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溫室養花”重塑崛起路徑 光伏迎來實質變革

告別“溫室養花”重塑崛起路徑 光伏迎來實質變革

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出臺後,光伏行業被認為迎來一個新的時代。“新時代”的光伏行業會有哪些新變化?有業內人士用一句話概括了“新”在何處:多年來由政策、監管等外部驅動的光伏行業,將真正轉變為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內驅動增長。

雖然這一被媒體稱為“史上最嚴”政策引起業內極大關注,但站在即將到來的2020年實現光伏平價上網的這一時點上,任何政策出臺實則都在業界意料之中。業內認為,政策實施後,首當其衝的是光伏年度建設規模由極速擴張逐漸回覆理性,逐步轉向採用市場化方式進行配置,而最終的目的是實現平價上網。

通過競爭配置資源,正是不斷減少政策和行政干預,發揮市場力量的體現,整個行業都將在市場引導下發生重構。因而,不如轉變思路,通過改變“遊戲規則”採用競價方式加快降低光伏電價,從而達到消減補貼,加快光伏平價上網的步伐的目的。技術水平將得到價值體現,企業的技術研發投入得到市場回報,必然進一步加大投入,形成良性循環,光伏產業的進步升級也必然加快。同時,光伏發電系統格局也將重構,市場份額向更少的幾家先進企業集中。

光伏行業屬於一次性投入高、項目週期長、回收投資慢的行業。多位行業觀察人士認為,宏觀來看,這是指標、管控和戰略方向的調整。微觀來看,則是促使每個項目都得具備競爭力,帶方案與其他項目進行競爭,其目的是為了每個地區的開發建設規範化、實現市場化配置,邊界條件則是各地區因地制宜的補貼措施。

業內普遍認為,嚴控光伏發展節奏,一定程度上將帶來電價的下降。新政對於光伏開發最直接的改變在於,開發商必須將發電系統成本的測算放到優先位置,在保證項目收益的情況下承諾一個較低的光伏電價來競爭項目配置。有觀點認為,光伏投資商的數量較多,大家的博弈和“競價”相對理性,沒必要通過惡意競爭去獲取資源。

光伏行業的波動也將間接影響到整個產業鏈。如果集中式光伏指標有所限制,一些大企業對分佈式光伏的興趣不大,很有可能轉而開發光伏+儲能的新業態項目。由於產業鏈的傳導性,市場配置在迅速拉低電價的同時,也將把成本壓力傳遞給整機商。目前各環節的利潤率並不高,歷次光伏企業利潤上升幾乎都是通過成本下降實現的。而“新政”實施後光伏整機商的利潤率會進一步壓縮,年內風機設備投標價格或將下跌。

由於“三北”地區棄光限電短期內難以根治,集中式開發模式屢屢亮起紅燈,就地消納,無需遠距離輸送的分佈式光伏成為近年行業的新“藍海”。但此次新政發佈後,分佈式光伏規模也將受到進一步擠壓。《通知》明確指出,今年安排1000萬千瓦左右規模用於支持分佈式光伏項目建設。業內預計,分佈式光伏裝機規模將有所大幅“降溫”,下半年分散式風電核准、併網則相應明顯減緩。

所幸,考慮今年分佈式光伏已建情況,明確各地5月31日(含)前併網的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納入國家認可的規模管理範圍,未納入國家認可規模管理範圍的項目,由地方依法予以支持。相對於行業中堅力量,眾多“小而美”光伏企業雖然對分佈式光伏項目也很感興趣,但進入速度相對會慢一些,“小而美”企業會偏好成片開發的方式,以進一步提升項目的經濟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