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自己論文的錯誤怎麼辦?那就再寫篇論文指出自己的錯誤!

發現自己論文的錯誤怎麼辦?那就再寫篇論文指出自己的錯誤!

在申請博士後研究經費時,維傑把一篇“正在進行”的論文列為了“已送審”,後來他被解僱,這種懲罰過於苛刻嗎?二年級研究生艾倫有了一個令人興奮的發現,正當他準備寫論文時,卻發現了一些看上去不怎麼有說服力的數據,他應該“清理”這些數據嗎?6月12日晚上,一堂別開生面的科研道德案例討論課在岳陽路320號生理樓大禮堂舉行。這是中科院神經所所長蒲慕明從2012年起第三次開設科研誠信必修課,從課程設置到講義撰寫再到PPT的製作,都是他親力親為。

“對於一些灰色地帶問題的認識更清晰了”

為了讓未來的科研工作者從一開始就對科研不端有個清醒的認識,蒲慕明主動開設了這一課程。之前,他曾經在美國的學校開過科研倫理課程,但學生興趣不是很高。因此,當他在神經所計劃開設科研誠信課程時,為了增加這門必修課的吸引力,他從口頭報告和科研寫作開始講起,把科研交流、科研倫理和科研創新作為課程的三大內容。“科研誠信是核心,儘管交流有技巧但還是要有誠信,無疑創新也要有誠信。”據介紹,把學生分成小班討論具體案例,彙集討論意見後,再在全班一起討論,以獲得共識,是此次課程的一大特色。

“過去學界和社會對科研不端的容忍度太高”

發現自己論文的錯誤怎麼辦?那就再寫篇論文指出自己的錯誤!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蒲慕明對於其中的“對科研不端行為零容忍”,表示大加讚賞,“過去學界和社會對科研不端的容忍度太高,國外如果發現不端行為,這個人的職業生涯就結束了。”

蒲慕明介紹,關於科研不端的定義,國內外差不多,即在提議、執行和評審科研或在報道科研結果時有偽造、不忠實、剽竊行為。偽造,是無中生有地偽造實驗結果,以及記錄或報導這些結果。不忠實行為,是指操縱科研材料、儀器或實驗程序,以及改變、省略數據或結果,使得科研結果不能準確地表達在科研記錄裡。不忠實行為還包括,分析和描述數據不忠實,比如有的初學者對於一開始的數據不予以採用;數據來源不清楚,缺乏對照組和實驗組的比較。最不能容忍的是,只選擇那些看上去最好的結果,而省略那些會影響論文結論的數據。剽竊,是指未適當說明來源的方式,掠取別人的想法、程序、結果、或文字,包括在評審有保密性的科研建議書或論文文稿時獲取的。

除了剽竊他人,還有一種自我剽竊,就是複製自己之前發表的文章中的段落。蒲慕明建議,如果想再次表達自己的同一觀點,可以做些改寫。

總的來說,裁定不端行為有幾個規則。第一,與科學界公認的保持研究記錄的完整性存在重大偏差。第二,不當行為是故意實施的。第三,不端行為被佔優勢的證據證實。

不是因為風險太大,而是做科研的基本態度問題

如果發現自己先前發表的論文的錯誤,怎麼辦?“那就再寫篇論文指出自己的錯誤。”蒲慕明說,我們要杜絕科研不端行為,並不是因為這麼做的風險太大,而是做科研的基本態度問題。

語言不過關被拒?美國EditSprings--專業英語論文潤色翻譯修改服務專家幫您!

發現自己論文的錯誤怎麼辦?那就再寫篇論文指出自己的錯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