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提升|任務驅動型作文高分寫法必看,附典型例文10篇

寫作提升|任務驅動型作文高分寫法必看,附典型例文10篇

高考語文資訊

寫作提升|任務驅動型作文高分寫法必看,附典型例文10篇

高考語文資訊

一、任務驅動型作文思路拓展的通用模式

開頭部分(約佔25%):

1.用簡潔的語言轉述試題材料。

2.選好角度,對所引材料做簡單分析,或提出觀點,或提出下文要探討的問題(論題)。

常見的寫法:

①選好角度,對所引材料做簡單分析,再提出自己的觀點。(類似新材料作文)

  ②選好角度,對試題材料做簡單分析,並對關鍵概念作必要闡釋後再提出觀點。(類似新材料作文)

  ③選好角度,對試題材料做簡單分析,並對關鍵概念作必要闡釋,但沒有馬上提出觀點,只是為下文的深入分析作了分析說理範圍上的界定,以便下文的分析說理更有針對性。

  ④選好角度,對試題材料做簡單分析,但沒有馬上提出觀點,只是為下文提出要探討的問題。

主體部分(約佔65%):

  緊扣上文所提出的觀點或問題進行多方位多層面的分析,就事論事,一以貫之,體現縱深思維,追求透徹說理。要求具有一到兩次拓展,兩到三個層次,層次之間的關係不限。

  1.分析說理的目的:

  ①明析原因(根源、本質),②辨是非,③直指利害。

  2.分析說理的方式:

  ①綜合運用因果分析、對比分析、假設分析、類比分析和辯證分析等分析方法對選定的事件或人物的行為進行多方位多層面的分析。

  ②有時,為了使分析更深入透徹,或者為了使文章的內容更充實厚重,也可以適當聯繫現實或歷史,引述相關的典型事例或名言警句(經典論述)。

  3.分析說理的原則:

  注重文明交流,包容並尊重他人權利,反對打壓不同意見;要通過自己的自由思想和獨立判斷來支撐文章的看法和觀點,還要避免自說自話。

  4.層次拓展的方法:

  正反對比、橫向展開、逐層深入……

  結尾部分(約佔10%):

  再次回到試題材料與自己的觀點,總結全文,昇華主旨;或尋找對策(措施、辦法)、倡議勸勉、呼籲號召。

二、任務驅動型作文思路拓展的“正面材料”模式

  ①用簡潔的語言引述試題所給材料。(略寫)

  ②對所述材料進行簡要分析,並表達自己的看法。(略寫)

  ③從多個角度分析材料,可適當聯繫社會中的類似現象,剖析某種做法的合理性,闡明其意義。(主體部分,詳寫)

  ④倡議勸勉、呼籲號召,總結全文。(略寫)

三、任務驅動型作文思路拓展的“反面材料”模式

  ①用簡潔的語言引述試題所給材料。(略寫)

  ②對所述材料進行簡要分析,並表達自己的看法。(略寫)

  ③從多個角度分析材料,可適當聯繫社會中的類似現象,剖析某種做法之錯誤、危害,並挖掘現象背後的根源(原因)。(主體部分,詳寫)

  ④從多個層面提出若干解決問題的“合理化建議”,總結全文。(較詳)

(先破後立:前三步為“破”,最後一步為“立”)

四、任務驅動型作文思路拓展的“爭議性材料”模式

  ①用簡潔的語言引述試題所給材料。(略寫)

  ②對所述材料進行簡要(一分為二)地分析作為過渡。(略寫)

  ③選擇一個角度分析解讀,表達自己的看法,可贊成,可反對,也可辯證看待。(較詳)

  ④(贊成)適當聯繫社會中的類似現象,剖析某種做法的合理性,闡明其意義。(主體部分, 詳寫)

  ⑤(贊成)倡議勸勉、呼籲號召,總結全文。(略寫)

  ⑥(反對)適當聯繫社會中的類似現象,剖析某種做法之錯誤(危害),挖掘產生的根源(原因)。(主體部分,詳寫)

  ⑦(反對)從多個層面提出若干解決問題的“合理化建議”,總結全文。(較詳)

