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查了13家裝修公司刑拘18人!桂林人信息倒賣黑色產業鏈被揭開!

很多買房子的市民都有過這樣的遭遇,房子剛剛到手,接下來就會不斷接到裝修公司的推銷電話。細思極恐,電話擾人還是小事,個人信息洩露事大。針對裝修公司涉嫌侵犯公民信息的違法行為,市公安機關進行了嚴厲打擊,5天查了13家裝修公司,18人被刑事拘留,信息倒賣黑色產業鏈被揭開。

市民擔心個人信息洩露

市民曾女士在臨桂區某小區購買了一套房子,去年11月份交房,在拿到新房鑰匙的第二天,曾女士便接到了一家裝修公司工作人員打來的推銷電話。“考慮到自家的經濟條件,暫時沒有裝修的想法。”曾女士極為客氣地跟對方解釋一番。然而,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接下來的幾個月,曾女士陸續接到多家裝修公司的推銷電話,這讓她非常煩惱。上班時間接到那些電話就算了,有時休息時間也打來。曾女士曾問過打來電話的人,是通過什麼途徑獲悉她的電話號碼,對方沒有明說,只表示公司有公司的途徑。

和曾女士遭遇類似的還有家住秀峰區的市民王先生。今年6月4日,他拒絕了一家裝修公司工作人員所推銷的裝修業務,可那個工作人員仍不死心,第二天又給他發來一條短信,表明自己就是昨天打電話聯繫的那個裝修公司業務員,然後介紹自己公司裝修業務和優惠條件等一大段內容。且不說對方“死皮賴臉”纏著不放的行為很魯莽,王先生對自己個人信息被洩露的情況非常擔心,進而向轄區公安機關報了案。

13家裝修公司被查,18人被刑事拘留

6月5日,秀峰公安分局接到市民王先生的報案,市公安局網絡安全保衛支隊偵查大隊和秀峰公安分局網安大隊介入調查,通過前期調查取證和研判部署了抓捕計劃。

6月8日,根據牙經理提供的線索,民警將唐經理傳喚到公安機關。唐經理承認自己提供了那些名單給牙經理,他手機上還有傳送記錄。另外,唐經理也交代了他手上那些市民信息的來源,分別來自一個姓張和姓蘇的兩個男子。民警順藤摸瓜抓到了那個姓張的男子,蘇某還在追捕當中。張某交代自己的上線,共有6人。目前,那6人還在追捕當中。唐某和張某因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先後被刑事拘留。

6月7日至12日,市公安局網絡安全保衛支隊偵查大隊聯合七星、疊彩、雁山、秀峰、興安等區縣網安大隊先後查了13家裝修公司,共18人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刑事拘留。除此之外,還有3家裝修公司被查,偵破工作還在進行當中。

個人信息1到3元一條被買賣

牙經理在交代自己手上市民個人信息來源時提到,裝修公司除了向上家購買外,裝修公司之間會互相交流自己所有擁有的名單,比如A公司有500條,B公司有600條,兩公司互相可以交流500條,多餘的那100條,A公司想要的話就要支付B公司1元一條。

另外,民警瞭解到,裝修公司如果向上家購買市民個人信息,價格在每條1到3元之間,3元每條是“第一手”的價格。

民警在問話中瞭解到,那些買賣公民個人信息的嫌犯,他們其實是知道這樣的行為是犯法的,但還是鋌而走險要這樣去做。

上述張某就跟民警說過,裝修公司購買市民個人信息現象比較普遍,因為裝修行業競爭太激烈了,自己公司不這麼做,別的公司會這麼做,那業務就會被別的公司拿走。裝修公司也知道很多人都很反感電話推銷,但他們手上名單多,廣撒網,還是能拉到一定的業務。

警方將嚴打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

謝春介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明確了“公民個人信息”的定義和範圍,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各種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件號碼、通信通訊聯繫方式、住址、賬號密碼、財產狀況、行蹤軌跡等。當中,涉及裝修公司買賣公民個人信息這一塊,主要是財產信息。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財產信息五十條以上的就是犯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