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高考語文常見易混虛詞辨析!

乾貨|高考語文常見易混虛詞辨析!

高考語文資訊

乾貨|高考語文常見易混虛詞辨析!

高考語文資訊

常見易混虛詞辨析

A

• 【按照·依照·遵照】 “按照”重在引進動作行為的憑藉和根據,如“按照事實說話”。“依照”重在強調以某事為根據完全照辦,法律條文多使用“依照”。“遵照”多用於介紹行為依據的重要原則、指示或精神。

B

• 【本來·原來】 二者都是副詞。“本來”強調理應如此,一直如此。“原來”強調過去不知道,或對情況有所認識。

• 【必然·必定·一定】 三者都表示肯定,都含有“非……不可”之意,表示對判斷、推理的肯定,都經常作狀語。“必然”“必定”表示客觀事物發展“肯定會這樣”的趨勢或結果,它們在一般情況下可以互換;而“必然”和“偶然”對舉,“必然”是形容詞,偶爾作名詞用,表示“客觀事物的規律性”;它還可以作定語,如“必然規律”。“必定”是副詞,常用於主觀的分析、肯定。“一定”可以表示對客觀事物發展趨勢的判斷,也可以表示人們的意志和願望,或表示一種命令的語氣;還可以作形容詞,表示“特定”或“相當”的意思。

• 【畢竟·到底】 “畢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結論,強調事實或原因。“到底”表示經過種種變化或曲折最後實現的情況,用在疑問句中表追究。

• 【不免·未免】 二者都是副詞,都作狀語,都用雙重否定表示肯定。區別是:“不免”是“免不了”之意,用來加重句子的語氣;“未免”用來緩和句子的語氣。

C

• 【曾經·已經】 二者都是副詞。“曾經”表示從前有過某種行為或情況。“已經”強調動作、變化完成或達到某種程度。

• 【常常·往往·經常】 三者都是副詞,表示多次、多數、不斷髮生。區別是:“常常”除有“多次、多數”的意思外,還有“時常、不斷”的意思,它既表示時間,又表示頻率,在一般情況下,可以與“往往”互換。“往往”除有“多次、多數”的意思外,還可以用來表現在一定條件或前提下將要出現的情況,如“我們有些同志理論上承認教育是有階級性的,可是一遇到具體問題,往往就把這個基本觀點忘掉了”。“經常”也表示“常常”“往往”的意思,但還有“連續不斷、經久常行”的意思,可以構成“經常性”“經常不斷”等詞組。

• 【誠然·固然】 “誠然”表示肯定語氣,語氣重;表示讓步,語氣比較輕。“固然”表示肯定語氣,語氣較重,但比“誠然”稍輕;表示讓步,語氣也較輕。

• 【處處·到處】 “處處”指各個地方;各個方面。“到處”指各個地方。

• 【從而·進而】 “從而”用來引出目的或結果,表相因相成關係。“進而”表示在已有的基礎上進一步,表遞進關係。

D

• 【大概·大約·約莫】 三者都是副詞,表示“估計”的意思,但側重點不同:“大概”側重於表示不十分精確或不十分詳盡;“大約”側重於表示估計的數目不十分精確;“約莫”側重於表示對數目或時間的估計。

• 【大力·大舉·大肆】 三者都是副詞,都有“在行動上採取大規模的方式”的意思。“大力”側重指盡最大的力量,適用範圍較廣,多用於積極方面,含有褒義。“大舉”側重指大規模的行動,多用於軍事行動方面。“大肆”側重指不顧一切地任意妄為,一般用於消極方面,是貶義詞。

• 【但是·可是·然而·卻·只是】 五者都用在兩個分句之間,表示轉折關係。不同的是,錶轉折的程度有所不同:

“但是”錶轉折的程度和語氣重一些,其他的詞表轉折的程度和語氣較輕。

• 【對·對於·關於】 三者都是介詞。“對”和“對於”都表示動作行為所涉及的對象,在一般情況下,二者可以通用,凡能用“對於”的地方均能改用“對”。但它們又有一些不同的地方:①當“對”含有“對待、向”等意味時,“對”不能換成“對於”;②當“對”用在助動詞、副詞之後時,“對”不能換成“對於”。“對”多用於口頭語體,“對於”的色彩莊重些,更適合書面語體。“關於”是限定、提示關聯到的人或事物範圍的介詞,有時可跟“對於”互換。但它們又有明顯的區別:①指出明確的對象用“對於”不用“關於”,表示某種範圍用“關於”不用“對於”;②“對於”可用在句首,也可以用在句中,而“關於”只用於句首,不能說成“我關於這個問題很瞭解”;③“關於”構成的介賓短語常作定語,常常單獨作文章的標題,而“對於”構成的介賓短語多作狀語,不能單獨作文章的標題,只有當它與名詞組成偏正短語時才能作標題。