  ⑧(辯證)適當聯繫社會中的類似現象,對某種做法作一分為二的辯證分析,辨明是非,闡述利害。

  ⑨(辯證)就不足不當之處提出建設性的改善意見,並適當展望其良好效果,總結全文。

十題十篇:全國卷“任務驅動型”作文小匯

第一篇: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全國一卷)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對於以上事情,你怎麼看?請給小陳、老陳或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完成寫作任務。明確收信人,統一以“明華”為寫信人,不得洩露個人信息。

有一種愛或許無需別人理解

小陳:

你好,我叫明華,看到有關你的新聞後深有感觸。很慚愧,像你父親一樣,我以前開車時也有接聽和撥打電話的陋習,受你愛父之心和此舉的感動,以後一定會改掉。想起前幾天,我的孩子批評我吃飯時還在刷手機,內心也無比溫暖。謹以此信向你表達支持與敬意。

你的行為贏得了多數人的支持,也有少數人質疑和反對——你要寬容這種七嘴八舌的雜音,這就是輿論,當有關你的新聞變成一個大眾傳播事件後,很多評論就跟你、跟事件本身無關了,你不要被這些爭議所幹擾,不要被“舉報父親”這個渲染性標籤壓得喘不過氣來,堅信自己是以這種父親能接受的方式表達對父親的愛。我知道,你這樣做,絕不是“吾愛吾父,吾更愛原則”——而就是純粹的愛父親,以這種讓父親記憶深刻的方式改掉陋習。這種愛,只要父親能夠理解就足夠了,無須別人的理解。

而這一切,與你的需要沒有關係。作為一個曾一直努力想讓父親改掉抽菸習慣的我知道,作為女兒的你,要的只是父親能改掉這個開車陋習,要的是父親免於被這種陋習所傷害,要的是開車的父親平平安安回到家中和你一起吃晚餐。從新聞看,你的目的已經達到,父親老陳後來領悟到“覺得女兒確實說的很有道理,她是在對家人的生命負責,也是對家人愛的一種體現”。——父親理解了你的良苦用心,讀到了你的愛,那就足夠了。

不要被“親親相隱”之類的偽倫理討論所誤導,那是鍵盤俠牽強附會的亂闡釋,這不是會讓父親受到嚴懲的告密,而是一種提起注意的警示方式。也不要被“大義滅親”之類的高調讚美所迷惑,這是把你和父親對立起來的高級黑。這不是什麼“大義”,就是純粹而可愛的愛父之心,你“滅”掉的也不是親情,而是父親的陋習。能意識到開車打手機的交通陋習,是原則;能在一再勸說無效後堅持用其他方式去影響,是韌性;能在窮盡各種方式後想到報警,是可愛和智慧;最終贏得了你父親的理解,是完美的佳話。

小陳,這一次事件你可能已經感受到了輿論的多元與複雜,當你走向社會,會更多接觸到這種輿論生態,請堅守自己強大的內心,堅守自己內心崇高的愛與原則。(1200字)

祝好!

你的支持者:明華

第二篇:教育部考試中心(全國二卷)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當代風采人物評選活動已產生最後三名候選人:大李,篤學敏思,矢志創新,為破解生命科學之謎作出重大貢獻,率領團隊一舉躋身國際學術最前沿。老王,愛崗敬業,練就一手絕活,變普通技術為完美藝術,走出一條從職高生到焊接大師的“大國工匠”之路。小劉,酷愛攝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間美景,他的博客贏得網友一片讚歎:“你帶我們品味大千世界”“你幫我們留住美麗鄉愁”。

三人中,你認為誰更具風采?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潛心於學術,造福於未來

人生之路,以其多樣和繁盛充實著我們的生活,亦用其複雜和差異考驗著我們的選擇。不同的人生之路決定不同的人生價值,我尤為欣賞大李,認為他的人生最具風采。

不可否認,愛崗敬業,勤於奉獻,變普通技藝為完美藝術的老王有他的風采,他讓我們看到,平凡如你我的小人物,也可以通過潛心所熱愛事業的創造,為人生延展與增添價值;酷愛攝影,跋山涉水的小劉憑藉對山水的熱愛和對藝術的執著,將青山悠悠,流水深深的美景定格於鏡頭瞬間,帶給人們以美的感受。這樣的人生,同樣具有風采。

