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為何會封禁長白山200年,這其中到底有什麼祕密?

林也程


明朝朱元璋為了保證朱明江山社稷基業長青,可以說煞費苦心,苦心孤詣,誅殺開國功臣,歷史聞名,關於朱元璋殺功臣這段,太子朱標與朱元璋曾有一段對話:

朱標:“阿爹,不殺人不行嗎?”

朱元璋不說話,轉身拿過來一根準備好的、佈滿荊棘的荊條抬手遞給了朱標:“拿著!”

朱標看著荊條,戰戰兢兢,以為又把老爹的1殺人魔性比了出來,壯著虎毒不食子的膽,再問一句:“阿爹,這怎麼拿?上面都是刺,扎破手很疼的!”

朱元璋不怕疼,只見他順手一捋,手心一面血裡呼啦的,然後再次遞給朱標:“拿著!”

朱標嚇得臉色煞白,伸手接過來沾滿阿爹鮮血的荊條:“這樣拿著舒服多了,可上面都是您的血,血腥味好大!”

朱元璋看著兒子,都不想叫兒子了,簡直是孫子:“別挑了,傻兒子,佈滿荊棘你接不住,沾滿鮮血至少你接過去了!”


朱標大愚若智的點了點頭。

朱元璋不但在人事上大開殺戒,在天命上也是煞費苦心。怎麼辦呢?派懂風水的劉伯溫天下走訪,斬殺龍脈,什麼叫龍脈呢?

凡是地上與星象相合的名山大川,看著像條龍的,在這裡插一句,中國龍的形象1就是崎嶇蜿蜒,再看不管那座山那條河,有那個是一條直線到大海的。

因此,基本上與星象相合的名山大川,被劉伯溫“斬了”一遍,山不是人,還能用“斬”,通俗點說就是挖土,把山挖斷,不讓他連著。比如說甘肅蘭州黃河岸旁的皋山、南京附近的紫荊山。

但是劉伯溫千算萬算,漏掉了滿足發源地的長白山,沒想到那裡真的出了一條真龍,埋葬了大明王朝。

如此以來清朝也害怕啊,朱元璋弄這個事似乎還真有點道理,他們怕自己的龍脈被人挖了,“抽龍筋”、“吃龍肉”、“喝龍血”,再不濟,誰再佔山為王,效仿滿清,也是得不償失。

因此就有了長白山被封禁200年的故事和傳說!


歷史三日談

原因很簡單:傳說中的大清龍脈就在那裡。

長白山是東北最高的山脈,在風水學中是一條龍氣很旺的龍脈,清朝入關立國之後,就下令封山,不讓漢人靠近。

清朝的歷代君王都認為,漢人進入長白山,會破壞龍脈,所以派重兵把守。不僅如此,清朝皇家的很多先祖都葬在長白山脈的清永陵。

著名的清永陵所在的位置,正好處在長白山的來龍。並且在清永陵後方的啟運山,有高低不等的12個山頭,正好暗合了清朝的12個皇帝。而且這12個山頭也因為高低不一樣,暗示了清朝12個皇帝的在位時間。

比如康熙、乾隆、光緒的在位時間長,所對應的山頭就高大一些。雍正、咸豐、同治的在位時間短,所對應的山頭就矮一些。

清朝皇室想盡辦法保住自己的所謂“龍脈”,封禁長白山。但是,龍脈並沒有讓他們國運長久。

清政府的閉關鎖國,腐敗統治,不思進取,讓他們迅速衰敗滅亡。擁有再好的龍脈,不得人心,也是完全沒有用的。


七追風

其實清政府封禁的不僅是長白山,還有整個東北,不僅因為此地是大清龍脈,還傳說這裡埋藏著巨大的寶藏,等待後人去挖掘和開啟!

