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黃河文化旅遊資源 打造“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品牌

深入挖掘黃河文化旅遊資源 打造“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品牌

濱州黃河文化旅遊資源挖掘座談會在西紙坊·黃河古村召開

6月8日,由市旅發委主辦、濱州日報社承辦的濱州黃河文化旅遊資源挖掘座談會在西紙坊·黃河古村召開。座談會上,市史志辦年鑑科科長侯玉傑、濱城區文化館研究院段劍秋、濱州學院建築工程學院副院長李新、市博物館副研究館員張卡等專家從歷史、民俗、旅遊等角度對如何挖掘濱州黃河文化旅遊資源進行了專業分析。市文廣新局、濱州黃河河務局、濱州日報社等單位代表,各縣區旅遊部門代表也分別作了發言。

深入挖掘黃河文化旅遊資源 打造“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品牌

市旅發委、市文廣新局、濱州黃河河務局、濱州日報的領導與專家們參加 了座談

挖掘黃河文化旅遊資源,打造濱州“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品牌,加快推動全市旅遊業發展

我市黃河沿岸涉及6個縣區15個鎮(辦事處),岸長約140公里,總人口近60萬人。黃河沿岸風景秀麗、氣候適宜,且遠離城鎮,沒有汙染性工業企業,基本保持了原生態。黃河濱州段兩岸,孕育了無數瓜果飄香的豐收美景,也打造了許多令人神往的獨特景緻,成為全市市民休閒旅遊的好去處。

深入挖掘黃河文化旅遊資源 打造“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品牌

縣區旅遊局及各沿黃鄉鎮代表參加了本次座談

據悉,2017年,市旅發委編制完成了《黃河風情帶旅遊發展概念性規劃》、 《秦皇河旅遊度假區總體規劃》,並通過了評審,有了很好的開端。但與其他地市相比、與省旅發委的要求相比還有不少差距。此次座談會將進一步凝聚集體智慧,挖掘好黃河文化旅遊資源,打造濱州“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品牌,加快推動全市旅遊業發展。

深入挖掘濱州黃河文化旅遊資源是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濱州知名度、美譽度,促進濱州文化旅遊業全面發展的需要

深入挖掘黃河文化旅遊資源 打造“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品牌

市旅發委主任範海波講話

在座談會上,市旅發委主任範海波說,挖掘濱州黃河文化旅遊資源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需要,是提高濱州知名度、美譽度的需要,是促進濱州文化旅遊業全面發展的需要。在國家層面上,這是傳承、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需要。在城市營銷層面上,這是提高濱州知名度、美譽度的需要。

近年來,我市沿黃縣(區)不斷挖掘黃河文化旅遊資源,大力實施黃河生態文化旅遊項目開發,初步形成了以西紙坊·黃河古村為代表,以黃河灘區自然風光為特色,以現代休閒農業為熱點的旅遊格局。獅子劉、西紙坊、魏集古村落撬動了第二屆中國古村鎮大會,西紙坊·黃河古村開園併成功入選全省首批五星級精品民宿,成為全省鄉村旅遊的典範,中央電視臺、山東衛視等對景區進行了專題報道,有力地提升了濱州城市品牌的對外形象,讓更多的人知道了、瞭解了濱州,提高了濱州的美譽度和影響力。

在行業發展層面上,這是促進濱州旅遊業全面發展的需要。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濱州向南有鄒平山區,向北有北部沿海,中間是黃河風情帶。我市黃河沿岸涉及6個縣區15個鎮(辦事處),岸長約140公里,總人口近60萬人,林木覆蓋率達25.3%。常言說,看景不如聽景,說的就是文化在旅遊中的重要性。

挖掘中要注意正史與傳說相結合,傳統資源和現實資源相結合,物質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結合

深入挖掘黃河文化旅遊資源 打造“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品牌

黃河古村風情帶規劃設計圖

在接下來的具體工作中,範海波說,要做好“三個結合” — —注意正史與傳說相結合,傳統資源和現實資源相結合,物質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結合。

一方面,國家、地方史料記載有大量的經得起檢驗的歷史資料,很多名人故事在正史中有明確記載,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另一方面,不能忽視民間傳統文化,很多民風民俗裡面藏著大量趣味性很強的相關素材,需要我們以專業精神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提煉好。同時,需要做好傳統、現實素材之間的緊密結合。

濱州既有厚實的傳統黃河人文資源,更是渤海革命老區的腹地,傳承著渤海精神,還有現在的新濱州精神,它們正是黃河文化在當代的具體體現,與黃河文明是一脈相承的。今天的事實就是明天的歷史,這啟發我們立足現實,面向未來,將傳統與現實有機融合在一起。

此外,要做好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之間的緊密結合。千百年來,濱州名人輩出,不同時期留下了大量物質遺產和精神遺產。魏氏莊園不僅是仿照京城故宮修建的文化瑰寶,更是孫子兵法在建築門類中的具體應用。它的高牆、碉堡、暗道,充滿著真真假假、虛虛實實,這與“兵者詭道也”的兵聖思想一脈相承。同時,胡集書會、呂劇、清河鎮年畫等非遺項目也具有深刻的挖掘價值。黃河文化旅遊資源的挖掘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範海波認為,要從推進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的角度,精心打造“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品牌,要實施規劃引領;要突出文化引領;要堅持調查為先;要注重成果運用。

座談會由市旅發委副主任術國強主持。座談會最後,他表示,在黃河文化旅遊資源挖掘中,要實施規劃引領,避免同質化競爭、重複性建設;要突出文化引領,探索文化與旅遊的深度融合;要堅持調查為先,形成厚實、科學、經得起歷史檢驗的一系列人文資料;要注重成果運用,為各縣區、各鄉鎮下一步開發黃河旅遊項目提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