但是,我還是認為大李最具風采。在他的身上,體現的是“板凳做得十年冷”的對學術的純粹鑽研;是“吾志所向,一往無前”的對創新的極致追求;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對生命價值的充分自信與尊重。在人心浮躁的當下,人們往往為了一紙文憑,一個空名爭得頭破血流,而像大李這樣葆有純淨與積極的人格就顯得尤為珍貴。

我們的社會,需要“老王”們用精妙的技藝增添精緻,需要“小劉”們用精湛的藝術增加精彩。但若沒有了“大李”們對學術的潛心研究,我們就很可能被禁錮在當代截面上,難以博古通今,繼往開來。我們的國家,亦可能失去創新帶來的無限發展動力與潛力。大李依靠篤學敏思,矢志創新的精神繼承前輩的學問,尋得生命科學的奧秘,無愧於先人,造福於後世,這樣的人,又怎能不具風采?

宋儒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歷史責任感與文化性格在大李的身上得到了傳承;袁隆平以及“兩彈一星”研製專家們的科學精神亦在大李身上得到彰顯。大李用努力與拼搏,用理想與信念,用堅守與堅持,用熱愛與熱情走出了一條極具價值的科研人生之路。這樣的人,自然熠熠閃光;這樣的人生,註定風采無限!

從時間的長河來看,每個人的存在不過是極短暫的一瞬;以宇宙為疆,光明也不過是侷促的一隅。但是,人之為人的偉大,就在於我們可以依靠無限的創造與熱愛,探索生命的奧秘與科學的精彩,超越時間與生命的界限,為後世留下無限的財富。大李潛心學術,他的人生極具風采!

我願如大李,潛心於學術,造福於未來! (845字)

第三篇: 泉州質檢題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在上海地鐵上,一男子因隨地吐痰遭到指責後,竟不停地用汙言穢語和指責他的乘客對罵,一黑衣壯漢忍不住,撥開人群走到“吐痰男”跟前踢去一腳,吐痰男頓時安靜下來,一語不發,此時,有出來勸架的乘客指責“黑衣男”:“打人是不對的。”更多的人則認可黑衣男的做法。這段視頻被上傳到網絡後,引起更大範圍、更多角度的討論。

對於以上事情你怎麼看?請你就其中某一個或某一群人的表現,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標題自擬。

“黑衣男”的正義可以更具溫情

男子地鐵車廂內隨地吐痰遭一女士指責後,反而用汙言穢語辱罵,連身邊的小孩和老人都毫不顧及,終被黑衣壯漢踢腳教訓。事件發生後,義憤填膺者有之,拍手稱快者亦之。但無論何種反應,都意味著正義尚在、公道猶存。這正是這件事讓人欣慰的地方,讓人能觸摸到人性溫暖的地方。

按理,出腳傷人,以暴制暴等反文明的行為總是不對的,但民調顯示,認為“黑衣男”該踢的佔七成,原因就在於“黑衣男”的“暴”並非簡單的“暴”,至少在特定情境下特殊時間裡可控狀態下的“暴”,是輕微暴力,而非流氓暴力,是一定限度內可控範圍下且裹挾著正義與公道色彩的暴力。(概念釐定與概念區分)

為什麼說“黑衣男”的“暴”是具有公道色彩的呢?在近於失控的情況下,面對一個基本素養嚴重缺少又無法明理的人,道德約束乏力,法制管教艱難,選擇“暫時性輕暴力”可能是“吐痰男”最熟悉最易接受的路徑,這可能正適合他當下的認知水平。“黑衣男”暴力的動機是想控制局勢,結果也達到了目的;程度上有分寸,那一腳的效力連輕傷的級別都達不到,且毫無窮追猛打之勢,旨在局勢的掌控,所以,儘管這種具有正義色彩的暴力依然是反文明的,不能被提出和被鼓勵,卻可以被理解。與“理中客”相比,人們的情感更激賞”黑衣男“,這既是人性光亮的所在,更是正義與公道本身的力量體現。為“黑衣男”設身處地所想的這份“情”只要建立在對社會公序的維護與人性最深沉的愛的基礎上,都可以被理解。