E

• 【而且·並且】 二者都是連詞,在句子中起關聯作用,但是連接的句間關係不同。“而且”表示進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僅”等跟它呼應,它連接的是遞進關係。“並且”主要有兩種用法,一是用在兩個動詞或動詞性詞組之間,表示兩個動作同時或先後進行;二是用在複合句後一半中,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

• 【而且·反而】 “而且”表示同方向的遞進。“反而”表示反方向的遞進,前邊常有“不但不”“不僅沒有”等與其呼應。

G

• 【格外·分外】 二者都有“特別突出”的意思,都是副詞。其區別是:“格外”是說程度高,超乎尋常,有“特別”的意思;“分外”指本分之外,即一般範圍之外,超出了平常,它和“格外”是等義詞。“格外”更接近口語,“分外”多用於書面語。

• 【果然·居然·竟然】 三者都是副詞,經常作狀語,都表示預想和結果的關係。其區別是:“果然”表示結果和預想一致,含有“真的、果真如此”的意思;“居然”表示結果和預想的相反,含有“沒有料到會是這樣”的意思;“竟然”也表示結果和預期的相反,多用在不好的方面,指“不應該這樣而這樣”,語氣較重。總之,主觀願望與結果一致的用“果然”,主觀願望與結果不一致的用“居然”或“竟然”。

H

• 【何必·何苦】 二者都是副詞。“何必”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何苦”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值得。

• 【何曾·何嘗】 二者都是副詞。“何曾”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未曾。“何嘗”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未曾或並非。

• 【或·並·而·與】 四者都是連詞。其區別是:“並”和“而”是連接動詞、形容詞或以動詞、形容詞為中心的詞組;“而”可以連接詞、詞組、分句,甚至上下兩段,它可以表示並列、轉折、順承等各種關係;“與”和“或”能夠連接各類詞或詞組;“與”語氣、色彩比較莊重,所表示的是並列關係;“或”所表示的是選擇關係。

• 【或者·還是】 二者都表示數(或二)者擇一,都是連詞。其區別是:“或者”只表示選擇,不表示疑問。“還是”含有疑問的語氣,可用在問句中,也可以用在非問句中,往往表示作者已選定的語氣;還可以表示“沒有變化、照舊”等語氣。

J

• 【基於·鑑於】 二者都是介詞。“基於”主要表依據、根據,如“基於上述理由,我不贊成他當班長”。“鑑於”含有“覺察到、考慮到”的意思,多指可以引以為鑑或作為經驗教訓的事。

• 【幾乎·簡直】 二者都是副詞,都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面,作狀語,表示強調。其區別是:“幾乎”表示“相近、差不多”的意思,著重強調兩者相差甚微;“簡直”還含有“表面好像不是,實質上就是”的意思,強調程度比“幾乎”深。

• 【繼而·既而】 “繼而”,表發生的兩事緊緊相接。“既而”,表兩事發生的時間相繼不久。

• 【儘管·不管】 “儘管”相當於“雖然”,表示轉折關係,與“但是”“可是”“卻”相呼應;“不管”相當於“無論”,表示條件關係,與“都”“總”呼應。“儘管”肯定的是一個特定情況,後面可以用指示代詞“這麼”“這樣”“如此”等,但不能用疑問代詞;“不管”

是排除一切條件,後面用疑問代詞“怎樣”“怎麼”“如何”等。

• 【徑直·徑自】 二者都是副詞。“徑直”指直接向某處前進,不繞彎,不間斷。“徑自”指自作主張,擅自行動,多含貶義。

• 【究竟·畢竟】 “究竟”表示追根究底,常用於問句(疑問、設問、反問)中;有時還作名詞,指實際情形。“畢竟”表示客觀情況發展的必然趨勢,常用於陳述句中。

K

• 【況且·何況】 二者都是連詞,都指在已經舉出的理由之外,再追加或補充一層理由,相當於口語裡的“再說”。其區別是:“何況”常用在反問句裡,表示甲事物已

經如此,乙事物當然更是如此,相當於口語裡的“甭說”“甭提”(但“甭說”“甭提”沒有反問語氣)這一類用法,而“況且”沒有這種用法。

L

• 【另外·此外】 “另外”表示在所說的範圍之外。“此外”表示除了前面所說的事物或情況之外。

• 【屢次·一再】 “屢次”,多次,強調動作的次數。“一再”,一次又一次,強調動作的重複。

O

• 【偶爾·偶然】 二者都是副詞,都指不經常。其區別是:“偶爾”是說次數極少;“偶然”除了表示次數少之外,還有“不是必然”的意思,還可以構成“偶然性”等詞組。

Q

• 【豈但·不但】 二者都是連詞,都可表示遞進關係。“豈但”多用於書面語,常帶有反問語氣;“不但”書面語、口頭語都常用,不帶反問語氣。“豈但”常與“也”“還”“又”“更”等搭配使用,“不但”除能與上述副詞搭配外,還可與“而且”“反而”“反倒”等搭配使用。

