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琳退休感想背後:個人命運中的改革史

李小琳退休感想背後:個人命運中的改革史她的一舉一動,總能吸引無數眼球,在很多人眼中,她不止代表她自己。今天大唐集團內部人士透露,大唐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李小琳正式宣佈退休。從北京供電局、華北電管局、能源部、電力部到中電投,再到大唐,她在退休感想中說,已經在行業工作35年(10年公務員、25年國有企業)。這幾乎就是改革開放後電力行業發展史的全過程了。

改革風起雲湧

“這份電力情緣,要追溯到我童年時,到邊遠山區,看到山區的孩子們點著煤油燈讀書,內心非常震動。從那時候,自己就發心要做一名光明的使者,要做光明的事業。後來,讀大學我選擇了電力系統自動化專業。

畢業以後,先後在北京供電局、華北電管局、能源部、電力部做了10年公務員。儘管這10年間,我國的電力工業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到90年代初期,全國仍然有28個無電縣,大約1.2億人口用不上電。

改革開放、電力先行,國家需要引進外資加大電力建設,當時的電力部決定成立一家電力企業,進行境外投融資。1993年,我受命創業,在內地香港兩地奔波籌建中電國際”。(摘自《李小琳退休感想》)

改革開放後,隨著經濟發展,電力供應緊張的狀況越來越嚴重。很多30歲以上的人士應該還有小時候家裡停電的記憶,當時缺電的並不僅僅是邊遠山區,東部經濟首先發展起來的地區也很缺電。

要加強電力供應,就需要大量建設發電廠,但國家沒有那麼多錢。於是從1987年“國發111號文件”開始全國性集資辦電,直到2002年五號文件出臺,電力體制改革啟動。

有人評價集資辦電,是打破壟斷,引入競爭,調動了中央、地方兩個積極性,電力裝機從1987年的1億千瓦到2006年的6億千瓦實現歷史性大跨越,還為下一步的電力體制改革打下了基礎,廠網分開使發電側市場化,是電力工業管理體制的根本性改革。

李小琳就承擔了去內地之外的資本市場融資的任務。

1988年獲清華大學電力系統及自動化專業工學碩士學位後,她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商學院任訪問學者。

美國的兩年訪問學者經歷,李小琳感嘆如同脫胎換骨。她給當時的電力部長呈報告稱:“國家發展需要電力先行,但尚缺資金,資金缺口至少2000個億,建議在境外成立一個受法律保護的規範的公司,即成立‘正規軍’,把國際上大的基金、財團吸引到我們這裡,參與中國的電力建設。”

這一建議最終得到了電力部的肯定。1994年初,經國家經貿委和經貿部批准,電力部獨家投資在香港註冊成立了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作為中國電力行業在境外的融資窗口。李小琳被從國際合作司經貿處處長的位置上抽調出來,負責公司的籌建。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終於成立了中國電力投資公司和中國電力國際公司,李小琳出任公司總經理助理。1998年,她被推上了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的崗位。

2002年底第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後,中電投成立,李小琳出任副總經理之職,後同時擔任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電力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及澳門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同年,中電國際成功收購了澳門電力6%的股權。這是中國電力體制改革後,境內發電公司實施國際併購的第一個成功案例。

也是這一年,中電投資集團公司成功發行了30億元企業債券,又創下了電力體制改革後的一個第一。

2003年底,在她的直接領導和籌劃下,中電國際走上香港紅籌股上市之路。直到2004年10月15日,中電國際旗下中國電力終於在香港主板市場上市交易。

那時,香港各大媒體刊登的一幅照片中,被暱稱為“紅衣美人”的李小琳正在接電話。接電話的那一刻,正是李小琳進入香港聯交所的前一分鐘。

電話裡說,李總,今天大市不好。李小琳鎮定自若地回答,“基於我國的經濟形勢,基於我們電力的形勢,基於我們母公司強有力的支持,我們一定會給股東一個滿意的合理的回報!”說著,李小琳舉起了手。香港報紙把她這個手勢解讀為“股市升”的好彩頭。那天在大盤唱跌的情況下,中國電力漲了17%。現在腦補當時那一幕,都有些激情澎湃。

