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這樣拉小提琴,難怪學不好!握弓運弓基本功,大師教一次就會

孩子這樣拉小提琴,難怪學不好!握弓運弓基本功,大師教一次就會

很多時候,家長們都在反映:為什麼孩子在學琴的時候,右手的小拇指總是形成一個“7”一樣的形狀?整個運弓狀態非常輕飄,弓杆沒有任何壓力,發音很輕,弓子在琴絃上滑來滑去......

其實,小提琴的運弓是講究壓力的,但一定要用巧力,而不是蠻力!今天咱們就先從握弓的姿勢說起。

孩子這樣拉小提琴,難怪學不好!握弓運弓基本功,大師教一次就會

一、握弓的姿勢

我們先把右手手心向上翻轉,仔細觀察一下我們的右手,手指連接掌心的部位叫做“指根”(這裡會有一些橫向的指紋線遍佈),接下來按照從指根到指尖的順序排列,分別是“第一關節”和“第二關節”。

在握弓的時候,食指以第一關節的側面輕輕搭在弓上,中指的第一關節也坐落在弓杆上(此兩個手指要略微分開一些,大約一個手指的寬度就好)。

接下來,無名指挨著中指,小拇指挨著無名指(但需要注意,小拇指的指尖站在弓杆上)。

孩子這樣拉小提琴,難怪學不好!握弓運弓基本功,大師教一次就會

握弓的時候,每個手指僅僅只有一個“點”來接觸弓子,並非整個的手指頭全都貼著弓杆,我們將每個手指接觸弓子的部位簡稱“接觸點”。

也就是說,大拇指和小拇指的接觸點是指尖,食指和中指的接觸點是第一關節(但食指是第一關節的側面,一定要切記),無名指的接觸點位於第一第二關節之間

切記!不許讓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指尖緊緊捏住弓子!要輕鬆得像是平日裡走路手指的自然狀態!

孩子這樣拉小提琴,難怪學不好!握弓運弓基本功,大師教一次就會

二、空手練習

說完了握弓,接下來的步驟先從空手練習開始。

將右臂前平舉,大小臂呈90度,然後將手腕用力下壓內扣,彷彿要用右手的指尖去觸碰小臂下側的皮膚(實際上沒有人能夠碰得到,只是需要通過這個的動作體會手腕收緊的感覺而已)。

學會以後,以正確的方式持弓,將弓根的部位放置在D弦上,然後再運用手腕收緊的感覺,這時候會產生一股作用力,將弓杆牢牢的壓在琴絃上。

孩子這樣拉小提琴,難怪學不好!握弓運弓基本功,大師教一次就會

請一定要注意:此時肩必須下沉,肘部距離身體側面大約45度角。這時候的手指其實是很放鬆的,但手腕是收緊的。

三、運弓

也就是說,我們是依靠“手腕的作用力”壓住了弓杆,並不是靠手指頭用力,因此所有的手指都是鬆弛的,小拇指自然就會彎曲。

緊接著,保持這種“手腕的作用力”開始運弓,弓杆壓住了琴絃,聲音自然飽滿結實。

但接下來需要注意了,當弓杆行駛到上半弓時,手腕越來越遠,收緊的作用力也就越來越弱。

這時候需要手指的接觸點繼續用力壓住弓杆,而且大拇指的指尖要從下向上用力頂住弓子(大拇指必須要保持彎曲),我們將這種作用力稱為“

接觸點的作用力”,用來維繫運功的壓力。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大拇指也要用力頂住弓子,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原理:當上方的物體下壓時,下方一定要有一個支撐點接住,才能體會到上方“用力”的感覺。

孩子這樣拉小提琴,難怪學不好!握弓運弓基本功,大師教一次就會

如果下方不去支撐,上方的壓力就會掉入“無底洞”中,就不能稱之為“力”了,我們的大拇指就是起到一個支撐的作用。

從弓尖返回弓根的時候,手臂慢慢向身體內側收回,手腕逐漸收緊,到弓根的時候,再一次體會手腕收緊的作用力壓住了弓杆。

總而言之,下半弓的壓力是靠手腕收緊產生的作用力;上半弓是靠手指接觸點下壓產生的作用力

無論如何,手指頭不能緊緊捏住弓子,這樣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大家掌握了正確握弓與運弓的姿勢了麼?每天可以多次練習,每次練上12到15次,逐漸會有感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