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這些不經意的行為,正在阻礙孩子成長

父母這些不經意的行為,正在阻礙孩子成長

前段時間一段視頻畫面引來網民爭議,一對搭火車回鄉的母女等車時,母親怕女兒站著腳疼,自己蹲下充當“人肉板凳”,讓女兒坐著歇腿,十多歲的女兒坐得悠然自得。

生活中,類似的場景一直在上演。

溺愛就像是一個溫柔的陷阱,這是那些過分庇護孩子的父母辛辛苦苦親手挖掘的。

掉進陷阱裡的孩子,自私冷漠,以個人為中心;同時由於被剝奪了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權利,從而也失去了長大成人的機會。

父母這些不經意的行為,正在阻礙孩子成長

曾經看過一個有趣的新聞:英國一動物園母猩猩因過度寵愛孩子,把它舔成了禿頂。

父母有些不經意的行為,正是溺愛孩子的體現,看似為孩子好,其實只會阻礙孩子的成長。

給孩子特殊待遇

很多家庭十分重視孩子,所有人都以孩子為中心,很多規則到了孩子那裡就可以被打破,只因他是孩子,就能享受到一個個的特殊待遇。

比如準點吃飯,但孩子當時不想吃,家長就在下午的時候專門給孩子準備食物;

比如同樣是吃飯,一家人把最好的食物給孩子,自己吃相對差的;

再比如孩子長大了,一家人吃穿用都是普通的經濟型,就給孩子享用高配型。

父母這些不經意的行為,正在阻礙孩子成長

這樣的特殊待遇漸漸地會讓孩子覺得高人一等,不可一世,對家人也會失去起碼的尊重;待人接物上不懂得同情別人、冷漠。

真正好的家庭教育,愛和智慧缺一不可。

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孩子,注重豐富孩子精神世界和品行修養,而不是以這種物質方面的特殊對待去“愛”孩子。

當孩子面偏袒他

父母保護孩子,本來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如果是孩子的錯,就一定要指出來讓他明白,而不是一味偏袒、放縱。

經常看到新聞,熊孩子做錯了事被指出來,孩子家長不管發生了什麼就特別憤怒,“跟一個孩子計較,算什麼本事!”“他還只是個孩子啊!”

過度的縱容和家長本身扭曲的價值觀讓很多人覺得可笑又可氣。

這樣的情況還經常發生在家庭內部,比如爸爸媽媽在管教孩子,爺爺奶奶就當著孩子面偏袒:“說孩子幹什麼!”

父母這些不經意的行為,正在阻礙孩子成長

心疼孩子無可厚非,但教給孩子正確的是非觀才是至關重要的。

總當著孩子面偏袒他,孩子全無是非觀念,總認為時時有“保護傘”和“避難所”,最終更加無法無天。

愛孩子,也要有規矩的約束,孩子做錯了事,要及時指出來,讓他明確自身行為的對錯,學會明辨是非。

輕易滿足孩子的需求

現在的家庭經濟條件好,孩子又少,自然每個都是寶。

對於寶貝們提出的要求,很多父母都是有求必應,加上有些家長童年時期嚐到物質匱乏的滋味,出於一種補償心理,更是儘可能想把一切能給的都給孩子。

殊不知,從小就要什麼有什麼的孩子,長大了只會變本加厲地索取,而且根本不懂感恩。

這樣的孩子,自私、霸道是他們的標籤,他們根本不懂得考慮別人的感受,最終表現為情商、人際交往能力的不足,將來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來適應社會。

父母這些不經意的行為,正在阻礙孩子成長

教育專家馬卡連柯說:“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

湖南衛視《變形記》中,幾乎所有毆打父母的人,童年唯一的印象就是“我要什麼我爸媽都給我買,不買我就鬧”。

家長要視自身的家庭情況,合理滿足孩子的需求。對於一些過高、過頻繁、超出範圍的不合理需求該拒絕就拒絕,但要注重方式得當,溫和而堅定地跟孩子說清原因,不縱容孩子。

過度包辦、凡事“親力親為”

很多父母總覺得孩子做事笨手笨腳,這做不好那也做不好,一方面出於保護孩子,捨不得孩子吃苦,另一方面是嫌麻煩,還不如自己做來的省事。

事事代勞的後果就是孩子成長緩慢、獨立性差。

大學生不會洗襪子、不會繫鞋帶的例子比比皆是,連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沒有,不知道這樣的人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走多遠。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怕孩子吃苦,給孩子鍛鍊的機會,孩子能做的事情讓他自己做,一次做不好,多做幾次一定會有進步。

孩子漸漸學會照顧自己,甚至試著為父母分擔家務,承擔小小年紀的責任,這是走向獨立的過程,更是可喜的成長進程。

沒有界限感

沒有人可以否認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愛和付出,可是隻談愛不談邊界的關係,有毒。

中國的父母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干涉孩子的生活,從幼兒時期、到求學時代、再到畢業工作、結婚生子,事事都要操心。

他們總喜歡把自己的想法和經驗強加在孩子身上,“我還不是為了你好”是他們的殺手鐧。

一個同事曾經跟我講述她學生時代時,好幾次跟同學出門,她的爸爸都在後面偷偷跟蹤她,生怕她去跟男生約會或是被壞學生帶壞了,回家必然是跟爸爸大吵一架。

這種事事幹涉、樣樣插手的行為不但會讓孩子的心封閉的更緊,也不利於親子良好關係的建立。

真正愛孩子,就建立起一個合適的親子之間的邊界。給孩子充分的個人空間和規則範圍內的自由,敢於放手,讓孩子試錯。

只有在愛與自由下長大的孩子,才能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性格獨立,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生活中這些不經意的行為,是父母的愛,但卻是孩子成長的障礙。

溺愛,就像是為孩子營造了一個虛擬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看似所有人都圍著他轉。

孩子在這樣的世界裡呆久了,會形成錯覺,誤以為這便是我們這個真實世界的環境。

等到孩子離開家庭的庇護,到了真實的校園環境、社會環境中,發現不是所有人都那樣順從他,寵愛他,就會產生極大的心理落差,對心理健康發展十分不利。

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做到愛的適度、愛的明智。

父母這些不經意的行為,正在阻礙孩子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