這不是替“黑衣男”開脫,身具正義的勇士也無需別人擔責。整個事件中我反而覺得“吐痰男”才是最可憐、最值得同情的一個。不能隨地吐痰、不在婦幼老弱面前大聲辱罵,這連幾歲大的孩子都熟知的常理,“吐痰男”卻渾然不覺,且似乎“理直氣壯”,可見受弊之深。顯然,與正常人相比,“吐痰男”有太多的教育缺失,這種缺失是一種不公平,因為它很大程度源於社會的各種因素。心理上的病痛較之身理上的病痛更嚴重,更悽慘。既如此,社會就有責任幫他,而不是在道義上遺棄他。

所以,當地文明辦如果不把工作止於發發文件,寫寫總結,至少遇到特殊個案時能走出戶外,協同“黑衣男”一起上門服務,握手言和,並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幫吐痰男彌補缺失的禮儀知識,甚至解決他生活上的一些困難,相信“中國製造”的將不再是被網有定性的“渣男”,這稱謂,畢竟擱在誰頭上都會不好受。若是“正義”之上更有“溫情”瀰漫,於公於私都將是好事。(980字)

第四篇:福建省一月省質檢題目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幾個同學聚在一起談論傳家寶。小張說,他家的傳家寶是一個青花罐,有年頭有故事。小杜說,他家的傳家寶是爺爺留下的幾枚勳章。小程說,她家把“忠厚傳家久,讀書繼世長”的祖訓當作傳家寶。

你認為什麼樣的傳家寶更有價值?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當代語境更需青花罐式傳家寶

“勤儉是我們的傳家寶哦”,這句箴言外加這段旋律可能還回蕩在不少人心間,但今日誰人還敬奉“勤儉”為治家法寶。不可否認,祖傳訓誡、祖輩勳章對家族成員有莫大影響力,但在當代語境下,我認為青花罐式傳家寶更有價值。

你是否會半夜恍惚,我的“家”在哪裡?是現在的這幢海景房,還是北方農村的那個大雜院,或許更多時候讓我們心尖顫抖的還是後者。如此人在樓裡心在村裡的“身家性命”之錯位,折射的是三十年來闊步前進的城市化進程。家園拋諸身後,背影留給祖輩,我們憑尷尬的身份“流離失所”,只為謀得一個“家”。

若有最純淨的祖傳青花罐呢?傳家寶,可觸可感、可碰可觀的傳家寶,讓行走在車水馬龍和異國他鄉的男與女可以安頓內心,“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它珍藏在家族最隱秘的櫃子裡,珍藏在鄉村最後一扇木門裡,珍藏在輾轉於假面與應酬的一顆顆“素心”裡。

農耕文明向工業商業文明轉型,空前的城鄉流動讓家庭和家族已不再是從前形態。沒有粘合劑的家族,使得人生於社會,如鳥飛於荒漠,孤零而失落。一種精神的代溝與斷層,橫亙在你我心頭。不驕不傲,不薄不棄,在物質利益為社會廣泛認可的時代,手捧青花如茶杯,瀰漫於素雅紋路與絕美圖案間的,正是一種文化的清麗、信仰的醇厚。

靠電話線和匯款單維繫的親情似已淡漠化,似乎少了曾經的血濃於水根筋相連。青花罐式傳家寶本身貴重,因貴而重,其“輕拿輕放”的珍視感,讓所有家人族人都心存青花,懂得家族的精神核心凝聚何處、情感依歸指向何方。青花罐代代流傳,留在我們長輩手裡,對孤寂的他們也是一種精神的撫慰,給予他們一種承上啟下的家族延續感。

它價格不菲,激勵當代子孫努力奮鬥,不愧先人。它比幾枚勳章更有歷史厚重感,走出百年現當代史,融入千年中華史,格局更大。

而理念式的虛式祖訓,雖有一定的勸誡與警醒意義,卻太朦朧,卻嫌抽象。在歷史的塵土下,很多時候無法切實幫助新世代的你我,去應對瞬息萬變的職場生態、交易規則、生存境遇。它更像是家長出於本能的空蕩叮嚀。

榮譽式勳章更是如此。勳章多涉曾經的戰爭、過去的輝煌,且不說時代形態已迥異,拿祖輩的“爵位式”榮譽說事,甚至有可能會引人恥笑,且麻痺自己。祖母的“笏板”雖則象徵意義重大,對青年歸有光的激勵卻變成了壓力;亮閃閃的滿身勳章,也要小崔的抗戰記憶影像來勉力擦亮。