我認識長白山當地一個滿清旗人後裔的導遊,她也喜歡歷史和文化,給我講過很多關於長白山的學術研究成果和民間傳說,清政府封禁長白山,主要出於三個原因:

首先,長白山是滿族的發源和興起之地,被視為“大清龍脈”,必須加以妥善保護,才能保佑大清江山永固。

“白山黑水”(長白山、黑龍江)是滿族興起之地,長白山一直被清朝統治者視為神山,既然是神山,勢必能保佑大清國祚綿延不斷,因此也被清朝統治者視為龍脈,為防止其他人進入此地破壞風水,清朝統治者們才選擇封禁。

其次,長白山物產富饒,清朝想把它作為最初也是最後的根據地,封禁起來可以保護資源,以防今後關內有變,滿人可以從容退回東北。

滿清從關外興起,“白山黑水”的東北是他們最初的根據地,滿清封禁的不止是長白山脈,還有整個東北,關內百姓未經批准,不得隨意跑到關外開脫生活,當地人也被禁止在長白山一帶採參、捕獵,不然為何會有“闖關東”之說?

眾所周知,東北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清朝此舉是想把長白山乃至整個東北徹底保護起來,變成他們最後的根據地,一旦將來關內有變,滿清統治者被漢人趕出山海關,他們還會有這最後一塊寶地,不至於被趕盡殺絕。

再次,長白山可能埋藏著滿清遺留的、不為人知的鉅額財富,曾引起各方覬覦,張作霖、沙俄、日本等勢力都曾組成科考探險隊,深入長白山進行考察,目的就是尋找這筆寶藏。

眾所周知,清軍在入關後的兩百多年裡搜刮民脂民膏,聚斂了鉅額財富,很多人認為,這些鉅額財富除了被消耗的部分,其他很可能被秘密運往長白山,埋藏在深山老林裡。


隨著清政府滅亡,一份有關長白山真相的絕密宮廷檔案意外失蹤,引起各方覬覦。大軍閥張作霖曾派他的衛隊組成探險隊,深入探密長白山;後來的日本、沙俄及蘇聯情報人員也紛紛組成所謂科考隊,出現在長白山中,這說明長白山中可能隱藏著重大秘密,有待破解。


狄飛驚


長白山為何被封禁200年?裡面的秘密其實很簡單,就是清朝的龍脈在長白山,長白山有很多說不清的秘密。

下面聽我給你說那個秘密,此事和青銅門有關係。

當年滿族是在長白山繁衍生機的,一個人數不多的少數民族為何能推翻明朝統治?其實裡面內有玄機。

當年滿族的先人在上山打獵時,遇到暴風雪,無意中發現一個山洞,走進去躲避風雨,在裡面發現一老道。

老道說,相逢即是緣分,今日是我得道昇天的日子。你們無意中進入山洞,有什麼要求說出來,我可以幫助你們。

滿族的先人說,我們不想在這深山野林裡打獵為生,我們想去中原富裕的地區生活。

老道士掐指一算,此事成功與否,就看你們的造化了。

長白山深處有一禁地,此處無人得知,有一青銅門,進入後如果機緣巧合,得到神助能幫你入主中原。

老道士把青銅門的詳細路線告訴了滿族的先人,滿族先人經過幾代人,才找到青銅門。

在青銅門裡發現了大量的金銀財寶,和一本兵法,鬼谷子兵法。鬼谷子兵法中最後一頁記載了青銅門的秘密。

青銅門是通往陰陽之路的大門,如果掌握秘法,可以開啟大門,借用陰兵。

利用陰兵去戰鬥,無往而不利。滿族先人成功利用陰兵,從一個破落戶,一下翻身問鼎中原。

為了守住這個秘密,此事只能由皇帝知曉。當年康熙還沒來的及說出秘密就被雍正逼死了。

以前的祖訓是要控制長白山,任何人不能入內。隨著秘密流逝。

加上天下太平穩定,慢慢的清朝也不太在意長白山了。

其實裡面還有很多秘密有待考察,得此門者得天下。


龍飛鳳舞九天遨遊

滿清當時封禁的不光是長白山,而是整個東北地區,記得《闖關東》裡,朱開山回到老家和鄉親們聊天的時候解釋過這件事。

當時滿清入主中原,上百萬人從關外遷到了關內,一下子東北地區就沒人了。但是關外是滿清的龍興之地,清政府怕有人破壞風水,就禁止老百姓去關外討生活。這麼一來東北地區就沒多少人了,熊瞎子白天都能到屯子裡找吃的。