• 【恰好·恰巧】 “恰好”,正好。“恰巧”,湊巧。

R

• 【仍舊·仍然】 二者都是情態副詞,都指照舊,常可以互換使用,只是“仍然”語氣略重一些。其主要區別是:“仍舊”強調跟從前一樣;“仍然 ” 除有 “ 仍舊 ” 的意思外,還有“還是”的意思,文言色彩較濃。

S

• 【尚且·姑且】 二者結構相似,但詞性和語法功能不同:“尚且”,連詞,表示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為襯托,下文常用“何況”等與之呼應,表示進一層之意;“姑且”,副詞,表示暫時地。

• 【甚·很·最·至·極】 五者都是程度副詞,用法上有不少相同之處。不同的是:“甚”和“很”意義相同,表示程度相當高,但未達到最高,只是語體色彩不同,前者文言色彩濃,後者口語色彩濃; “ 最 ” 和“至”的意義相同,都表示達到了最高,只是語體色彩不同,“最”口語色彩濃,“至”富有文言色彩;“極”作副詞時,表示最高的程度。

• 【雖然·不然·否則】 “雖然”側重於表讓步,語氣較重;表肯定語氣最輕。 “ 不然”:①含有“如果不這樣”的意思;②表示如果不是前面所說的情況,就發生或可能發生後面所說的情況。 “ 否則 ” 同“不然”的第①個義項。

• 【雖然·固然】 一個主謂詞組加上了“雖然”,它的獨立性就喪失了。“雖然”有時還可單說“雖”。“固然”與“雖然”等義,可以互換,還可單用“固”,不與其他連詞連用,加強肯定或否定語氣,表示“本來、當然”的意思。

• 【雖然·儘管·即使】 “雖然”“儘管”只表示讓步,不表示假設,引出的情況是事實,後與“可是”“但是”等呼應。“雖然”表讓步的程度比“儘管”輕。“即使”既表示讓步,也表示假設。

X

• 【向來·從來】 二者都是副詞,表示某種行為、狀態或情況從過去到現在都一樣。其區別是:“向來”是“一向”的意思,口語和書面語裡都用;“從來”表示從過去到現在都如此,強調的語氣較重,多用於否定句。

Y

• 【業已·已經】 二者都是時間副詞,都表示事情已經過去。不同點:“業已”是公文用語,書面語體色彩濃;“已經”可用於口語,也可用於一般書面語。

• 【一定·必定】 “一定”重在表示主觀意志、態度的堅決或主觀的分析和看法。“必定”側重於對客觀事理的估計與判斷。

• 【一齊·一起】 “一齊”指同時。“一起”表示一塊兒,或表示同時,應用範圍廣。

• 【一同·一統】 “一同”表示一塊兒,即同時同地做某事,副詞。“一統”本指全國統一於一個政權,泛指統一,動詞。

• 【一直·一向】 二者都是副詞,都可表示重複或連續,都可作狀語,用來修飾動詞或形容詞。其區別是:“一直”表示動作、行為連續進行,中間沒有停頓,著重指動作的連續性;“一向”表示某種行為、習慣很久以來始終不變,著重指行為、習慣的穩定性,與“一直”的使用對象不同。

• 【已經·一經·曾經】 三者都是副詞,但所表示的意義有所不同。其主要區別是:“已經”用於表示動作的時間已過去或事情已完成;“一經”表示只要經過某個步驟或者某種行為,就能產生相應的結果;“曾經”表示過去發生過或經歷過,不但說明事情發生在過去,同時還強調現在沒有繼續,所表示過去的時間長些、遠些。

• 【以至·乃至·甚至】 三者都是連詞,都能連接兩個以上的詞、詞組或分句,表示遞進關係,指明範圍由小到大,數量由少到多,程度由低到高,後面都可接上“於”。 “ 以 至 ” 強 調 程 度 的 加 深 , 相 當 於“到”“直到”“一直到”的用法;還能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的結果。“乃至”比“以至”強調的程度重,多用於書面語。“甚至”強調的程度跟“乃至”相同,其後面加“連”組成“甚至連”時,強調的意味比“乃至”重;還可以作副詞。

