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来个大讨论大实践大学习

■张建光

5月25日,在全市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学习考察报告会上,市委要求在全市开展以“思想再解放大讨论、改革再出发大实践、开放再扩大大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大讨论大实践大学习”活动。认真学习市委书记刘志宏作的大会报告,感到非常激动、受益匪浅。那么,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要讨论什么?实践什么?学习什么?

开展思想再解放大讨论,不是怀疑市委“走进新时代,建设大运城”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是怀疑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我们的决策部署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从中央大政方针、省委决策部署、运城发展实际得来的。一年来市委提出的各种发展思路和举措,在长三角地区都可以找到影子,都有异曲同工之处,甚至可以找到相吻合、相一致的答案。我们的差距体现在思想观念、发展理念上。比如上海自贸区,要建设的是制度创新的高地,而不是成为优惠政策的洼地。说到底就是自力更生,不向中央要政策,只向自己要改革。再比如,长三角地区党员干部谈到经济指标时,说得最多的都是“三大收入”。只有“三大收入”提高了,公共事业才有可靠保障,群众生活水平、人民幸福指数才会真正提高。特别令人震惊的是,以安吉县为第一起草单位创建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经国家标准委员会批准,于2015年6月发布施行,成为美丽乡村建设国家标准。我们开展讨论,重点是查找自己在思想观念、能力素质、思想境界、奉献精神等方面存在的差距,要红红脸、出出汗,激发起增强落实的动力。

开展改革再出发大实践,就是要对标长三角地区、学习长三角地区,重点是我们应该怎么办、应该怎么干,决不能看了激动、听了心动、回来不动。现在的关键是要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推进落实市委“走进新时代,建设大运城”的重大决策部署。改革发展,环境为要。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江苏省“不见面审批”的经验做法给我们以无限的启迪。近十年来,我省先后开展了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但我市仍然有不少差距。我们要严格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以“两集中、两到位”为抓手,对标长三角地区一流标准,全面加强政务大厅(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设,推动行政审批制度规范化,加快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的“四办”目标,努力打造“六最”营商环境。对此,市委已经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下定决心近期内使我市的营商环境、发展环境有一个革命性变化。新时代,运城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各级干部要“干”字当头,党政领导要当好“施工队长”,把大运城建设决策部署变为现实。要大力实施“一区五带”发展布局,构建“一主三副七个大县城71个建制镇”城镇化格局,全面落实“龙腾虎跃”转型发展计划、“群星灿烂”育苗计划、“凤还巢”计划,重点打好自然禀赋、现代农业、历史文化、产业特色、人口大市、教育强市和特色医疗“七张牌”,集中精力抓好十大项目建设,努力走出传统农业地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的新路子,走出无煤少煤市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路子,走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新路子。

开展开放再扩大大学习,最为首要的是引深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重要的是在开放的实践中学习。长三角地区从现代城市建设到美丽乡村建设,从产业转型、创新驱动到高质量发展,从打破体制机制的束缚到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从各项改革的先行先试到优势凸显,无一不是这一重要思想指导的结果。长三角地区的干部敢于自己当讲解员,能够深入浅出地介绍智能制造、机器人、生物医药、纳米科技这些新兴产业,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善于学习、更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城是农业大市,以前农业工作就是收种管,现在要从现代农业、农村改革、脱贫攻坚、集体经济、“三基建设”等方面统筹推进,我们要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推动我市各项事业发展的思想法宝和行动指南,坚决、全面、准确地贯彻执行到大运城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必须善于在工作实践中加强学习,在学习中提升能力素质,跟上时代节拍,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去对待。工业、城建、信息化等工作也是如此。 (作者单位:市委讲师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