等俄羅斯人來到外東北的時候,殺了江東64屯的老百姓,進一步就是越過黑龍江進入東北地區。這下滿清才著急,趕緊開放柳條邊讓漢人去開發大東北。關內華北一帶災荒不斷正好沒地方去,於是大量的老百姓從海路和陸路到關外,這就是著名的闖關東。等到朱開山時代,關外已經有七八成人是當年闖關東過來的了。

去關外難,去題主所說的長白山地區就更難了。滿清是在長白山、黑龍江一帶崛起的,這裡物產豐富,滿清作為漁獵民族,河裡的魚山上的珍禽異獸和各種名貴藥材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根本。所以,不能隨便讓人將和一切破壞,否則就讓他們失去了退路。

但是,這些物產對關內的人來說同樣珍貴。一顆老山參動輒幾萬兩銀子,只要得到一根後半輩就衣食無憂了。鹿茸、貂皮等也可以賣個好價錢,雖然比不上人參,也利潤豐厚。

(富饒美麗的長白山)

馬克思在<>中說,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資本家就會冒被絞死的危險。長白山是一個聚寶盆,如果沒有政府禁止,將會佈滿獵人和採藥的人。

但是,滿清的禁止帶來的後果也非常嚴重:東北差一點就被俄羅斯人和倭人佔領。

(發生在東北地區的日俄戰爭)

說到底,這是滿清剛進關的時候小農思想作怪,抱著一畝三分地不撒手,以為自己深謀遠慮,實際上正是缺少長遠打算的一種反映。

俄羅斯對遠東地區的侵略,伴隨的是移民實邊。就這樣一點點的蠶食了整個西伯利亞。如果滿清當初能夠鼓勵移民,東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到底是誰的還真說不定!如果不海禁鼓勵海外移民,東南亞和大洋洲也是愛新覺羅家的了。可惜,小農思想讓滿清失去了成為北到北極圈南到南極圈這樣一個史無前例大帝國的機會!


歷史風暴

長白山有很多秘密,小說《盜墓筆記》中描寫的巨大青銅門,是不是就是出入地心人的門戶所在?長白山的天池裡到底有沒有怪物?滿清到底有沒有龍脈和寶藏?


長白山一直被稱作為清王朝的神山,傳說長白山的龍脈就在這裡。鹿鼎記中,龍脈的寶藏裡全部都是金山銀海,是用來以備後患東山再起的寶藏。那麼這些真的存在麼? 存在的!

滿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早在三千年前他們就生活在這裡,後來成立神秘的古渤海國,更是將東北長白山一脈弄的神秘莫測。古代的滿族驍勇善戰,北宋和明朝都是因為滿族而滅亡的。

傳說當年清朝的開國皇帝努爾哈赤,揹著父親的骨灰尋找埋葬之地。當來到長白山餘脈~啟運山的時候,受到一位老者的指點,告訴他這裡就是龍脈,將先祖的骨灰埋葬在這裡可以保佑子孫。於是努爾哈赤將父親的骨灰埋葬在這裡,又將祖父,曾祖父等12為長者的骨灰都埋葬在了這裡。這裡就是現在的清永陵。

努爾哈赤靠著13鐵騎打遍天下無敵手,並把女真,等一些部落平定了以後,又將蒙古也征服了,這其中掠奪了大量的金銀珠寶。這個時候努爾哈赤對大明已經垂涎欲滴,可是又害怕打不過,於是就把所有的寶藏給埋藏了起來,以防打不過明朝自己還能東山再起。


