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香玉,出生于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豫剧表演艺术家


常香玉,原名张妙玲,出生于河南省巩县,豫剧表演艺术家。

常香玉为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是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沈阳音乐学院教授等职。

常香玉,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 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


1923年,常香玉出生在河南省巩义市董沟。 1932年5月,随父亲张福仙搭班开始拜师学艺,拜了翟燕身、葛燕亭、周海水等人为师。初学武丑、小生、须生,后专演花旦。 1933年年初,随父搭太乙新班习演,向王金枝、徐双槐求艺。

1935年11月,三赴郑州,随父再搭周海水太乙班,进开封闯荡。到开封不到两月,便凭借文武不挡、生旦俱佳的出色技艺,崭露头角。由垫戏改为中轴,成为太乙班的主演之一。 1936年,《泗州城》连演3场,轰动开封。从此以后,常香玉正式成为主演。 [4]

1937年2月,常香玉在张福仙、王振南、史书明等的扶持下,成立了中州戏曲研究社。 1938年2月,为宣传抗日,戏曲研究社排演了王振南编剧的新戏《打土地》。

1941年秋,初识崔兰田,并与汤兰香重逢,合作演艺《贩马记》。 1944年6月3日,与陈宪章结为连理,结婚仪式在西安东大街正大豫饭庄秘密举行。 1945年4月28日,正式公开与陈宪章的关系。不久,长女常小玉出生。 1946年7月,次女陈小香出生。 1947年10月,陈宪章被国民党逮捕,常香玉竭力营救,几近倾家荡产。

1948年春,在西安创办“香玉剧校”。6月,儿子陈嘉康出生。 1951年8月7日,常香玉率剧社开始为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在全国巡回演出。 1952年3月4日,完成捐机任务,回到西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