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15“峨眉”航空發動機是什麼水平?

李克爽

航空發動機領域,我國與美、歐、俄還是存在很大差距的,這點必須承認。目前航發領域最先進的是美國的普·惠公司、通用電氣公司和英國的羅-羅公司,俄羅斯留裡卡-土星公司的發動機也可以。

在戰鬥機用的大推力加力式渦扇發動機方面,最牛的是普·惠公司,其為F-22研製的F119發動機最大加力推力156千牛,為F-35戰鬥機研製的F135發動機最大加力推力191.27千牛,最新的增推型F135GO1最大加力推力可達210千牛左右,油耗降低6%;而下一步改進的F135GO2的目標是達到230千牛左右。

通用電氣公司和羅-羅公司研製的F136發動機最大加力推力與F135差不多,也是一款優異的渦扇發動機,但是美國空軍沒有采購,就成了儲備型號。

俄羅斯為蘇-57研製的“產品30”,也就是AL-41F3新型渦扇發動機最大加力推力達到了180千牛,比現在原型機所用的AL-41F1發動機減重30%、節省燃油30%。

我國研製的渦扇15是為殲20配套的新一代渦扇發動機,最大加力推力據稱在161.86-181.3千牛,超過了F119,低於“產品30”和F135。從推力來看,顯然是明顯超過了渦扇10B的142千牛,推重比達到了10一級。如果殲20換裝2臺渦扇15,那麼性能會有很大提升。不過,渦扇15的發展進度較慢,這是因為我國在航發領域的底蘊不足所致。而且渦扇15即使研製成功並裝機使用,也只是推力達到了世界第一梯隊的水平,但總體性能上與美、英、俄同類發動機還是有不小的差距。比如在發動機壽命上,美國可達上萬小時,這不是我們一時半會能趕上的。(S)


聯合防務

第一名:F135渦扇發動機 國家:美國

F135渦輪扇發動機由美國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研製的新型發動機,最大推力超過18噸(4萬F135渦輪扇發動機磅)。 F-135發動機是在F-119(F-22戰鬥機使用)的基礎上發展研製而成。由於海軍陸戰隊與英國皇家海軍預計採用的F-35B必須能夠垂直起降,因此F-135也可以加上向下彎折的矢量推力噴嘴。

第二名:F119渦扇發動機 國家:美國


F119是普·惠公司為美國第四代戰鬥機研製的先進雙轉子加力式渦輪風扇發動機,其設計目標是:不加力超音速巡航能力、非常規機動和短距起落能力、隱身能力(即低的紅外和雷達信號特徵)、壽命期費用降低至少25%、零件數量減少40~60%、推重比提高20%、耐久性提高兩倍、零件壽命延長50%。在80年代初確定的循環參數範圍是:涵道比0.2~0.3;總增壓比23~27;渦輪進口溫度1577~1677℃(1850K~1950K);節流比1.10~1.15。

第三名:WS-15渦扇發動機 國家:中國


WS-15全稱渦扇15"峨眉" 渦扇發動機,是為我國第四代重型/中型戰鬥機而研製的小涵道比推力矢量渦扇發動機。WS-15主要用於雙發重型隱身戰鬥機殲-20。WS-15由606所、624所、614所、410廠、430廠和113廠等單位專家組織研製。"峨眉"航空發動機的技術驗證機在2006年5月首次臺架運轉試車成功。這標誌著我國在自主研製航空發動機的道路上又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在研製我國第四代中型戰鬥機的征程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2011年中航黎明完成了ws-15驗證機的交付。保節點是2020年完成研制。

所以公道點講,性能上略遜美國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技術。基本追平俄羅斯發動機技術,在國際上目前應該是保三爭二的地位,但,二.三名和第一名差距不是一點半點……正視差距,航空發動機事業超俄趕美的目標要靠新生代零零後去實現了!