清朝在1644年開始封禁長白山,到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隨著闖關東的人越來越多,這才開放封禁。

前後兩百多年的時光,除了祭拜的人,誰也不讓進。其實清朝封閉長白山有一下幾點原因。

第一,長白山土地肥沃,資源眾多,不想讓漢人過多的知道這裡,滿族人想同蒙族人一同打造這裡,實現滿漢分治。

第二,有沒有龍脈不清楚。但是家裡的祖墳都在這裡,而古代人對於祖墳的是非常看中的,說到也很多,外一祖墳被破壞了,導致運氣沒有了,跟誰哭去啊。我們偉大的領導人,曾經也被臺灣的頭惦記過祖墳,而且臺灣的那位尤其看著這些,至今棺材都沒有落地,是因為想回到大陸自己的家鄉,落地生根。

第三,古代長白山就充滿了神秘,延年益壽的靈芝,救命的人參,還有各種數不清的天材地寶,這些怎麼可能被外人得到呢?

我在的城市就在長白山餘脈,這裡也很神秘,我家是包山的,我給你們講一下我知道的真事,其中一個同日本人有關,一個同怪獸有關。

我爸包山的位置位於黑龍江省七臺河市泥源林場的大山之中,這裡有幾個人合抱的大樹,也有各種礦藏,煤炭儲量我也不知道多少,但是開門就挖,挖一會就是煤,隨便找個地方挖,一挖就是煤,就這麼多。抗日的時候,日本在這裡挖了8年黃金,後來被蘇聯遠東軍困在山裡,沒辦法逃跑就只能選擇就地掩埋,八大車的黃金埋在了山洞之中,臨走的時候炸塌了洞口。2008年的時候當時的日本翻譯官來了,但是年頭久遠,記不得具體的位置了,後來我爸領著人去過一次入口附近的山頭,但是找不到具體的洞口了,不過幾百噸那種巨石開採出來的遺址還在,今年聽說要開發保護起來,防止私人去開採。

還有一個就是他們那裡位於大架山上的蛇窩,那裡蛇特別多,地下應該就是當年日本採金留下的坑洞,所以冬天蛇有地方過冬。據說有人採到過人腰那麼粗的蛇皮,還是乾的,我聽說的那個人,他親眼見過,這個人幫我把幹活特別實在,還不要錢,所以我非常確信。要知道我們這裡的蛇都是雞冠蛇,松花和土球,那麼大的蛇只有熱帶才有。

前幾年日本想要在山下游修建水利發電,後來南方反日運動太猛烈,他們害怕又都走了,也不知道他們是為了修水電站,還是為了開採石頭…不過我相信早晚有一天,眾多秘密都會解開。

喜歡請關注我,每天推送有意思的文章給您


叨叨娛樂團

長白山,位於歐亞大陸的東緣,地處中國吉林省白山市東南部,是滿族的發祥地和文化聖山。長白山的封禁,從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一直持續到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為什麼清朝要對這座山進行長達兩百年的封禁,規定除了滿清貴族以外,其他人等一律不允許隨意踏入呢?筆者今天就帶領大家一起揭開長白山的神秘面紗。

一、保護根據地

我們知道,努爾哈赤從十三副盔甲起兵,到建立後金政權,他的根據地便是在中國東北地區。而長白山,作為滿清的發源地,自然受到了很好的保護。其實不僅是長白山地區,整個東北都被嚴密的保護了起來。除了滿清之外,禁止漢人在東北活動。但一直到後來的“闖關東”,大量漢人湧進東北,這條封禁令才算徹底被破除。

