可告人的渠道?

△麥當勞微招聘首頁

“微招聘在一些特殊崗位的招聘上尤其有效,比如連鎖餐飲需要的拓展人員、文案策劃類人才,一般的渠道招聘難度會比較大,通過社交平臺,認識該圈子的人,招聘就會簡單很多。”

長遠來看,微招聘不僅能解決部分招聘需求,而且覆蓋面廣,有助於企業的品牌宣傳,確實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留人遠比招人更重要

餐飲行業人員流動大,找到合適的人才後,如何留住人才,也是長期困擾餐飲老闆的一大難題。筆者總結了以下三種方式,或許可以幫助餐企解決這個問題。

(1)調整工資結構,多花100元就能多留一個人

“合理的工資結構能夠有效地留住員工,但很多餐飲企業一直不重視工資結構的設置,讓員工拿著‘死工資’。”餐飲資深實戰導師賴林萍在一次座談會上曾如是說道。

一般的工資結構應該包括基本工資、崗位工資、工齡工資、全勤獎和績效工資,給予員工獲得更多收入的可能。其中,工齡工資和績效工資能有效地留住員工,且提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以工齡工資為例,工作滿兩年可以享受每月 100元工齡工資,以後每工作多一年,工齡工資漲50元。看似錢不多,但對留住老員工能起到一定作用。

為什麼他們總能招到人?!是不是有什麼不可告人的渠道?

除了全勤獎、工齡獎、補助等,凱港集團旗下的辣起義品牌,正在嘗試日效工資和月效工資改革,只要門店每天/每月的營業額達到目標,超額部分即拿出來獎勵員工。

(2)明確晉升通道,光“畫餅”並不能阻止員工跳槽

“如今的90後,更看重的是自己能否在該企業有上升的機會,因此,針對年輕求職者,企業最好能給予清晰的晉升通道和職業規劃。”

在從事餐飲招聘多年的獵頭老張眼中,一個員工對一個企業的認可,除了考慮工資因素外,還要看在企業中有無發展的空間和晉升的可能,因而一家餐飲企業的員工晉升制度越完善,這樣的企業就越能留住員工。

針對一線基層員工,大部分餐企並沒有給出明確的晉升通道,儘管部分餐企會向員工表示有晉升的可能,但往往缺乏實際的諸如“季度考評達到XX分,升任組長,漲薪XX”等硬性標準,員工便將其看做老闆畫的餅。

為什麼他們總能招到人?!是不是有什麼不可告人的渠道?

△千萬別給新員工“畫餅”

如果餐企對每個招聘崗位都制定詳細的職業規劃和晉升路徑,明確每種職業生涯的標準和條件,同時公佈相應的達成率,員工能看得到,摸得著,相信在這裡努力下去可以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實現人生價值,自然就不會總想著跳槽了。

(3)尊重員工感受,人性化管理不能只是口頭說說

馬雲說,員工的離職原因很多,但其實就兩點,一,錢沒給到位;二,心委屈了。這兩點尤其適用於現在的年輕人。

在餐飲行業中,基層員工離職的原因,往往不是對公司不滿,也不是對工資不滿,而是對直接上級不滿,無法忍受上級的不尊重和不理解。

為什麼他們總能招到人?!是不是有什麼不可告人的渠道?

△離職員工對公司吐槽滿滿

因此,作為餐飲管理者,必須給予員工充分的尊重,肯定員工的價值。員工工作出現錯誤時,應當耐心教導,而不是簡單粗暴地打罵員工。對於受到客人表揚的服務員,也要公開表揚並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總而言之,餐飲企業要貫徹人性化管理,真正把員工當做自己家人去了解和關心,與員工勤溝通,對所有員工以誠相待,讓他們切實感受到企業帶來的溫暖,從而留住人心。

毫無疑問,員工是餐飲企業最寶貴的財富,也是未來競爭的核心。新時代下,除了本文提到的幾個渠道外,還有哪些途徑可以招納人才?還有哪些方法可以更有效地留住人才?

5月30日,於上海金茂君悅大酒店舉行的,由世界中餐業聯合會、紅餐網主辦,紅餐商學院、WorkTrans喔趣聯合承辦,上海餐飲烹飪行業協會和最佳東方協辦的“第18屆紅餐大會暨2018中國餐飲人力資源論壇”將一一為您揭曉。

屆時,眾多知名餐飲品牌創始人、企業高管、人力資源專家以及現場500多位餐飲精英將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激活人才,賦能餐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