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不斷滯銷,為何還要繼續從國外進口?

近幾年來對於農產品滯銷的新聞比比皆是,不管是處在種植業還是養殖業都面臨著這樣的問題。產品銷售不出去,錢轉不回來。辛辛苦苦種了一年的農作物因為賣不出去全都爛在地裡,要不就是生豬,毛雞賠錢賣掉。讓還在農業中堅守的人們苦不堪言。但是在農產品進口上卻一直沒有停止,我們的產品已經賣不出去了,為什麼還要繼續從國外進口呢?

農產品不斷滯銷,為何還要繼續從國外進口?

其實大家要了解一個概念就是我們的對外貿易是平等的,當我們國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根據規定,我們有了向其他國家出口商品的權利,同時也有接收其他國家對我國出口的義務。同時很多產品進入國內之後都運用在其他的方面,比如我們最常見的大豆,雖然國內的產量完全能夠滿足國內對於大豆和豆油的需求,但是我們還是接受了國外的進口。那麼這些大豆都是用來做什麼的呢,很大一部分都是用來做成豆粕,變成飼料來進行使用。

農產品不斷滯銷,為何還要繼續從國外進口?

當然我們自身也存在這一些問題。首先便是很容易跟著市場價格,盲目跟風。很多農民在選擇種植什麼作物,或者是養殖什麼牲畜時最先考慮的便是今年的市場行情,但是沒有根據的長遠的目光來考量,很多產品是存在價格週期的,當它的價格到達頂峰的時候就會開始回落,而盲目的擴大生產就會導致虧損。其次,很多產品的銷路比較有限,沒有穩定的銷售渠道。也會造成產品滯銷這樣的情況。同時現在人們的飲食結構也發生了變化,人們更加註重的是產品的安全性和營養,不會只鍾情於同一種食物。在多種情況的發展之下出現了產品的滯銷。

農產品不斷滯銷,為何還要繼續從國外進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