二、龍脈一說

龍脈一說,多少有些封建迷信的味道。而古代君主對於龍脈,則是異乎尋常的看重。拿明朝來說,當時朱元璋斷南京龍脈,劉伯溫為了穩固明王朝的統治,派人挖斷幾百條龍脈。而清朝則認為長白山是大清的龍脈之所在,因此封禁此山,同時派兵把守,防止漢人企圖破壞龍脈,破壞清朝統治。


三、發展東北為清朝的後勤基地

東北在清朝入主中原之際,當時土地肥沃,工業發達。清朝將東北保護起來,目的就是在於發展東北的生產,將東北打造為清朝的後勤基地。


還有人說,長白山埋藏著很多的寶藏和奇珍異獸,清政府封禁長白山就是不希望這些落入他人之手。不管怎麼說,龍脈也好,後勤基地也好,寶藏也好,這些都沒有能夠阻止清朝的覆滅。


奇點歷史

清朝封禁的不僅僅是長白山,而是整個東北,並沒有什麼秘密,純粹是出於維護統治的現實需要。

東北地區作為愛新覺羅家族的龍興之地,是滿洲統治者關注的重點區域,清朝將東北地區與關內其他省份地區區別對待,實行完全不同的管理制度,使東北邊疆處於較為特殊的地位。這種特殊的管理制度,就是封禁政策。

封禁起源於天命或崇德年間,醞釀於順治,形成於康熙,並厲行於乾隆。封禁東北是清朝政府的重要戰略決策,也是清朝政府對東北實行的主要政策。它實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可以從政治、軍事、經濟及文化因素等方面來具體分析。

一、政治因素

1維護分區統治的隔離政策

清朝入關以後,實行的是滿洲貴族和蒙古王公的政治聯盟,對蒙古地區採取與中原不同的統治形式,不允許漢族官員染指。清廷對生活在東北的各民族,採取分區隔離的統治政策。一方面,通過封禁禁止漢人進入滿人區;另一方面,也通過封禁禁止漢人進入蒙人區。形成滿、蒙、漢三族分區居住的局面,達到民族隔離、防止各族相互勾連的目的,從而防止對愛新覺羅家族統治的動搖。同時,實行民族隔離,也可以防止民族衝突的發生。此外,就蒙古地區的內部原因來說,封禁不僅可以減輕因私自遷移而對其產生的人口壓力,也可以避免其社會秩序受到不安定因素的威脅。

2保全根據地

清朝統治者對於人口龐大的漢人心存疑懼,骨子裡缺乏自信,一向十分重視祖宗之地———東北地區的安危。封禁東北使漢人不能進入,給自己保留了發祥之地。一旦中原有事,也可以退守,不致重蹈金朝的覆轍。

二、軍事因素

維持八旗對中原的軍事威懾與對蒙古的軍事鉗制戰略

東北地區在戰略上十分重要,不僅可以俯視整個中原,同時也可以鉗制蒙古。因此,清朝統治者帶著高度的警覺性和排他性,急需一支有實力並且忠誠的軍隊,以及一塊可靠的戰略根據地,以在軍事上、戰略上佔據有利地位。實施封禁政策,可以阻止漢人進入東北,保證八旗在東北地區的人口優勢。同時,通過吸納鄂倫春、達斡爾、鄂溫克、赫哲等邊疆各民族加入八旗,壯大了八旗。

三、經濟因素

1獨佔東北特產,保護滿蒙在東北的經濟利益

東北三省盛產貂皮、人參、珍珠等特產,尤以黑、吉兩省為多。此外,旗人在東北還擁有包括參山、圍場、官荒、旗地、牧場及日常生計等各方面的經濟利益。清朝皇室因一己之私,封禁大片良田沃土,作為進貢人參、貂皮、珍珠之所,並禁止從事農耕。因為需求無度,年年索貢,甚至某些貢場資源已經枯竭,仍不準開禁。此外,清朝政府還在東北設置圍場。這些圍場不僅是滿洲八旗“操演技藝”之所,也是清朝統治者巡幸東北、圍場狩獵、貢奉野味的場所。因此,清朝政府採用封禁政策,以防止漢人私自進入圍場從事墾荒、打獵、採珠、挖礦等活動,損害滿族自身的經濟利益。

