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的福建歷史:閩商並非起於漢唐而是遙遠的……

被误解的福建历史:闽商并非起于汉唐而是遥远的……

閩商報

閩商/閩企/商會/財經

閩商和晉商、徽商、浙商一樣,是中國古代著名商幫。學界一向對閩商的認識是:福建的商業起始於漢唐。其實,閩商起於商周,早在商周福建大部尚處於蠻荒狀態之時,閩北就率先跨出了文明步伐,奏響了商品文化的時代強音,成為閩商的發源地和帶動福建商品經濟的熱土。

商周至戰國的古閩時期,我們的祖先古閩族人,即在閩江之源開始了福建最早的商品生產。

古閩開始的陶器生產。1990年,福建省對武夷山葫蘆山進行考古,清理出22座商代窯群遺址。考古發現窯群周邊山地,並非用於農作物種植,而為用於製陶的取土和陶器成品的置放,表明生活在這裡的古閩族並不從事農業耕作而是從事陶器的專業生產,古閩族人用生產的陶器,去換取他們生活所需的糧食、牲畜、葛麻等。2005年,福建省對浦城縣仙陽鎮貓耳壠進行搶救性考古,清理出一個9座陶窯的商代古窯群,同時還清理出21座古閩族窯工的墓葬群,這個考古發現被列為2006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該窯群中最引人關注的2座龍窯,是中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商代龍窯,被喻為“中國商代龍窯的鼻祖”:當華夏大地用圓形、橢圓形窯一次燒製三五件成品的時候,這裡的龍窯一次便可上百件地燒製陶器。這種批量燒製既體現了他們的規模化生產程度,也體現了陶工們的專業化程度。陶工們的這種批量生產,既顯示出與小生產相判別的典型商品生產活動,還意味著他們必須專心地“棄農經商”,用他們的產品換取生活所需。閩江之源的這種產品生產和交換,無疑是福建上古商品活動的發祥。

從商周古閩族生產的印紋陶器、黑衣陶器,到漢魏青瓷、唐宋建盞,漫長的古代,閩北一路引領著消費時尚。

古閩開始的舟船製造。上古閩江之源,是福建造船的起點。商周武夷山船棺,便顯示出了古閩族的造船能力和高度智慧。

1973年從武夷山觀音洞取下的“一號船棺”、1978年從武夷山白巖洞考古取下的“二號船棺”,所用材質均為“閩楠”,首尾起翹形如江河篷船,棺前槽遮住船頭,後槽遮住船身。邱榮洲主編的《福建古代史》對兩具船棺的製作工藝表達瞭如下驚歎:“船棺造型規整,四周砍鑿成直角,且修削極整齊,子母口套合緊密,蓋底鑿孔對稱,創制均勻;棺柩內四壁平整,壁厚僅2至3釐米……反映了木工的熟練和應用刀具的嫻熟。”

古閩族船棺中體現的造船工藝,在後來的閩越人手中發展出了舫、弋船、樓船和令人驚歎的海船“鱂”;延續到三國時,整個“建安郡”只專門為東吳製造舟船,造船基地設在建甌西門外的大洲,船在這裡造好後,“典船校尉”和“溫麻船屯”把船源源不斷地往長江吳地輸送。閩北的這個造船基地歷經2000餘年,直到上世紀“文化大革命”結束時仍在旺盛生產。

古閩開始的茶葉製作。中國的茶香從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飄起?信史上可以查到茶的記載,是東晉《華陽國志》最早記述了周武王伐商紂王時,率兵參戰的“閩濮”向周武王獻茶一事。“閩濮”即古閩族人,“閩濮獻茶”意味著中國茶葉製作發端於商周時的古閩族。

從商周“閩濮獻茶”到漢晉被讚譽為“晚甘侯”的武夷山茶,再到唐五代名震天下的今建甌市東峰鎮鳳凰山“北苑御茶園”及其“北苑貢茶”,閩江之源可謂是中國茗香的中心源,直至明清雖屢遭朝廷“建茶入海者斬”的嚴禁,也無法禁止閩北茶葉北上中原東向出海。

古閩開始的棉麻織造。中國紡織史確認:“我國最早的棉織品,就是在武夷山船棺中出土的。”商周船棺中不但出土了“煙色絲帛”的絲織品,還出土了領先於當時之世的麻織品“緦布”,尤其是船棺中的棉製品,在中國商周時代屬首次發現,大大超出了棉花是在漢代傳入中國的傳統認識。船棺表明:古閩族是中國最早植棉的人,商周時閩江之源是中國先進紡織業之地。

商周古閩族開始的紡織業,在歷史上延綿不斷。到唐末時閩江之源甚至連紙都可以用來製成紙衾紙被紙衣,歷史上這些紙被稱為“玉扣”。邵武光澤一帶還有一種經過繁複的72道工序製成的“連氏紙”,它的生產工藝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古閩開始的寶劍鑄造。2005年浦城管九土墩墓出土的一批周初寶劍,意味著中國最早的粗鑄制式寶劍在閩北出現,從商周“浦城劍”開始,閩北到春秋時期出土的寶劍還有政和“鐵山劍”、建陽“徐市劍”、建甌“陳田劍”、“霞抱劍”等。原福建省博物院院長楊琮曾指出:“劍,作為商周時期文化成熟的表現,福建是目前發現最多的。”我國軍事科學院古代兵器史學家鍾少異更指出:“福建陸續出土了一些東周(春秋)青銅劍,那裡發現的青銅劍主要集中於閩北。”

中國古代寶劍集中出土於閩北,與史籍上歐冶子在閩北“湛盧鑄劍”的傳說相互佐證,表明古閩族形成了以鑄劍聞名天下的鑄冶業,閩江之源是中國寶劍的故鄉。

陶器、茶葉、造船工藝、棉麻織造、寶劍鑄造……聰明的福建人早已在商周時期便有了產業的意識,這一切也成為閩人行商的發端,出閩行商的血脈也從3000多年前傳承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