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晃:一座城市的別樣性格

湖南新晃:一座城市的別樣性格

洪冬玲——湖南新晃:一座城市的別樣性格

湖南新晃:一座城市的別樣性格

初識新晃,源於一次公益組織的年會,此前,對它的印象完全空白,如果不是受邀前往,或許我這一生都不會踏入這片神奇的土地,見證這座湘西古城的無限魅力。

這裡礦產資源豐富,被譽為“中國鋇都”;農副產品產量大,是“中國湘西黃牛之鄉”和湖南省菸葉生產基地縣。

這裡歷史文化特色濃郁,在秦漢時期屬夜郎國治地,唐貞觀八年設夜郎縣,歷時108年。侗文化、夜郎文化積澱厚重,是湖南省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然而,拋開這些生硬的歷史資料,新晃到底是什麼樣的呢?人而有格,城市亦然。

特色建築扯眼球

有時候,一個環境裡面,不一定會出現跟這個環境同質的東西,反而會出現相反的東西。很多人會覺得,如今城市風格的趨同化已經越來越嚴重,“千城一面”成為城市的共性。說起城市旅遊,難免被物質化、現實這樣的標籤所惑,是個沒有想象力的地方,雖然有時也確實如此。但是,在這樣的狀態下,我們似乎也練就了“找茬”的強大眼力,每到一個地方,總會慢下腳步、融入市井,從千篇一律的城市生活中,尋找專屬於當地的特色人文。新晃的特色,自然與它特有的侗族血脈息息相關。

的確,這裡也有很多新鮮的、不曾看過的風景,如同這座城市的名字一樣,帶著新。

還沒進縣城,首先被它的特色建築吸引。到達新晃已是下午七點,目之所及之處已經逐漸蒙上一層淡淡的暮色,儘管如此,並不影響鼓樓霸氣,鼓樓是侗鄉具有獨特風格的建築物,流行於湖南,貴州、廣西壯族自治區交界地區。座座鼓樓高聳於侗寨之中,巍然挺立,氣概雄偉。飛閣垂簷層層而上呈寶塔形。瓦簷上彩繪或雕塑著山水、花卉、龍鳳、飛鳥和古裝人物,雲騰霧繞,五彩繽紛。

新晃鼓樓及廣場建設佔地面積約59.66畝,鼓樓主體建築共19層,高42.99米,為我國屈指可數的高層鼓樓之一,鼓樓廣場區是以旅遊休閒、商務辦公、會展、文化娛樂、生活居住功能為主導,集配套服務設施於一體的多功能、生態型、複合型的城市主題文化與民族風情街區。

旖旎夜景惹人醉

華燈初上,夜色中的新晃如一幅絢麗畫卷,緩緩展開。馬路兩側明亮的街燈、多彩的霓虹,倒映在舞水河面,勾勒出這座城市鮮明的輪廓。在燈光的指引下,鼓樓廣場

晃州風雨橋象鼻山仿若剛上完妝似的,剎那間盡顯珠光寶氣,格外醒目。

湖南新晃:一座城市的別樣性格

此時的晃州風雨橋如同一條絢麗奪目的巨龍,橫臥在墨色如綢的舞水河上。晃州風雨橋全長220米,兩端各有一個鼓樓狀門樓,中間還有五個鼓樓,一共七個鼓樓比肩而立。最高的有15層,最矮的也有7層。樓頂端收尖處均有一個寶葫蘆,寶葫蘆中心的指針直插雲端。每一層都是青瓦蓋面、青磚走角,再以同一種鳥為翹角。整座橋共有488個翹角,每一隻鳥都塗成了白色,翹嘴翹尾、躍躍欲飛,越看越靈動。據當地人介紹,這鳥可是侗家的吉祥鳥——

畫眉

晃州風雨橋的橋面由青石板鋪設,中間為雙向車行道,兩側為人行道。人行道有木製護欄,護欄內側是與橋同長的木凳,市民及遊客們喜歡坐在此處休憩。

夜晚的風雨橋閃耀著金色光輝,彷彿穿上了一件金色外衣。金裝風雨橋已然成為縣城夜景的聚焦點,同城區萬家燈火相映成趣,美麗至極。

湖南新晃:一座城市的別樣性格

歷史古蹟引人思

新晃,在時下最先進的信息光纜網絡覆蓋之下正在高速流轉,創作、生產、交易時時刻刻都在發生,這些讓這座城市日新月異。

當然,這並不妨礙它“舊”的一面。比如龍溪古鎮裡龐大而精緻的古建築群,比如隨處可見的仿古建築……不難看出,傳統與文化,在這座城市裡深深紮根。

龍溪古鎮位於縣城西北龍溪河與舞水河交匯處,總面積2.02平方公里。古鎮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古香古色,起於明末清初,盛於抗戰時期,因其源於夜郎谷上游的龍溪流於舞水河之口,故得名龍溪口

湖南新晃:一座城市的別樣性格

與其他地方可以做舊或者裝飾一新的古建築不同,這裡的古蹟大多保存完好,至今仍在使用。那龍溪書院來說,始建於1817年。一樓鋪設的青石板陳舊,且凹凸不平,二樓的木地板經過時間的雕琢,也已經蒙上了一層灰色,每走一步都會發出聲響。那種舊讓人不忍心用力踩踏,深怕一不小心就會踩壞了。類似這樣的古建築在龍溪古鎮還有很多,每一間都有自己的特點。

古建築的保存與維繫是一件難度係數極高的工程,有些地方乾脆整個拆除重建,有些地方則用仿古建材代替。新晃的古建築與這些不一樣,他們並非經過後期加工而成,而是極大地保留了其原本的風貌。也就是說這個古建築的靈魂仍在。


湖南新晃宣傳文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