不必被青花瓷表面的“昂貴”所嚇倒,不必擔憂家族為之掙得頭破血流,不必談錢色變。當今時代,尤其需要培養歷史底蘊感、文化遊久感,尤其需要用“青花罐”召回一度失落的古文明,讓宗族枝條繁盛,讓美德香滿家園。(1060字)

第五篇:福州質檢題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對以上這件事,你怎麼看?請就焦老師、學生或家長的表現,表明自己的態度,闡述自己的看法。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完成寫作任務。

“紅包獎勵”折射教育低俗化

當如此娛樂化的紅包被江蘇某高校的焦老師用作點名神器時,我既佩服其善於捕捉職業高校學生的好奇逐利的心理,同事也為今天的師道竟已淪落到先取悅學生,在換取教學秩序的穩定,而深感悲哀。學生出滿勤,成績進步,過節……都能贏得焦老師的紅包獎勵,不論含金是幾何,但終得以換來他的課堂座無虛席,師徒日漸升溫的和諧美滿的場面。但撤去其外表的冠冕堂皇,餘下的僅是“我出錢你出勤,我包紅包你迴心”罷了。如此新招到底於教學有多少價值?學生搶紅包出滿勤又折射出怎樣的求學意志?

“紅包”本是“禮輕情意重”,在生活中我們用它來表達祝福,焦世奇老師與時俱進“誘惑”學生,其用心良苦值得肯定,但用紅包物慾刺激,逗引學生,從另一角度看卻是引誘學生的金錢慾望。學生到課堂聽課,學好學業,本是分內之事,而如今卻與紅包這濃厚的金錢色彩相掛鉤,於那些真心讀好書的學生也是不公平的,因為他們原本單純的求知,如今卻因老師的這一做法也沾上了利慾色彩。

欲改變現狀,糾正歪風邪氣,從根源來說,教育者應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注重實踐,使學生真心愛上學習,真切地感受到獲取知識的充實感與愉悅感。而求學者也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尊重師長,尊重知識。

紅包包不住沉甸甸的知識,知識亦不需要紅包的外包裝。紅包作為習俗符號,該被珍惜使用;而知識作為個人靈魂的填充,更應該被崇敬與尊重。新時代下的師道尊嚴該由師生共同維護。(1000字)

第六篇:廣東模擬題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日,某校學生在網上吐槽:獎學金才一元錢,還不如不去拼搏了。就1元錢,我看還不如不發呢。每年才幾個人得,早該取消了啊。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一定的獎學金能給我們“獲得感”

獎學金從一小疊紙鈔變成了一元錢,為此或許傷心難過者有之,憤然吐槽者有之,毫無所謂者有之,幸災樂禍者亦有之。

做出如此決定,校方自有其理:難道大家努力學習,就是為了“搶”獎學金?顯然不是。講得崇高些,我們學生學習是為了用知識充實人生,用技能提升自己;哪怕世俗點講,就是為了有個好的前途,為了將來能“有錢有閒”,我們也決不至短視到“一切向獎學金看”的地步。

再者,校方發“一元錢獎學金”,既非財政困難的無奈之舉,亦不是“只拔一毛”的吝嗇之行,你看我們的獎學金,不是作為我校“扶貧助學基金”的本金了嗎?讓更需要錢的學生獲得幫助,不亦美哉?

不過且慢,在肯定校方動機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此舉有其不妥,尚容一一商榷。

雖然網曝我校學生吐槽言辭不當,“還不如不去拼搏了”過於短視功利,“每年才幾個人得”顯出酸溜溜的嫉妒,不是一時憤激就是三觀不正,但是,“就1元錢,我看還不如不發呢”確有可取處。學生自當志存高遠,但常設階段性的、短期的目標,實有益於我們動力長存,不斷前進,而獎學金正可作為短期目標之一。固然,數額過高的獎學金容易助長功利歪風,激化學霸學渣間的“人民內部矛盾”;但數額太低,則表面上你獎勵了優勝者,實際上是讓他們覺得被敷衍,反而會有付出與回報落差太大引起的失落感。適量的獎學金,讓獲獎者感受到實惠(說一元錢是“實惠”,在高物價的今天就是笑話),也讓未獲獎者心態平衡,不眼紅不在意。這是給予學生“獲得感”的重要“民生工程”。至於何為“適量”,我們可以另行討論,此不贅言。