• 【以至·以致】 “以至”①連接兩個或幾個有時間先後、數量多少、程度高低、範圍大小等關係的詞或短語,其關係是遞進的 , 一 般 用 在 最 後 一 項 前 , 有 “ 直到”“一直到”之意;②用在後一分句開頭,表示後一分句的情況是由前一分句的情況程度加深而形成的。“以致”表示由於前述原因而造成的結果,大多是不好的或說話人不希望的結果。

• 【因此·因而】 二者都是連詞,表示因果關係,連接原因和結果。“因此”不只表

示結果,還表示原因,意為“因為這個,所以……”,作用是復指上文,承上啟下,除了用於後一分句的開頭,還可以用於後一分句的主語之後。“因而”不只表示結果,還表示推論,作用是連接上文,承上啟下。

• 【因為·由於】 二者都是連詞兼介詞,都可表示原因;作連詞時,都可連接分句。 “ 因為 ” 常和 “ 所以 ” 搭配,不同 “ 因此”“因而”搭配;“由於”可以同“因此”“因而”搭配。“因為”可以用於後一分句,“由於”不能。作介詞時,都可以和後面的詞語組成介賓短語,放在主語的後面或前面。在口語裡, “ 因為 ” 比“由於”常用。

• 【尤·尤其】 二者都是副詞,都表示比較,都有強調作用,所強調的,可以是整體中更為突出的某部分,或一般情況中更為特殊的情況,也可以是能夠構成比較關係的幾種事物,或幾種情況中更為突出的情況。其區別是用法不同:“尤”只能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面,不能用在名詞前面;“尤其”則不僅能用在動詞前面,也可用在名詞前面,不過此時常在後面跟一個“是”,說成“尤其是”。“尤”用在雙音節的形容詞或動詞前面時,常在後面跟一個“為”。

• 【由於·自從】 二者都是介詞。其主要區別是:“由於”所表示的是與動作行為有關的原因,相當於“因為”;“自從”所表示的是與動作行為有關的時間,表示時間的起點。

• 【於是·因此】 “於是”重在表前後兩事在時間上、順序上的承接關係。“因此”重在表因果關係,可構成“由於……,因此……”格式。

• 【與·和·跟·同·及·以及·並】 七者都是連詞,但其具體用法和意味不完全相同。“與”是從文言詞彙裡繼承過來的,因此口語中用得較少,但在文章的標題及書面語中較為常見。

“和”“跟”“同”都是現代口語裡的詞,用法大致相同。“和”用法最普遍,文章裡最常見。“跟”在北京話裡用得比“和”多。“同”流行在華中一帶,書面上多作介詞。

“和”“連”“跟”“與”除了作連詞外,還可以作介詞,一般來說,從兩個方面來判定:(1)前後兩個部分可以對調,對調後基本意義不變的是連詞;前後兩個部分不能對調,對調後意義跟原來不同的是介詞。

• (2)如果是介詞,它的前邊可以插入別的成分;如果是連詞,它的前邊就不能插入別的成分。“及”同“與”一樣,也是口語裡不常用,可二者的意味不同。“及”本來有“由此及彼”的意思,它所連接的兩部分顯然有主要和次要或先和後之分,因此它所連接的兩部分不能顛倒過來。“及”也不能用“與”來代替,“及”常常跟“其”或“其他”連用。“以及”的作用相當於“和”,但又有區別。它和“及”一樣,所連接的兩部分中前一部分總是主要的。但“以及”的用法又比“及”廣泛些,它不僅能連接名詞,還能連接動詞、短語和句子。“並”專用來連接動詞,或以動詞為中心的詞組,有進一層之意。

• 【與其·寧可】 都表示把兩件事加以比較,衡量得失,選取其中的一件。其主要區別是:“與其”用於取捨關係的複句中,常和“不如”一詞相呼應,表示舍此取彼;“寧可”相當於“寧願”,常和“決不”相呼應,表示取此舍彼。

Z

• 【暫且·姑且·權且】 三者都是副詞。“暫且”有“姑且暫時”的意思,表示發生這種情況是暫時的,重在強調時間短暫,稍稍帶有讓步的意味。“姑且”有“先、不妨”的意思,表示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將就一下,以後再作結論,重在強調讓步。“權且”有“暫時只能”的意思,指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這樣。

• 【逐步·逐漸】 “逐步”指一步一步地發展,有明顯的階段性,多用於人的有意識而又有步驟的變化。“逐漸”沒有明顯的階段性,多用於事物緩慢的、自然而然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