橫刀立馬問江山

如果說ws-10“太行”的成熟,標誌著中國航發打通了任督二脈的話,那麼ws-15“峨眉”就是技術上的首次躍升,進入推比10一級,正然了不起的技術進步,只不過還得等二年才成,想說愛你不容易,目標的殲-20技術狀態,只能配備ws-10b,可稱之殲-20 1.0版,2.0版的殲-20只能靜待“峨眉”的成熟,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中國航發慢半拍,需要理解,早先的認識不足,今天砸錢期待騏驥一躍。鹹說二十年差距,不能希求追平在一夜之間。我聽到的專家表示,三年五載之內必成的,這其中包不包括“峨眉”,希望是當然的,這只是希望。

你說吧還要等多久。美國自1991年開始的F-119項目,至2006年裝機試驗,用於16年才大功告成。觀之我們“太行”項目,自1987年立項到現在,整整用了美國人近一倍的時間,終得搞定,堪謂三十年磨一機,非常不容易。這些年從材料到工藝,國家投入重金,取得了一項項技術突破,才取得了“太行”的成功,不只是鼓勵,還有背後的艱辛故事,我們是這樣完成的,所以以後的節奏才會快一點,推比10一級,這就是“峨眉”,等不了多久,三年之內吧。

此前也落後。對發動機發展規律認識嚴重不足,投入沒錢,有效機制沒有建立,人才缺乏等等,現在一切都理得順了,所以進步明顯。哪還有搞不掂的事呢?無非早一點晚一點而已。有的國家幾十年吭吭哧哧,就是發展不了,莫說三十年,就是四十年,五十年又如何,這就是我們重點要表達的觀點,所以不要總在說落後,技術發展是有一個成熟期的,需要時間。

越來越近了。不斷有公開的消息傳來,現在的“峨眉”推比10,不比F-35的推比12,不比F-22的11.7,從8到10,已經足夠雖說叨陪末座,但空重只有15噸的殲-20,兩臺WS-15,亦可實現1.5馬赫的超音速巡航能力,而且的話,隨著中國航空技術發展,能力會持續有所推進,這是我們現實的選擇,也是為了適應迫切的軍事需求。抱怨沒有用。


魂舞大漠

WS15是中國為第五代戰鬥機配套研製的小涵道比大推力渦扇發動機,代號“峨嵋”,主要裝機對象為殲20雙發重型隱身戰鬥機。WS15整機推重比達到10一級,最大加力推力在16-18噸之間,採用了第三代單晶渦輪葉片材料、三元推力矢量噴口、雙餘度全權限數字電子控制系統(FADEC)等一系列先進技術,2006年首次臺架運轉試車成功,計劃在2019年以前實現裝機試飛。

WS15大推力渦扇發動機是我國第五代戰鬥機的標準動力

目前全世界能夠研製生產大推力軍用渦扇發動機的國家有美國、俄羅斯、中國三家,但是能夠研製推重比達到10一級的大推力軍用渦扇發動機並且投入使用的國家卻只有美國獨此一家,其代表作是普惠公司研製的F119、F135發動機,分別裝備了F22、F35戰鬥機,充分證明了美國作為世界航空發動機領域整體實力絕對第一的頭號強國地位。俄羅斯和中國能夠投入使用的大推力軍用渦扇發動機推重比只能達到8一級,因此這兩家的第五代戰鬥機蘇57和殲20都無法裝備目標發動機進行試飛。

F22戰鬥機配備的F119發動機

雖然中國的WS15發動機和俄羅斯的30型發動機推重比也達到了10一級,但是現階段仍然處於研製階段,何時能夠裝機試飛、批量服役依然存在一定的未知因素,而且在可靠性、使用壽命、翻修週期等性能指標上,與同等推力級別的美國發動機相比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總而言之,WS15發動機是我國完全自主研發、走完全部流程的第一款高性能大推力渦扇發動機,整體性能已經進入了世界第一梯隊,然而距離該領域的領頭羊——美國還有至少20年的差距,需要我們繼續埋頭苦幹奮起直追。

F135發動機充分體現了美國在該領域的巨大優勢


利刃軍事

ws-15"峨眉"航空發動機是中國在航空發動機領域的一次騰飛,標誌著我國在自主研製航空發動機領域又一次歷史性的跨越,達到了世界同類發動機的先進水平。對我國在四代機領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航空發動機的研製涉及到材料、冶金、電子、機械、信息等諸多領域,產業鏈長,覆蓋面廣,且研發週期長,研發難度高,對技術儲備、人才儲備、資金投入有著極高要求,因而被譽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目前世界上能自主研發航空發動機的國家屈指可數,只有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和中國等少數幾個國家。但在高性能航空發動機領域,我國也就是跨過了這道門檻,離世界先進水平還尚有一段距離。


