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安禄山叛乱背后的胡人群体

凡是熟悉中国历史的人,谈及安史之乱,无不痛心,这场突如其来的叛乱,不仅打断了大唐盛世,而且遗祸后世,它导致中原大地北部边防洞开,此后的几百年间,中原政权再也未能重新控制北方长城一线,北方游牧民族步步进逼,直到崖山落日,宋朝覆亡,华夏大地首次全面沦陷。


世人皆知安禄山叛乱,是因为他兼任三镇节度使,势力过大,不受制约;然而安禄山叛乱的深层原因却在于安禄山本非汉人,而是中亚粟特人后裔,其本族粟特胡人的支持,对于安禄山的叛乱,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安禄山叛乱背后的胡人群体

安禄山

安禄山之生父为康姓胡人,母系则为突厥人,其母改嫁,他便随继父安延偃到岚州,从此脱离突厥而生活在粟特人家族之中。 “安”姓与“康”姓都来自中亚的“昭武九姓”胡人(粟特人)。这些人高鼻深目,长相类似于波斯人,与中原地区的其他胡人大不相同,被汉人称为“九姓胡”、“羯人”或“羯胡”。由于长期往来于中原与西域之间经商,他们积累了不小的财富,也渐渐对中国的政治,发生了影响。

早在汉代,这些中亚人便开始移居中土。五胡乱华时期,他们曾制造了羯胡之乱推翻西晋,建立著名的“禽兽政权”后赵,后又发动侯景之乱推翻南梁,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安禄山叛乱背后的胡人群体

五胡乱华时期的羯胡被冉闵屠灭

唐朝前期,由于阿拉伯帝国向中亚地区的扩张,造成大量的粟特人迁入唐朝境内。唐朝将他们安置在边境地区,其中安禄山所居住的东北范阳地区(今北京)便有着大量的粟特人聚居区。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安禄山叛乱背后的胡人群体

昭武九姓国

安禄山发动的叛乱得到了在唐粟特族群的巨大支持。安禄山的叛军主要是内迁入唐朝境内的各族移民组成,有粟特人、突厥人、契丹人,奚人、高丽人、靺鞨人和室韦人等。其中,安禄山本族的粟特人在叛军中处于核心地位,这些人拥有的财富和相对较高的文化素质,使得他们可以胜任叛军的领导力量。


在安禄山叛乱之前,实力强大的粟特胡商集团就为他造反提供了经济支持。史载:“(安禄山)潜与诸道商胡兴贩,每岁输异方珍宝,计百数万。 每商胡至,则禄山胡服重床,烧香列珍宝,令百胡侍左右,群胡罗拜于下,邀福于天,禄山盛陈牲牢,诸巫击鼓歌舞,至暮而散,遂令诸胡于诸道潜市罗帛,及造绯紫袍、金银鱼袋、腰带等百万计,将为叛逆之资,已八九年矣。”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安禄山叛乱背后的胡人群体

粟特胡商

胡人不仅为安禄山提供经济支持,在其军队中也有重要地位,《旧唐书》和《新唐书》很多时候都用 “羯胡”指代安史部队,证明安禄山军中胡人势力之大。安禄山造反有近20万大军,其主力是契丹人、奚人,同罗人等,粟特胡人在人数上并非主力,但却无疑是安禄山的嫡系,他们与安禄山有着共同的信仰,充任安禄山的近卫部队。在安庆绪最终失败时,其他各族军队都已经叛去,唯独六千多胡人部队仍然护卫于他,可见这些粟特胡本族军队确实是最忠诚于安氏家族的。

安禄山造反之后,唐朝其他地方的粟特胡人也蠢蠢欲动,试图起兵响应。西北灵州地区的粟特胡曾经在开元九年造反,被平定,一度被放逐到河南、江淮地区,后被赦免放回。至德元年(756年),此地粟特胡人五十万在叛军将领阿史那从礼招诱下反叛,纠集甲兵五万人,企图勾结叛军袭击在灵州的唐肃宗。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与回纥首领葛逻支联兵将之击破,斩杀数万人,确保了唐朝廷的安全。次年,在唐河西地区的行政中心武威郡,粟特九姓商胡又发动叛乱,聚众达六万人,杀死河西节度使周泌,后被唐军力战讨平。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安禄山叛乱背后的胡人群体

唐代西北地区

由于唐朝廷对于安史叛军的应对一再出现重大战略失误,导致叛乱变得几乎不可控制。但是粟特人策动的这场大叛乱,最终却因为叛军内讧而失败。由于安禄山叛军中属于少数的粟特势力反而居于统治地位,引起了叛军中处于多数的契丹、奚等东北土著民族势力的不满。随着安禄山的死亡,其内部矛盾彻底激化了。

史思明杀死安庆绪后,担心得不到粟特人的拥护,于是对其进行屠杀。安庆绪剩下的胡人卫队有“官健六千余人”,史思明下令“数内三千三百人是随从庆绪者,亦杀之,食后方移入城。自是禄山之种类歼矣。”安氏的嫡系遭到沉重打击。

史朝义杀死史思明后,对叛军内部的粟特人势力发起了进一步的清洗行动。叛军老巢范阳陷入大动乱。“城中相攻杀凡四五,死者数千,战斗皆在坊市闾巷间。”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安禄山叛乱背后的胡人群体

唐代范阳节度使辖区

最后一场激烈的火并发生在以阿史那承庆和高鞫仁为首的两派之间。“承庆入东军,与伪尚书康孝忠招集蕃、羯。”阿史那承庆一派以突厥和昭武九姓胡为主力,并裹挟了部分汉军;而高鞫仁则召集了由奚、契丹、高丽、靺鞨、室韦等族组成的“城傍少年”反击,其部队“骁勇劲捷,驰射如飞”,阿史那承庆虽然兵多,但交战之际其部下汉军万人临阵倒戈,结果阿史那承庆军大败,被“杀伤甚众,积尸成丘”。高鞫仁又下令城中杀胡者重赏,“於是羯、胡尽殪,小儿掷於空中,以戈承之,高鼻类胡而滥死者甚众”。阿史那军败走河北后,其军中胡人又被史朝义“不择少长尽诛之”。


经过这一系列动乱,叛军中的粟特胡势力几乎被清洗干净,叛军的力量也大大衰减。这成为安史之乱最终得以平息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