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時刻,習近平再發衝鋒號角

脫貧攻堅工作已經到了決勝時期,能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馬上見分曉。高手到最後的決戰時刻,往往只使用一招,必勝的招數就是“精準發力”。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必須真抓實幹、埋頭苦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紮實的工作作風,團結帶領廣大幹部群眾堅定信心、頑強奮鬥,萬眾一心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時間緊迫,任務繁重,在仔細梳理後,我們發現脫貧攻堅工作的底子已經打好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日可待。全面深化改革的系列舉措已經將經濟轉型的道路鋪墊好,可持續發展的軌道運行順暢;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不斷提升,高質量經濟發展理念深入人心;扶貧工作更加註重實效,杜絕表面扶貧,嚴厲打擊扶貧領域的腐敗問題。針對當前的脫貧攻堅工作,習近平這次的指示具有很強的動員性。唯有實幹才是中國經濟強大的根本出路,扶貧攻堅既看數據,更看群眾的滿意度。

盡銳出戰,確保戰鬥成果。習近平指出:“打贏脫貧攻堅戰,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行百里者半九十。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強化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領導責任制,明確責任、盡銳出戰、狠抓實效。”我們牢記習近平在指示中提到的“盡銳出戰”,意味著在脫貧攻堅的決勝階段,要使出“殺手鐧”,派出最精銳的力量確保最後的勝利。脫貧攻堅工作關係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擺脫貧困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共同夢想。儘管我們現在取得很大成績,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困難依舊很多。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發展不均衡現狀突出,所以扶貧工作不能按照同一個模式推進。扶貧要出實效,就要因地制宜、加強調研、不斷摸索、對症下藥。在閩東工作時,習近平針對閩東的經濟發展情況,提出要念好“山海經”。針對山區的資源分佈情況,他提出要發展經濟林。針對沿海地區的優勢資源,他鼓勵科研團隊攻破人工養殖大黃魚的難關。在這次的指示中,我們看到習近平特別強調黨政一把手負總責,他過去就是堅持這樣的責任,勇於擔當。

保持良好的戰鬥心態,確保可持續性。習近平指出:“要堅持黨中央確定的脫貧攻堅目標和扶貧標準,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既不急躁蠻幹,也不消極拖延,既不降低標準,也不弔高胃口,確保焦點不散、靶心不變。”要始終按照黨中央的部署開展扶貧工作,尤其是精準扶貧領域。不能以會議來代替落實,以面子工程來彙報成果。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要保持戰略定力,堅守陣地,以積極的態度去迎接困難。有的地區不僅物質貧困,還陷入精神貧困的境地,對於開展扶貧工作的幹部而言,責任更加重大,任務更加艱鉅。遇到難題要有耐心破解,遇到困難要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意志品質去奪取最後的勝利。脫貧攻堅工作的焦點、靶心就是讓人民群眾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脫貧攻堅沒有“差不多就好”,也沒有“吹牛皮”,只有實實在在地堅持黨的脫貧攻堅舉措,方能取得成功。

注重方式方法,確保進度。習近平指出:“要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確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要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和黨政機關定點扶貧,調動社會各界參與脫貧攻堅積極性,實現政府、市場、社會互動和行業扶貧、專項扶貧、社會扶貧聯動。”脫貧攻堅的成果要惠及全民,不能落下一個人。在扶貧攻堅的“最後一公里”,要發動一次“百團大戰”,調動社會的方方面面來實現扶貧攻堅工作的勝利。東西部可以實現資源互補,在互聯互通的時代,加快信息交流,產業合作。黨政機關要率先垂範,定點掛鉤,掛鉤幹部要深入基層為民辦實事。行業扶貧要加強調查研究,系統發力;專項扶貧要加強監督,確保專項資金落實到位;社會扶貧要加大覆蓋面,不搞蜻蜓點水、形式主義。要嚴格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脫貧攻堅的三年決策部署,細化具體目標,增強緊迫感,有的放矢地完成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