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在身上的歷史記憶——記龍溪古鎮的那些銀匠鋪

戴在身上的歷史記憶——記龍溪古鎮的那些銀匠鋪

戴在身上的歷史記憶——記龍溪古鎮的那些銀匠鋪

那個時候,黃金尚未盛行

民間婚嫁、滿月等喜事

多以銀器首飾為主

侗家女人的首飾都是要找

傳統銀匠手工精心打磨成

一件件精美的銀飾

戴在身上的歷史記憶——記龍溪古鎮的那些銀匠鋪

新晃自古以來就是雲貴高原的咽喉

在龍溪與㵲水交流之處就有了--龍溪古鎮

踏著歷史足跡

走進古鎮先聽到“叮叮鐺鐺”的敲打聲

尋聲映入眼簾的便是張氏、楊氏銀匠鋪……

戴在身上的歷史記憶——記龍溪古鎮的那些銀匠鋪

我們很難想像它們

是經過多少道工序加工出來的

這個過程又需要銀匠多少耐心、多少技巧

戴在身上的歷史記憶——記龍溪古鎮的那些銀匠鋪

戴在身上的歷史記憶——記龍溪古鎮的那些銀匠鋪

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傳統手工藝越來越少見

也極少能看到手工銀匠的身影

戴在身上的歷史記憶——記龍溪古鎮的那些銀匠鋪

戴在身上的歷史記憶——記龍溪古鎮的那些銀匠鋪

經歷融銀、去雜、鍛銀、

拉絲、吹燒、鏨刻、擦洗和拋光

等幾十道工序

才能變成精妙絕倫的銀飾

戴在身上的歷史記憶——記龍溪古鎮的那些銀匠鋪

戴在身上的歷史記憶——記龍溪古鎮的那些銀匠鋪

用銀片在上面敲打成立體紋飾

再用手工雕刻成銀飾小件

或組裝成大件作品

這種古老而傳統的工藝

比現在模具一次性注成的紋飾

立體感更強,更生動

戴在身上的歷史記憶——記龍溪古鎮的那些銀匠鋪

戴在身上的歷史記憶——記龍溪古鎮的那些銀匠鋪

這種打模材質特別、神秘

比重很大,耐高溫,抗打擊

是祖傳幾百年的老物件

連最後一代9O多歲的傳人也不知是何材質

用什麼工藝鑄造而成...

戴在身上的歷史記憶——記龍溪古鎮的那些銀匠鋪

“嘭嘭嘭”,鐵錘敲打著銀塊

發出鏗鏘的聲音

一手拿著榔頭

一手鉗著銀塊

把銀塊打成扁的、方的、長的

從一塊看不出形狀的銀塊

到精美的手鐲

項鍊,戒指

實現了一塊銀子的完美蛻變

戴在身上的歷史記憶——記龍溪古鎮的那些銀匠鋪


湖南新晃宣傳文旅+

監製:中共新晃縣委宣傳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