自新中國成立到至今為止,中國在航空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氣動佈局設計、電子設備、武器系統、雷達系統等方面都已接近或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但在航空發動機方面一直飽受詬病,由於西方技術封鎖、俄羅斯限制技術轉讓,中國航空發動機的發展可謂是舉步維艱、困難重重。然航空發動機是關係到國家安全、彰顯強國地位的重要裝備,中國在意識到這項重要性關鍵是改革開放後我國經濟有了極大發展之後,開始大規模投入進行研發。ws-15便是中國航空發動機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縮影。

ws-15"峨眉"航空發動機,是我國為第四代戰機研發的小涵道比推力矢量發動機,由606所、624所、614所、410廠、430廠和113廠等單位專家組織研發。首臺於2006年5月運轉試車成功,2011年中航黎明完成了ws-15驗證機的交付,保節點是2020年完成研製,2021年開始量產裝備。

ws-15"峨眉"發動機最大推力為16噸,中間推力為10噸,加力耗油率為2.02kg/daN/h,中間耗油率為0.665kg/daN/h,推重比為8.86~10,空氣流量為138kg/s,涵道比為0.382,總增壓比為28.71,渦輪進口溫度為1477攝氏度,最大直徑為1.02m,長度為5.05m,質量為1862.3kg 。與世界同類產品做一下數據比較:ws-15的推重比為10,最大推力16噸;美國F-22戰機裝備的F119發動機推重比為11.7,最大推力為15.5噸;俄羅斯蘇57戰機裝備的AL-41發動機推重比為11.1,最大推力為14噸;美國F-35戰機裝備的F-135發動機推重比為10+,最大推力為17噸。通過以上比較,我們可以看到ws-15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接近美俄最頂尖發動機的水平。


ws-15的研發成功讓中國主力戰機在發動機方面擺脫了受制於人的窘況,擁有了一顆強勁的中國心,可以飛得更高、更快、更遠,更好地捍衛祖國的領空。ws-15發動機的優秀性能可以讓我國第四代戰機殲20在動力方面抗衡美國F22,補齊整體性能最後一塊短板,有望超過美國F-22、F-35、俄羅斯蘇57,成為世界最強四代機。

ws-15的研發開啟了中國在世界航空發動機領域的逆襲之路,昔日中國戰機飽受詬病的"心臟病"已不復存在。如果說航空發動機是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那麼中國必然將會讓這顆明珠釋放出耀眼的光芒。

了不起!我的國!👍👍👍👍👍👍👍👍


無語勝似有語

2018年年初,殲20正式入役中國空軍,部署到滄州空軍飛訓基地。其實早在2017年年中,就有殲20試裝鼎新空軍基地的消息,並參加了當年的紅劍-2017演習,在演習中取得了優異的戰績。然而目前,殲20使用的發動機還是WS10B,跟殲16的發動機型號一致。不過有消息稱殲20現役發動機是WS10C,這個說法仍然存在可能性。

但是不管是WS10B還是WS10C,都存在著一個問題:發動機功率較小。五代機的“4S”,分別是擁有隱身能力,超音速巡航,超機動性,短距起飛。而後面的3個S,都與發動機相關。殲20擁有超音速巡航能力毋庸置疑,超機動性也有鴨翼彌補,短距起飛怎麼辦?

其實如果殲20擁有了WS15才能是真正的殲20。而且,WS15種種跡象表明都會採用矢量噴口,單臺發動機推力達到16噸。毫無疑問,殲20如果採用了WS15,那才叫一個如虎添翼。16噸的推力已經直追F22戰鬥機使用的F119了,更別提殲20的戰鬥力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如今使用的WS10,包括殲16,殲11,殲10三個系列的機型都在使用,如果換裝了WS15,很有可能殲15也加入進來,大家一起搶發動機。不過WS15對中國空軍來說就是至寶,戰鬥機性能直追美國的F15,F16系列。

如果殲20採用了WS15,當年F22原定數量760架,卻削減到187架這種情況將不復存在。現在的小規模試產,只是為了等待WS15的同時,增強己方空軍戰鬥力。今後殲20的數量絕對會超過300架,為了應對周邊各國部署的F35和F22。而如果WS15成熟了,殲20的脈動生產線馬力全開生產也說不定。目前殲20總有4條脈動生產線,一年下線12架。未來擴建生產,也許增加到6條,以每條生產線每月造成75%的殲20來計算,一整年就能製造出54架。不過在投產後的數量超過這個數字,是極有可能的。


