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西津渡千年古街


京杭大運河-西津渡古街( 西津渡,三國時也叫“蒜山渡”,因為那時的雲臺山就叫“蒜山”,唐代曾名“金陵渡”,因為那時的鎮江就叫“金陵”,到了宋代以後,才稱為“西津渡”。它與江北揚州的瓜洲渡,組成南北渡江的兩大碼頭。宋熙寧元年 (1068) 春,王安石應召赴京,從西津渡揚舟北去,舟次瓜洲時,即景抒情,寫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詩: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西京渡古街導覽圖(西津渡古街位於鎮江城西的雲臺山麓,是依附於破山棧道而建的一處歷史遺蹟。西津渡古街是鎮江文物古蹟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區,是鎮江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所在。 西津渡古街共有文物保護單位12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

西津渡古街簡介

濾鏡下西津渡古街

西津渡古街

西津渡古街

西津渡古街一眼千年石碑

西津渡古街一眼千年遺蹟

西津渡古街

西津渡古街飛閣流丹

西津渡古街水中戲臺

同登覺路

西津渡古街

共渡慈航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昭關石塔。這座元代建造的過街石塔,據專家考證為元武宗海山皇帝命建造元大都白塔寺工匠劉高主持建造。石塔塔基的東西兩面都刻有“昭關”兩個字,故稱“昭關石塔”,也有人稱之觀音洞喇嘛塔或瓶塔。

西津渡古街,好不容易等到人少拍的

雲臺閣

雲臺閣頌

西津渡古街雲臺閣內

雲臺閣俯瞰

雲臺閣俯瞰

雲臺閣俯瞰前面

救生會

救生會內

救生會內

救生會內

救生會內

待渡亭

西津渡歷史文化古街

古碑文

德安裡

青石板路面上那深深的車轍是這千年古渡、千年老街當年繁華的印證。

船伕

小碼頭街

鐵柱宮

觀音洞9歷史上鎮江的江面是非常開闊的。老百姓有一句俗話說,"長江無風三尺浪",一是說它的氣勢,二是指它潛藏的危險性。傳說,有一天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腳踩祥雲途經鎮江,親眼目睹了江面上船毀人亡的慘烈一幕,於是伸出援手,將掙扎在波濤中的遇難者救上了岸。人們感念於觀世音菩薩的恩德,在昭關石塔旁的山體上鑿成了觀音洞,表達了人們祈禱平安的一種美好願望。

觀音洞內(觀音洞始建於宋朝,清咸豐九年(1859)重新作了修葺。觀音洞的洞門外有一個三層的銅鼎,洞口上方有一塊石額,上面刻有"觀音洞"三個字,為宜興陳任暘所書。


雲臺閣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區內

雲臺閣一樓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區

觀音洞

西津音樂廳

西津渡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