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被批為神劇鼻祖?專家表示:不懂不要瞎比比

在電視劇《亮劍》中,八路軍圍攻誤入太行山腹地的山崎大隊,付出巨大傷亡仍無法攻克日軍防禦陣地。李雲龍臨危受命,用土工作業的方法接近日軍防禦陣地,消耗了三千六百顆手榴彈,終於全殲山崎大隊。

《亮劍》被批為神劇鼻祖?專家表示:不懂不要瞎比比

這一情節讓無數觀眾熱血沸騰,同時也引起了軍迷們的爭議。爭議的焦點是,物質奇缺的八路軍,竟然在一場中等規模的戰役中消耗瞭如此數量的手榴彈,《亮劍》是否有神劇之嫌?

《亮劍》被批為神劇鼻祖?專家表示:不懂不要瞎比比

其實,稍微有些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生產一顆手榴彈比生產子彈容易多了。手榴彈不需要過多考慮質量問題,拉了弦聽個響就行,就算只能炸兩半也無所謂,質量不行數量來湊,用李雲龍的話來說“能拔膿就是好膏藥,有總比沒有強”。

抗戰時期的手榴彈生產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樣複雜,手榴彈的生產工藝簡單,設備輕便,七個人就可以揹走,俗稱“七人背”。

《亮劍》被批為神劇鼻祖?專家表示:不懂不要瞎比比

對於裝備簡陋的八路軍來說,手榴彈是不折不扣的大殺器。在各類武器都稀缺的情況下,手榴彈基本上可以自給自足,相對來說可以敞開了供應。新入伍的戰士大多數沒有步槍,但一定有一兩枚土製手榴彈。

《亮劍》被批為神劇鼻祖?專家表示:不懂不要瞎比比

抗戰時期,晉察冀兵工廠月產手雷4萬枚,巔峰時期可達20萬枚。用土法制手榴彈,每個砂箱可製作四枚,一個人就能供應一個連的量。

《亮劍》被批為神劇鼻祖?專家表示:不懂不要瞎比比

戰鬥前李雲龍用一把指揮刀換來20箱手榴彈,幾乎將整個兵工廠的庫存搜刮一空。用3600顆手榴彈消滅數百日軍,怎麼算都非常划算。

作為一部抗日題材的軍事小說,《亮劍》難免有誇大其實的地方,但瑕不掩瑜,仍不失為一部優秀的電視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