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研三年和工作三年差別有多大!談談我的切身之感

最近有一學妹萬般糾結地對小倉倉說:“小倉倉怎麼辦,我在糾結要不要考研啊,因為我覺得自己可能考不上,那就會浪費大半年時間和大筆買書的錢;還有身邊的同學都上了,自己名落孫山,我擔心自己丟不起那臉;還有考研可能與就業黃金期衝突,造成考研就業兩邊誤。好糾結好糾結……”

又一學妹對小倉倉感慨道:“考研,可能考上了,但因讀研而付出三年時間,到頭來自己卻依然面臨就業難的問題咋辦?考研,可能考上了,但我擔心家裡無法承擔高額的經濟負擔啊!”

所以,考研Or工作?真是萬般糾結呀,考Or不考?此處自行思考十分鐘吧。

讀研三年和工作三年差別有多大!談談我的切身之感

對於咱們大多數的大學生來說,“大學畢業,到底幹啥好”簡直成了可以比肩哲學三大終極問題(唯物三個問題:如何更好的認識宇宙世界並解決關於宇宙的問題; 如何更好的認識人類社會並解決關於人類的問題;如何更好的認識自我人生並解決關於人生的問題。唯心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的難題,即便萬般糾結,萬般難以決斷,擺在咱們大多數寶寶們面前的更多的也只有考研Or就業。

最近幾年,考研的熱度只增不減,2018年更是創下歷史新高,達到238萬。然而,逐年刷新的就業難又讓不少人開始抱怨碩士研究生學歷越來越不值錢。於是網絡上就有了“當初是你一言不合就考研,現在又怪碩士文憑‘不值錢’”的調侃。那咱們究竟是考研呢?還是就業呢?

小倉倉覺得如果到目前為止,你並沒有發現自己有什麼過人之處或一技之長,比如,能說會道、心思縝密、邏輯清晰、家境優厚,Or,會修汽車、會碼代碼、會衝咖啡、會畫圖紙……,小倉倉覺得咱們還是考個研吧。因為:

能說會道,你可以做銷售;

心思縝密,你可以幹會計;

邏輯清晰,你可以做培訓;

家境豐厚,你可以什麼都不幹;

會修汽車,你可以去修汽車;

會碼代碼,你可以去做碼農;

會衝咖啡,你可以去做咖啡師;

會畫圖紙,你可以搞工程;

……

只要你有一項自己的過人之處或一技之長,你都可以安身立命,甚至在你所在的那個行業做的風生水起、日進斗金。

最怕的是,你什麼特長都沒有,什麼技能都不會,還心高氣傲、好高騖遠,想著三年買車、五年買房。出了社會才發現,社會遠比你想象的殘酷的多。

讀研Or工作,這個歷史遺留問題是每一個大四的寶寶必然遇到的選擇題。

讀研三年和工作三年差別有多大!談談我的切身之感

小倉倉覺得咱們之所以糾結,無非是貪戀讀研的學歷提升,而又渴望工作的資本積累,但往往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這個道理寶寶們應該很清楚吧。小倉下面就具體列出考研三年與工作三年各自的優劣,給糾結的寶寶們做個參考啦。

讀研第一年:

寶寶們帶著好奇與新鮮踏入研究生階段,不料第一年基本都是上課,要麼也就是一些集體活動。而且上課與本科沒有兩樣,就是人少一些!積極一些的學生就去了實驗室,把自己關起來,研究研究,發現:挺累!

來來來咱們一起去看看北京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的上課安排:

讀研三年和工作三年差別有多大!談談我的切身之感

工作第一年:

初來乍到,聽說“少說多做”為妙,於是咱們開始多做,什麼事情都自己來,甚至成了辦公室雜物員了!有時不因工作而忙,而是幫別人而忙!慢慢發現工作沒有自己原來想象的那麼好!咱們過著蟻族的生活,開始思念校園的環境,以前沒水沒電還可以找宿管阿姨,現在,咱只能忍受了,因為咱沒錢!(有的人可能不滿工作,不到半年就做跳槽族,漂泊的日子開始了!)