2維護旗人生計,避免糾紛

問鼎中原之後,旗人大量入關。經過多年的繁衍,旗人數量不斷增加,雖然政府在許多方面對其予以照顧,但由於不善經營,旗人的生計問題逐漸嚴峻。為使旗人能夠自食其力,清朝統治者將關外大量的肥沃良田,視為解決問題的途徑之一。但由於旗人並不精通農事,因而多將土地交給漢民佃種。清朝政府雖對此無可奈何,仍盡其可能加以限制。

四、文化因素

1為了保存滿人固有習俗,防止受到漢人的影響,“不復有騎射本藝”

清朝統治者將東北地區視為“國朝根本重地”,封禁東北的初衷也是為了維護清朝在東北的各方面利益,其中就有保持滿人的傳統、風俗習慣,力圖使其避免漢化。滿洲貴族所謂的滿洲風俗主要是指淳樸簡約和國語騎射,著力維持而不至於被廢棄。

2保持“龍興之地”的神秘感

封禁東北的政策,也是清朝統治者用以維護人們對“龍興之地”的神秘感,尤其是對長白山龍脈乃至陵寢重地的神聖感的一種舉措。有研究指出,滿人崇敬長白山的行為,可以追溯到其先世肅慎、挹婁、勿吉、渤海等,他們都將長白山視為靈山,對長白山有著特殊的尊崇。清朝時,對長白山的崇祀則更加嚴重。例如,“封長白山神,在烏拉小白山建‘望祭殿’,春秋兩祭,祀同五嶽”。

封禁政策的具體措施

清代東北地區的封禁是全面而綜合的,措施主要有:關禁、海禁、邊禁、圍禁四種。

關禁:主要通過封鎖省際要道,實現禁止漢人從長城進入東北。乾隆十一年(1746)三月,軍機大臣等議復,嚴禁民人出關,山海關以外喜峰口,“照山海關之例,令守口官弁,會同各該地方官,逐項查詢,給票放行”。

海禁:主要是禁止漢人通過海港進出東北。在《清代漢人拓殖東北述略》一書中,龔維航將清朝政府封禁東北的政策評價為:“陸路有嚴密把守之山海關,水路復有禁止偷越海港而取締商船之令。”

邊禁:主要將柳條邊作為隔絕漢人出關的界限。柳條邊本身就具有“界線”和“戒線”的雙重作用。“結柳為邊,以界內外”,是“界線”,可視為劃分關內外的自然界線;“插柳結繩,以界蒙古”,是“戒線”,可視為戒備蒙古和朝鮮的軍事防線;“山海關外迤東一帶共設七邊門,邊門外系各蒙古部落。七邊之東南直接鳳凰城為六邊(門),乃奉天、寧古塔分界”是劃分東北部分行政區域的主要依據。乾隆時期,它又成為隔絕移民北上的重要屏障。

圍禁:主要是皇室在東北通過圈佔山林荒原,而設立的圍場。這些圍場專門為清朝皇室服務,嚴禁百姓私自潛入砍伐樹木、圍荒狩獵,可謂是東北邊外的“禁中之禁”。為了將官荒與圍荒區別開來,並標示圍場的範圍,各圍場都要挖壕溝、築封堆。此外,還要在重要的關隘設置“卡倫”,並實行巡卡“木籌制”。

以上四種封禁從大到小、由外至裡,從地區、省際再到地區內部層層封鎖,嚴格控制了人口的流動與遷移。同時,封禁的類型也十分廣泛,包括:蒙地封禁、旗地封禁、山林封禁、礦業封禁、江河湖泊封禁等。“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墾闢有禁,森林礦產之採伐有禁,人參東珠之掘捕有禁。”