至於“扶貧助學基金”,同樣關乎“獲得感”,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對貧困生的“精準扶貧”因人而異,金額高過獎學金也是應該。不過我認為,校方“加大扶貧力度”也不應將獎學金預算統統挪到扶貧助學金當中。獎學歸獎學,扶貧歸扶貧,二者方式雖一,作用殊途,性質上也不一樣,不該厚此薄彼如是。

總而言之,我們學習不是隻為了錢,但我們需要相當的獎學金,需要一定的“獲得感”,可以既不至於庸俗短視,又能從中得到助推力。適量獎學金有何不可?(880字)

第七篇:泉州模擬題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每天下午五點,南京市鹽倉橋附近都會有一對老夫婦在道路停車帶搬凳子坐下,“人肉”佔車位,等待兒女開車回家,如果孩子回來遲,兩人就輪換著坐,直到孩子歸來。

針對此事,各方有不同反應。有的人感嘆,可憐天下父母心;附近車主氣憤又無奈:那是社會公共車位,不是他傢俬人的,但總不能出手對兩個人怎麼樣吧?老夫婦的兒女也很委屈:附近車位確實太緊張,但也勸父母不要這樣風雨無阻,卻拗不過兩位老人。

對於以上事情,你怎麼看?請你就其中某一個或某一群人的表現,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要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得抄襲。

在一定限度內給予溫情理解

南京市一位老夫婦“人肉”佔車位等待下班歸來的兒女,讓附近車氣憤又無奈。此事也引起社會不同的反應。我認為,在一定限度內,應給予中國的父母溫情的理解。

這對夫婦的兒女曾勸自己的父母不要風雨無阻,而結果是拗不過兩位老人。此時就不能以“沒素質”“自私”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事件,因為它涉及到了世間最真摯的情感——父愛和母愛。我們應當給予理解,騰出空間讓這份關懷潤澤到底。

當今社會的競爭激烈、壓力陡增是不爭的事實。贍養老人、養育小孩、工作應酬等等,讓如今的年輕人背上更重的責任。父母看在眼裡,也疼在心裡,為了能給兒女減壓,父母們也力所能及,所以才有北京外環父母凌晨4點為還在休息而要上班的兒女排公交,才有自發到公園為兒女相親的事情,再到如今的“人肉”佔位。

這群父母也並非不明道理。他們不是違章收費替人佔位,也不是故意要擾亂秩序。他們是在盡一種責任。兒女如此辛勤勞累,這些父母豈能安心在家嗑瓜子、看電視,而讓已經疲憊不堪的年輕人悠悠轉找車位?所以,那是一種出於本心的行為,我們應當看到其光輝的一面來自勵,感受到有人關心的溫暖,而非以一驚一乍的態度對待這其實沒有嚴重後果的事件。

當然,一個矛盾的興起絕非空穴來風,一定有它的內因存在。比如,這是否暴露了該小區的車位管理不力?是否可以因此興建停車場,解決居民的實際困難?相關部門應就此實地調查,看到事件透露出的一些東西。

固然父母之情需予以理解,但前提也是在一定限度內,尤其是法律限度,不是戴有至高之情的名義就可以為所欲為。為兒女出國而偽造護照、利用職位之便為兒女鋪路等等這類行為絕對不能容忍。舉著親情的大旗,實際上是玷汙這面潔白的旗幟。

而此次父母“人肉”佔位並沒有任何出格的行為發生,相反能溫暖人心而促進相關事宜的處理。所以在一定限度內,我們應給予溫情理解。(760字,有刪減)

第八篇:福州模擬題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臺灣愛樂樂團到大陸某市 演出,場地兩側不斷打出“演出中請勿攝影錄音”字幕。演出中,不少觀眾被精彩表演所感染而猛拍猛錄。在場地維持秩序的工作人員,發現誰違規,就用鐳射光筆直接照誰,被照觀眾有的自覺理虧,有的惱羞成怒,現場秩序時好時壞。演出後,愛樂樂團官方微博發出帖子,表明不歡迎那些不尊重藝術的觀眾。

對以上這件事,你是怎麼看?請你以網友的身份,對愛樂樂團、觀眾或工作人員的表現加以評論,表明自己的態度,闡述自己的看法。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完成寫作任務。不得洩露個人信息。