讀研第二年:

研二的寶寶們真正開始涉及自己的科研課題,寫開題報告,設計實驗方案,做實驗,被師兄師姐指導,有時由於操作或研究思路不對被罵。身體虛弱就去運動,生活相對枯燥,對外交流也少了。有時被實驗的失敗打擊一下,有時被成功刺激一下,喜怒哀樂更多以“論文”為中心。

工作第二年:

咱們慢慢整理自己的工作狀態:有的發現工作不太適合,自己很疲倦。因此就360度換工作,又開始了漫漫的求職旅程;有的挺滿意自己的工作的,在思考怎麼才能更上一層樓啊;有的覺得社會險惡,還是校園好,反而又辭職選擇考研…

讀研第三年:

研三的寶寶們似乎才剛剛享受了兩年的校園生活,不料又要找工作了!很疑惑,拿什麼去拼?拼什麼?論文還是一道大山。

工作第三年:

談買房,談結婚,應該基本都是別人跟你談吧?這時掂量自己的工資,發現:很難啊!蝸居和裸婚行嗎?這時咱們開始發現職業很重要啊,也會慢慢去給自己定5年或10年目標了!如果第三年還不太穩定,沒有什麼基礎,這時日子應該很難過!

讀研三年和工作三年差別有多大!談談我的切身之感

總之,小倉倉覺得

如果你選擇讀研3年:

你可以繼續進入高校學習、深造,擴大知識面,開闊視野。可以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以及能力,自己的競爭力也會更強哦,這樣咱選擇職業的空間就會更廣闊啦。但這也意味著你有3年的時間經濟上還是會很緊張,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成本都比較高。

反觀讀書考研,的確算不上是最好的選擇,但是隻要你不作死不偷懶,能順利畢業,你就能拿到畢業證書,然後憑藉自己的學歷出身,去一個不錯公司,有一個不錯的平臺,過自己相對安穩的小日子。寶寶們都清楚,現在很多的大公司,平臺不錯,但是對入職員工的學歷要求也水漲船高。對於大多數的普通本科生,你是沒機會去這樣大的平臺的。但是有了一張研究生文憑,想進去的可能性卻大得多啦!

如果你選擇工作3年:

那咱們就可以更快的融入社會,走進職場,3年完全可以熟悉一個領域,3年的經驗積累,對於將來的職業發展至關重要。當你選擇先工作之後,你就有時間可以兼顧多方面的東西,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買車買房走入婚姻都可以,但這個前提是你混的不錯才行啊。

是的,工作很好,可以有一定的收入,可以體驗五彩繽紛的世界,可以體現自己的社會價值。可是工作也充滿了各種的不確定性。你當然有可能幹的很好,卻更有可能無所事事、蹉跎一生。這種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會讓你壓力倍增,焦慮憔悴,充滿了不安全感。

讀研三年和工作三年差別有多大!談談我的切身之感

整理到這裡小倉倉作為考研過來人突然聯想到了這麼些話:我們可以想想自己目前的經歷,小學到大學的朋友,還在聯繫的能有幾個?是不是有許多都開始工作結婚生子?是不是覺得我們並不是不想與他們聯繫,是因為我們與他們的生活其實並無交集。

高中的朋友也就混了幾個死黨整天瞎混,沒考上大學的同學也不怎麼聯繫。大學的朋友或許工作後就漸行漸遠了,經常聯繫的也屈指可數。而考研其實是為了給我們一個更寬闊的人際平臺,一塊高層次人際關係的敲門磚。

也許我們不愛聽這樣的話,但我們的社會的確是一個需要咱們維持好人際關係的社會,相同的事情,你請小學同學辦幾乎辦不成,但請研究生的同學辦可能就是一句話的事。 畢竟你的學歷越高,所認識的人的層次也隨之越來越高。我們一直在抱怨感慨這個社會太現實,太殘酷了,其實人和動物是一樣的,適者生存的法則於我們人類同樣適用。只是我們在這樣人人都感嘆世界黑暗的時候,仍然保持對未來的美好希冀,最後歸來仍是少年就很好了。

不管寶寶們作何選擇,何去何從,都逃不過一個“拼”字,努力吧,你的未來就在你自己手裡捏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