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富聯上市後僅錄得“3連板”

昨日,被外界寄予厚望的“獨角獸”工業富聯在上市後僅錄得3連板便開板了,盤中還曾一度翻綠,驚呆了一眾吃瓜股民,外媒甚至評論稱開板速度之快較為罕見。隨著開板出現的,關於工業富聯的估值到底是代工廠還是工業互聯網的爭議也捲土重來,有分析師稱其未來或大幅震盪調整。

工業富聯於上週五正式登錄A股,當日強勢拉漲44.01%。但本週僅拉了兩個“一字”漲停後,於昨日打開漲停板。而此前有多數機構預期工業富聯將收穫4個或者5個連板,但工業富聯此番表現顯然低於市場預期。

昨日早間開板後,工業富聯甚至直線下行,一度翻綠,跌幅達1.13%;隨後走勢慢慢回穩抬升,早盤前維持著橫盤震盪態勢;午後開盤旋即展開猛烈上攻,曾逼近漲停紅線,不過尾盤稍稍回落。截至收盤,工業富聯全天漲幅7.21%,報25.72元/股,總市值達到5065億元,在A股中位列第11位,當之無愧的A股科技股“一哥”。

值得一提的是,工業富聯昨日全天換手率高達56.64%,成交金額達到158.1億元,佔據滬市成交額的1/10,成交金額位列股市首位,可見資金博弈之激烈。

據統計,在今年已經上市開板的66只新股中,以未開板漲停天數排名,工業富聯憑藉3個漲停板,與華西證券、嘉友國際一起並列倒數第五名。同時,如果有中籤投資者在昨日最高價26.35元/股處賣出的話,中一簽者將獲利1.26萬元,相比之前16連板的醫藥“獨角獸”藥明康德中一簽盈利約11萬,差別可謂太大。

在工業富聯上市之前,市場上對其估值分歧就很大,市盈率低至15倍、高至40多倍,落差達3000億元。巨量資金博弈導致昨日即開板,背後的原因正是市場上對於工業富聯的估值爭議再起:到底是代工廠還是工業互聯網?

業內人士認為,工業富聯的估值,就是在代工廠與工業互聯網轉型之間尋找平衡。按照傳統代工廠估值,可能只有10倍pe,如工業富聯母公司鴻海精密當前市盈率僅10倍。但工業富聯此次上市的業務板塊主要是工業互聯網,如果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轉型成功,則市場估值有望上浮。而目前A股市場其所屬的電子設備及服務行業加權平均市盈率約40倍,如果按此估值,工業富聯總市值將達6000多億。

基於估值爭議,中籤股民大多對工業富聯的市場表現持保守態度,“開板就拋。”有股民解釋自己昨日開板就拋時稱,覺得首日上市市值就能排到前幾名的,估計漲的空間也不大。

對於工業富聯昨日就開板的表現,有業內人士認為,工業富聯作為市值在3000萬億-5000萬億的大盤股,其本身對於A股市場並不樂觀,甚至於對A股市場有“失血”的作用。其在上兩個漲停板之後本身已經有比較明顯的獲利,外加當前市場情緒較為低迷,大部分獲利的資金選擇了出逃,所以其在三連板後就開板。

而對於工業富聯的後續走勢,該分析人士認為,當前市場的流動性還是比較緊張,加上市場情緒也不是很好,未來出現大幅震盪調整可能性比較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