雖然封禁政策限制了東北地區的人口流動和經濟發展,但在客觀上保護了東北地區的生態環境。

封禁政策的影響

清朝政府對東北地區實施封禁政策,其目的在於保持滿人的民族傳統、風俗習慣,維護本民族在東北的利益等,在某種程度上具有積極作用。然而,封禁政策畢竟屬於地方隔離政策,阻礙了地區交流,肯定對封禁地區產生一定消極影響。同時,清朝政府將東北地區的防線收縮到了封禁的邊界,給沙皇俄國入侵黑龍江左岸創造了有利條件,導致東北大面積領土喪失。

一從整體上看,封禁東北的政策造成了東北經濟的落後,甚至停滯。封禁政策人為地阻礙了清初大規模移民東北的浪潮,使東北地區人口增長緩慢,進而限制了勞動力的增長。而對土地、山林、礦場等地的封禁,又嚴重阻礙了東北地區的土地開發以及農業、冶礦業的發展。

二削弱了東北的邊防力量,加重了近代東北邊疆危機。

由於封禁造成的長期地廣人稀,使東北邊防兵力不足,只能收縮防線,削弱了邊防力量,在客觀上為清朝後期俄、日帝國主義的侵略創造了條件,造成近代東北的邊疆危機。

三從民族關係上說,封禁政策滯緩了民族間的相互交往和共同進步,不僅影響了東北的社會進步,八旗生計也陷入困窘的境地。同時,也加重了少數民族的落後性。

四經過兩個多世紀的封禁,從現代意義上講,在客觀上對東北地區的生態環境和草原、森林等進行保護。

封禁政策的破產

清朝政府對東北實行的封禁政策是在允許漢人移民東北的情況下,而最終宣告破產的。導致封禁政策破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清朝政府在實施過程中的鬆弛。一方面,清朝政府屢次發佈禁令,限制漢人出關,並嚴厲查處違禁行為;另一方面,清朝政府在遇到特殊情況,特別是遇到大災荒時,由於害怕過分禁止會激起民變,又考慮到百姓生計問題,對流民出關謀生往往不能絕對的禁止。

第二,廣闊的東北地區地廣人稀、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而且賦稅也相較關內更輕,這些都對關內大量的破產農民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形成“聞風而至者不可抑遏”之勢。

第三,東北地區的旗人以及部分官吏,歡迎流民遷入。因為旗人雖然在政治、經濟上享有特權,也享有政府分配的圈地、旗莊等,但是他們恥於從事生產勞動、沉迷享樂,同時也不懂農事。於是,這些旗人希望通過招佃流民,利用其廉價的勞動力及農業技術耕作土地,在維護自身生計的同時獲取更大利益,如租稅等收益。正因這些經濟上的考量,有些地方官吏對流民開墾荒地採取默認態度,藉以增加官府的賦稅等收入。此外,太平天國運動和捻軍起義,對清政府改變封禁政策有所影響。而近代東北的邊疆危機,更加速了清末移民實邊政策的出臺。

綜上所述,清代實行的封禁東北政策,就是以維護滿人利益為目的,將東北未開墾土地,定為官荒以作禁山、牧場、圍場之用,並且嚴禁漢人在東北定居和墾荒。因此,封禁政策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清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同時不顧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規律,對東北社會經濟起到延緩作用。實行封禁政策,不符合歷史的發展趨勢,註定要被時代所淘汰。


竹林孤琴

關於長白山封禁二百年,目前來看說法都是不同的。有專家給出的答案,也有迷信的說法,接下來給大家列舉一下。

第一種說法比較簡單,就是封鎖長白山並沒有那麼複雜的說法,因為一開始滿族人都在長白山採摘人參等物,他們就是靠這個和中原的王朝來交易換取物資的,因此在他們的眼中,長白山是非常神聖的,他們會將這裡當做聖山供奉,所以才會給封起來。這是一位研究清朝的歷史學家給出的答案。