浩漢防務論壇

高技術飛機發動機是一項複雜的工程,我們應該正視差距,紮實做好發動機設計製造技術積累。發動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萬事開頭難,有進步值得肯定,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可以製造出技術先進的飛機發動機。沒有什麼可以難倒勤奮的中國人。


狼跡天涯289

ws-15算是中國航空工業的一次超水平發揮。

之前我們得知ws-15發動機的研製資料,ws-15發動機是中國獲得了俄羅斯的r-79b-300發動機後在此基礎上進行的研發。



本身r-79b-300計劃使用在雅克-141垂直起降戰鬥機上為了後面的適量噴管在技術上做了太多的妥協。因此並不算是成功的發動機。

早期研究過程中計算即便是國內通過改進和減小重量ws-15的推重比也僅僅可以勉強的達到8,依舊是很難驅動J-20這樣的重型戰鬥機。然而最新的資料表明ws-15推中比已經達到了9.5-10.87之間。這是一個驚人的數據。

要知道最初的r-79b-300發動機的推重比只有5.64,在去掉矢量機構厚推重比也僅僅能夠達到6.2。

我們在以及ws-15的研發過程中會減少部件複雜度,加大輕型材料所佔比例的前提下計算ws-15的發動機推重比最多能達到8.1。


現在看到新的ws-15對r-79b-300發動機僅僅是繼承了原理級別的內容,整體結構有了大幅度的改變,再材料上比原始設計又了大幅度提高。


新的ws-15 比r-79b300直徑小了將近40%重量減輕了近900公斤。推力卻保持不變並有所提高。在航空工業上應當說是一個奇蹟。

本身ws-15的存在意義甚至要大於殲-20的橫空出世,在ws-15的基礎上再努力下我們會有更大推力的發動機。現在看ws-15雖然是領先水平,但還只是我們航空工業的一小步。


軍武數據庫

ws_15是我國殲20所配套的發動機,屬於第四代大推力發動機,採用了各種技術結晶的最先進發動機,擁有三維矢量推力技術,推力在17噸。是一款小涵道比加力式渦扇發動機,推重比在10左右,壽命估計2000小時。

F135發動機是為F35聯合攻擊戰鬥機所研製的大推力發動機,是世界上第二款推重比過10的發動機,推力為19噸,推重比為11.7,壽命估計一萬小時左右。



F119發動機是F22的發動機,是世界上第一款推重比10的發動機,推力為10噸,加力推力15.5噸,採用二元矢量推力技術。壽命8000小時。


EJ200發動機是歐洲颱風戰機所使用的發動機,雖然說颱風不是四代機,但EJ200稱呼為四代機動機名符真實,推力9噸的發動雖然沒有矢量推力技術,但依然能讓颱風戰機發揮超機動性能,推重比也達到10一級。


產品30發動機,也可以稱為AL41發動機,是留裡卡設計局設計的用於蘇57的發動,據說其推力達到18噸,推重比11。壽命應該有7000小時,,採用三維矢量推力技術。



其中F119最好,雖然是十年的產品?但性能依然強動,更別說普惠公司這些年對其的改進了。F135雖然推重比大,推力大,但只有垂直起降系統先進,它採用F119一樣的核心機,加大了進氣流量,雖然推力太,但也導致其高空性能差些。,渦扇15採用三維矢量推力發動機,推力推重比上雖然趕上F119但在壽命仍有缺點,產品30屬於看不到實物,雖然推力推重比很好,但其推重比要有些水分,,按俄標減一才是真的,EJ200是好,代表歐洲戰機發動機的最好水平。可惜殲31用不上這好東西。


GE發粉

根據可信公開資料判斷15己量產裝備殲20,推力18_24噸,推重比12_13。證據1是左盟主在13年央視中國製造節目曾經曝光先進渦輪,言明世界上只有中美兩國可造,主要特點就是可耐極高溫度。證據2是16年央視曝光中國某型發動機已量產,推重比高達12_13。現在以超大為代表的一些無臉無腦無心噴,為了打擊中國信心,無所不用其極。在空軍發言人說明殲20己列裝的情況下還無恥的用一張ps圖片說20剛換裝WS10,這就說一個人剛做完心臟更換手術,馬上就百米國際比賽奪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