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鍋賣鐵養男人,“她時代”的乙女文化消費

長期以來,遊戲似乎為男性而生,無論“農藥”還是“吃雞”,都是以男性玩家為主,賺宅男的錢。

這並不是說女性不愛玩遊戲,不願為遊戲花錢,而是專為女性玩家打造的國產遊戲類型很少。

近日,一款專為女性打造的遊戲——《戀與製作人》,僅在安卓遊戲平臺TapTap上,公測期間,已經有超過46萬次的安裝量,一度衝到了下載榜的第一名。

砸鍋賣鐵養男人,“她時代”的乙女文化消費

戀與製作人

由此可見,女性玩家的熱情一點都不比男性弱,更誇張的是,在微博上,已經有人為了這個遊戲花費了上萬元,在遊戲花錢上毫不遜色男性。

其實《戀與製作人》的遊戲很簡單,主要分成“談戀愛”和“經營影視公司”兩部分。玩家可以自己設定女主角的名字,4個男主角則是典型少女漫畫或網絡小說中的人物。

他們包括說話毒舌、有飛翔超能力的警察白起,刀子嘴豆腐心的霸道總裁李澤言,腹黑的天才教授許墨,還有頗像鹿晗的超級偶像周棋洛

砸鍋賣鐵養男人,“她時代”的乙女文化消費

深圳玩家籌資為李澤言慶生

4個男人都帶著不可說的目的接近女主角,並且愛上了她。他們會淋雨送女主角回家、在雪地裡跨年、去郊外看螢火蟲等。

而國內知名聲優配音的撩人對白,更是讓很多女生欲罷不能。

砸鍋賣鐵養男人,“她時代”的乙女文化消費

《戀與製作人》中朋友圈,電話等現實場景

砸鍋賣鐵養男人,“她時代”的乙女文化消費

但是,這些愛和浪漫並不是免費的。

談情說愛的關鍵就是蒐集“羈絆卡”,得用 “鑽石”才能抽取。如果某位角色的卡足夠多,女主角就會接到他打來的電話、發來的信息、收到“朋友圈”的回覆,好感度也會加成。越浪漫的情節,遊戲設置的門檻,也就是對羈絆卡的要求也越高。

當然,你也可以“不顧老公”,選擇慢慢積攢金幣和鑽石,但樂觀偏差會讓你盲目自信地認為比他人更容易抽到SSR,賭徒謬誤又促使你相信下次抽到SSR的幾率更大,繼而陷在衝動消費的泥潭裡無法自拔。

以至於有人疾呼:“你我本無緣,全靠我花錢。”

砸鍋賣鐵養男人,“她時代”的乙女文化消費

四個野男人

這種花錢買來的浪漫情節,跟買遊戲裝備獲得好的遊戲體驗類似,在現在的遊戲環境中也是很正常,畢竟打遊戲也是一種文化消費。

但《戀與製作人》存在的明顯硬傷也是嘈點滿滿,就如網友“柚子冰蘇打_Restart”說的:

《戀與製作人》遊戲本身文案水平低,臺詞幼稚,數值設計不合理等,都顯得這個遊戲缺乏足夠誠意。從遊戲劇情來看,《戀與製作人》的確只是普通網絡小說水準,不少臺詞如“只要你在風裡,我就能感受的到”“我貪得無厭,想要你的全部”等,都被網友大呼羞恥。

俗套的瑪麗蘇情節,令人羞恥的對白,但這也絲毫不影響國人對乙女遊戲的狂熱。

“乙女”這個概念來自日本,二次元作品的作者所使用的一種角色設定。可以用少女味少女心少女興趣來總結。

“乙女”主要指的是年齡介於14-18歲左右,幼稚半成熟的女孩子。(精緻的豬豬女孩;愛粉色,想上小鮮肉的中年少女,大概是有中國特色的“乙女文化”)

砸鍋賣鐵養男人,“她時代”的乙女文化消費

精緻的豬豬女孩

基於“乙女”的少女戀愛幻想與期待的這種特質,形成了“乙女文化”。

而“乙女遊戲”也叫少女向遊戲,是專門針對女性玩家開發的遊戲,屬於女性向遊戲的一個分類,形式為一女多男即男追女,多以著名的聲優,華麗優美的場景和感人至深的情節博得女性玩家的青睞。

國內公認的第一部女性向遊戲,就是2002年7月15日,由朔太科技製作併發行的角色扮演類遊戲《小狐仙》

砸鍋賣鐵養男人,“她時代”的乙女文化消費

小狐仙

長期的“乙女遊戲慌”,就不難解釋此次《戀與製作人》對女性玩家的衝擊力,也讓運營者意識到,“她時代”的到來,不僅體現在購買力上,女玩家的付費能力也是槓桿低滴。

中國雖然沒能像日本有完整的二次元產業鏈,但相信在國內強大的乙女市場推動下,隨之而來的周邊、小說、動畫也會層出不窮。

所以,少女們,準備好你們的錢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