第二種說法則是大家所熟知的,滿族認為長白山是大清朝的龍脈,在他們眼中,長白山就是滿族的發源地,龍脈自然是要妥善保護的,不能受到任何的損失,只有這樣才能保佑大清朝一直輝煌下去,而且古人是非常迷信的,他們害怕有人會去破壞龍脈,破壞當地的風水,統治階級才會選擇將此處封禁起來。

龍脈之說每個朝代都是很重視的,比如武則天墓之所以經歷無數次大規模盜墓都依然保存完好,有人說是因為葬在了龍脈上,再比如明朝的朱元璋也是非常信這個。其實無論是清朝,無論哪朝哪代,一旦確定了龍脈所在,都會想方設法的保護起來。

還有一種說法是長白山裡藏了不少的寶藏,這些都是清軍入關之後搜刮而來的,這些寶貝都藏在長白山的深處,以備不時之需,這個寶藏可是清朝統治階級如果遇到大的變故,拿來翻身的東西,萬一被人誤打誤撞找到那可就悲劇了,因此不允許外人進入。你覺得哪種說法靠譜呢?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我國東北地區境內有一條山脈,那裡物質豐富、景色秀麗,因為太過富饒和優秀,曾經還和其他國家引起過歸屬爭議,它就是長白山。


長白山的優秀不僅是它擁有的資源多少那麼簡單,還有集團型企業用它命名來祈求一個好運氣。但就是這麼好的一個地方卻在清朝年間被清政府封禁了長達200年,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被封禁也未必就一定是不好,有書君分析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導致長白山被封禁:


第一,保護龍脈。


金庸的小說《鹿鼎記》中有過記錄,無論是天地會還是神龍教都在搶奪《四十二章經》,這《四十二章經》裡面隱藏著清朝的龍脈地圖,清軍入關前把鉅額財寶都藏在龍脈裡面。


具體清軍是否藏了寶藏我們不得而知,畢竟《鹿鼎記》只是一部小說。不過清朝皇室起源於女真,長白之地正是女真活動的區域,因此滿清帝王把長白山看成是自己的龍脈之地。雖然有些迷信,但是道理上還說的過去。


第二,作為自己的後勤保障之地


實際上,清朝皇室並不只封禁了長白山,整個東北地區都是全面戒嚴不準漢人入內的。


在過去女真族興起於這一代,東北地區是他們的老家。但是相比於漢族來講,他們的人口並不多。清朝的統治者對於自己能夠統治關外之地多久並沒有足夠的信心,所以他們需要選擇一處風景秀麗、資源豐富之地作為自己的後勤保障,如果後期資源緊張可以進行增補;一旦統治被終結時,退出關內至少還有個棲息之地,修養調整以圖東山再起。


因此清朝封禁東北地區,禁止漢人活動,實際上很可能是為了日後失去政權之時,還能有一個安全之地自保。



第三,保護祖墳安全。


據傳當年清太祖努爾哈赤揹著父親的骨灰尋找埋葬之地,經過長白山餘脈—啟運山的時候,受到一位風水先生指點,告訴他此地為龍興之地,將先祖的骨灰埋葬在這裡可以保佑子孫。


於是努爾哈赤將父親骨灰埋葬於此,又將祖父、曾祖父等12位長者的骨灰都埋葬在了這裡,就是現在的清永陵(有點兒北京的八寶山的感覺)。


綜上所述,有書君覺得清朝末期清政府閉關鎖國、腐敗無能,這樣的統治者即使龍脈建於再好之地也難逃被毀的命運。



但是家裡的祖墳都在這裡,而古代人對於祖墳是非常看重的,萬一祖墳被破壞了,導致運氣喪失,跟誰哭訴去?


還有就是長白山在古代就充滿神秘感,東北三寶都產於此,又有數不清的天寶地靈,所以在政權被顛覆之後作為一個自保之地還是很合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