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A股納入MSCI 環保產業“錢荒”或將緩解

2018年6月1日有點不一樣。它不僅僅是兒童節,還是中國A股“入摩”的重大節點。

歷經多年闖關,去年6月21日,國際指數公司MSCI(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宣佈將A股納入其指數,以5%的納入比例和222只成分股。後經過調整,確定234只中國A股將被納入。

6月1日起,A股正式納入MSCI指數。據中國環保在線查詢,在最終敲定234只A股中,首創股份、東方園林、啟迪桑德3只環保股被納入。A股入摩,對於中國股市,尤其是中國環保產業市場即將帶來怎樣的變化?

截至發文,A股中證、上證、創業板三大指數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中證環保、上證環保指數也“飄綠”,這讓不少人直呼“入摩”成了“入魔”。

6月1日A股納入MSCI 環保產業“錢荒”或將緩解

行業分析普遍認為,隨著入摩消息的落地,A股市場相關標的勢必迎來大量資金湧入,甚至部分標的坐擁資金與情緒兩大支撐。然而入摩當日的市場反饋情況不甚樂觀,著實讓部分人一頭霧水。

據中國環保在線研究團隊分析,短期來看,入摩對A股市場的影響相對微弱,可帶來約300億元的資金量,有限的資金量對市場指數衝擊不大。

此外,伴隨與全球市場接軌,A股的市場風格已經完成初步轉變,所以納入MSCI的影響已經得到提前消化。外加A股中散戶佔比較大,炒作氛圍濃郁,存在短期“回落”風險,這在6月1日的市場走向中已經得到驗證。

短期影響力有限,但A股入摩的中長期影響,絕對是不容忽視的。以未來5——10年為期,將有至少5000——60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A股。

作出上述判斷的理由,除了中國經濟的體量巨大,具備高成長性,還有入摩之後,A股在市場行為、投資理念、開放程度、監管制度等多個層面將向國際市場靠攏,散發出巨大的吸引力。

尤其是作為最新經濟支柱的環保產業,近些年國家層面重視,上市企業業績增速高,板塊估值處於歷史地位,以及粗放經濟發展的大量欠賬,未來前景廣闊,有望成為國際資本湧入的領域。

在2018股東大會上,“股神”巴菲特談到他非常看好中國股市,透露伯克希爾公司已經投資了很多中國股票,並在中國找到了一些可以投資的“獵物”。巴菲特的搭檔查理·芒格也表示,儘管面臨著成長的煩惱,但“中國擁有光明的未來”。在A股中會不會有環保企業成為巴菲特的“獵物”,頗令人期待。

總體來看,A股入摩具備長遠意義,將加速推進中國股市的國際化進程,吸引大量的國際資金流入中國,對於目前仍舊不時陷入“錢荒”的環保企業而言雪中送炭。

最後,借用查理·芒格的一句話:“如果我是中國人,我會投資中國,而不是美國。”而現在,A股入摩給國外投資者的進入大開方便之門,中國股市融入世界,以環保產業為代表的各大行業領域,將成為外資的熱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