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類人退休後,或將適當提高養老金

養老保險可以說是大家最關心的社保問題,我國目前已經有90%的社保參保率,參保人數達到十多億人。辛苦了一輩子,想過好老年生活,養老金是必不可少的要素。針對這一熱點,人社部長就“老有所養”進行回應,養老保險將進一步改革。

那麼,社會平均工資每年的上調,會對退休人員養老金的調整有影響嗎?答案是肯定的!

兩類人退休後,或將適當提高養老金

每年,國家都會出臺退休人員養老金的調整政策,針對低收入養老金人員要提高他們的待遇,對於高收入退休人員採取持平的辦法,這樣的措施還是比較公平的。

今年的總體調整水平按照2016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5.5%左右確定,每年發佈的政策是根據上一年領取養老待遇的人員進行調整,我們來通過例子瞭解一下:

王大爺是2016年12月31日前已經按照規定辦理退休手續並且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退休人員,那麼,他就在今年的調整範圍之內,而李大爺是2017年才退休的,那麼他就不能參與調整了,要等到2018年才能接受調整,那麼養老金具體是針對那幾部分進行調整的呢?

兩類人退休後,或將適當提高養老金

兩類人退休後,或將適當提高養老金

另外對於高齡的退休人員,艱苦邊遠地區的企業退休人員,還要適當的提高一下調整水平。今年7月,北京發佈了關於養老金的文件,7月會將養老金髮放到位,並補齊至6月之前上調的養老金部分。由於各個省市養老金文件公佈時間不一致,所以具體的規定要根據各地的文件確定。

關於養老金的領取,你弄明白了嗎?

2018國考行測猜答案猜答案的小竅門

說到考試猜答案的竅門,可能很多同學第一時間反應的就是那個萬能口訣——三短一長選最長,三長一短選最短,兩長兩短選二B,參差不齊選四D。可是這個口訣真的準麼?在如此嚴格正規的國家公務員考試中,有誰敢這樣明目張膽毫無依據地蒙答案呢?

竅門一:題幹中出現數據或比例,選項中選數據或比例

對於一些題幹中出現數據或者比例,並依據這些數據或比例得出結論的題目,很多時候可以直接選擇帶有數據或者比例的選項。

【例1】據調查,某地90%以上有過迷路經歷的司機都沒有安裝車載衛星導航系統。這表明,車載衛星導航系統能有效防止司機迷路。

以下最能削弱上述論證的一項是()

兩類人退休後,或將適當提高養老金

【解析】:在題目中明顯是依據數據(90%)得出結論(車載衛星導航系統能夠有效防止司機迷路),根據竅門答案應該在C與D當中。D選項說的是“經常使用”,與題乾沒有關聯,故選擇C。

竅門二:題目裡出現危害的,選項中選對策

對於言語理解與表達中的片段閱讀部分,題幹中出現危害或者不利影響的,如果問“這段文字意在強調”或“這段文字主要說明”,選項裡面有對策,往往那個對策就是正確答案。

【例2】自明清以來,大眾對於國史最熟悉的段落,大概是“三國”,這主要得力於羅貫中所寫的史傳文學《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據實指陳,非屬臆造”,但題材取捨、人物描寫,故事演繹則廣納傳說和野史素材,並藉助藝術虛構。在受眾那裡,《三國演義》經常被當作三國信史,故清代史家章學誠稱其“七分實事,三分虛構,以至觀者往往為之惑亂”。這種“惑亂”,就是信史與史傳文學兩者間的矛盾性給讀者帶來的困惑。“文”與“史”固然不可分家,但又不能混淆,也不能相互取代。一旦以“文”代“史”,便會導致“惑亂”。

這段文字主要說的是:

兩類人退休後,或將適當提高養老金

【解析】:根據題乾的問法可以確定這是一道主旨觀點題。在本題中,以《三國演義》引出信史和史傳文學兩者的矛盾,說明文史不可分家、不可混淆,否則會出現惑亂。惑亂在這裡就是文史分家或者以文代史帶來的危害,根據我們的竅門,直接選擇對策A選項,即應避免落入以“文”代“史”的窠臼。

在本文中,我們從判斷推理和言語理解與表達兩個方面入手,給大家簡單列舉了兩個猜答案的小竅門。其實這些小竅門都是根據我們做過的題目總結出來的大多數情況下的規律,並不絕對適用於所有的題目。在考試中,還是希望大家能夠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去完成考試題目。祝大家在即將到來的國考中取得好的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