2005年3月起,李小琳任中國電力副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及執行董事。2008年1月任中國電力董事長。

生逢大時代,時勢造英雄。從那時起到現在,在國家經濟高速發展大背景下,電力行業開始在快車道上飛奔。不僅徹底解決供應不足問題,而且質量也大大提升。電源結構逐漸發生鉅變,從煤電和水電為主,逐步過渡為煤電、水電、新能源、核電等多元化格局,清潔能源發電的比重越來越大,電源結構逐步優化。主要電力企業的規模、效益、技術實力、管理水平早就不可同日而語。

“2003年之後接掌企業,領導中電國際、中國電力、中電新能源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將自己的所學所思、所感所悟,運用於企業管理實踐。

到我15年離開的時候,企業資產1千7百多億,盈利良好、財務穩健、資產優良、勢頭迅猛,經過種種嚴格的審計,企業、個人清白乾淨,許多領導和同志們都知道,這個企業,在業界內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美譽度”。(摘自《李小琳退休感想》)

重組跌宕起伏

“面對曾經的、人生一次猝不及防的急轉彎,縱使對付出青春年華20年,創業治業每一天的企業,情感上有所不捨,因為心中坦蕩,我學會了面對與接受,學會了調整和改變。

最後,感謝大唐。這是我在行業工作的最後一站。感謝大唐這個集體,像寬闊的大海接納包容了我,給了我安全,給了我溫暖,給了我繼續的動能,給了我轉換的港灣”。(摘自《李小琳退休感想》)

“來到大唐,與同志們一起共同努力,完成了大唐環境的成功上市,組織了大唐國際的資本重組,策劃完成了國際化發展戰略與重大項目發展”。(摘自《李小琳退休感想》)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在電力短缺時期,引入資金和競爭,激發生機和活力,電力實現了供需趨於平衡,再到現在的大部分地區電力供應富餘,電力行業改革發展真是滄海桑田。而如今電力裝機逐步飽和,同一行業內已有多家定位相同或相似的央企,電力行業開始進入重組的新階段。

2003年國務院國資委成立以來,從原來189戶央企起步,一直將推動央企之間重組整合,作為加快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重要工作。十八大後,央企功能界定分類基本確定,在分類改革完成的基礎上,按照“成熟一戶、推進一戶”的原則,央企再次迎來重組潮。

2015年,中電投和國家核電重組完成後,作為原中電投集團的“三號人物”,李小琳的去向在一段時間內懸而未決,引發外界各種猜測。

之前大多數人的猜測是,李小琳已經在中電國際深耕十幾年,在此次重組中還是有機會繼續有所發展的。雖然中電投當時的董事長陸啟洲到齡退休,王炳華擔任新公司董事長早有定論,但業界普遍認為,新公司的總經理位置,李小琳還是較為有力的競爭者。

幾乎與此同時,一些關於大唐集團、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多家能源央企高層人事變動的流言也頻頻傳出。局面一時撲朔迷離。一直處於輿論風口浪尖的李小琳,更是在網上爆出“摔門”、“邊控”等消息。但很快被內部人士否認。

對於李小琳去大唐,當時業內很多人是大跌眼鏡的。李小琳被安排到大唐集團擔任副總經理,雖然級別並沒有變化,但顯而易見,這個安排對於她本人來說,很可能並不是最為理想的,一方面失去了兩大集團重組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還不得不離開經營多年的老根據地中電國際。從這份退休感想中,也可以體會到她當時複雜的心情。

從1994年初,電力部成立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到現在,掐指一算,20年間,李小琳其實一直在這裡。此刻連根拔起,豈不痛哉。

當時就有資深電力行業人士私下表示,業內外對人事變動的態度和反應,頗讓人有世態炎涼之感。他認為,專業幹部出身的李小琳,在電力行業工作了幾十年,確實做了很多實事,這些不能一概抹殺。

3年後,她退休之際,對大唐的臨別之言,應該也是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1961年出生的李小琳,今年57歲,還遠非老朽,離開國企並非終點,故事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