鐳射光射有悖於公眾藝術素養提升

愛樂樂團在大陸演出,為禁止觀眾攝影錄音,不僅不斷在場地兩側打出字幕,甚至用起了“鐳射光筆直射”這般野蠻的方法,然而收效甚微。我認為原因在於樂團負責人並沒有對此現象進行思考,只知堵住下游,卻不從源頭治理。

觀眾為什麼“頂風冒死”攝影錄音?歸根結底是喜愛這個演出,否則為何做這種吃力不討好之事?因此,愛樂的處理方式太過強硬,丟了觀眾的面子,還極有可能砸了自己的場子。

然而為什麼即使採取如此強硬的手段,大陸觀眾仍是屢教不改呢?我想原因一言難盡。

擺在首位的,便是觀眾對藝術的尊重程度,或是認識程度較低,對藝術與娛樂的概念,觀眾混為一談不作區分。在臺灣或是西方發達國家,交響樂被視作神聖莊重的高雅藝術,觀眾大多是瞭解並真心熱愛交響樂之人。他們不覺得曲高和寡,願意用安靜聆聽的方式尊重音樂和音樂家們。然而大陸觀眾中,這樣的知音比重恐怕不會太大。有多少人是衝著“臺灣愛樂樂團”的冠帽而去,又有多少人是為在門面上“提升”自己而來。他們或許覺得悅耳動人,卻不會意識到交響樂和演唱會的區別。對於他們來說,這都是娛樂,娛樂就該記錄下來與朋友分享。

轉型期中國的國民劣根性又何至於此?中國人不愛守規矩的習慣和大眾的僥倖心理,這一次不過是再次集體顯現而已。一個人過馬路、聽交響樂,或許會老實地遵守交規,靜靜聆聽;一群人扎堆,就會出現“中國式過馬路”的壯景,以及快門聲和屏幕亮光遍佈觀眾席的“盛況”。這也難怪工作人員會出此下策。

我想,愛樂若真想營造良好的演出氛圍,就該站在觀眾的思維上考慮和處理,而不是一句自視清高的“不歡迎不尊重藝術的觀眾”,不給人留一絲情面。這種“曲高和寡”的表態,只會將大陸觀眾推離交響樂更遠,有悖於音樂存在的意義,並對交響樂在民眾的普及造成一定阻礙。

若我是樂團負責人,那麼在每場演出開始之前,我會身著正裝站在舞臺中央,用溫和但有力度的語調,向觀眾普及有關交響樂的常識,讓觀眾理解攝影錄音對演奏者的影響。並且,搬出名家之語吧:“真正的音樂,是用耳朵聽、用心感受的。”

隨著西方古典音樂流入中國,越來越多的中國小孩學習西洋樂器,人們的觀念必將與時俱進。對待交響樂,也定會有更深入的認識,更真心的尊重。熄滅鐳射光筆,用溫和的眼神帶領大眾走向藝術的曙光吧。(940字)

第九篇:廈門三月市質檢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小王出生在一個大家族。每逢節假日,長輩們都會召集家族成員聚會,而小王對此不感興趣,經常藉故缺席。長輩們很不高興,小王也很苦惱。如今,有不少家族都面臨類似的情況,當地晚報“酉姓家事”欄目就此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家國情懷源於家族情懷

在宗法制家族無礙於歷朝歷代綿延之後的今天,有誰會想到它也會成為爭議的焦點呢?當家假日長輩召開的家族聚會成為年輕一代人的苦惱,其本質是傳統文化的式微,更是青年人正在失去其根基之狀態。

的確,家族聚會自古而有之,想必不願參加之人也自古而有之,而如今爭議之所以激起波瀾無疑是因為如此之爭議已成為社會共同問題。作為年輕人,我可以充分地理解小王的心情——在面對一群自己並不熟悉的長輩關於學業、事業與嫁娶等一系列直接的發問時,會感到無所適從實屬必然;況且在人口遷移如此輕而易舉的當今,各地區,尤其是中原地區的宗族基礎早已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彼此漸行漸遠的同族人,能重聚首已屬不易,更別提相聚時的冷淡氣氛。小王的苦惱確有其根據。

但值得注意的是,長輩們召開家族聚會的時間選在節假日。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節假日其目的無非有二:緬懷先人和慶祝闔家團圓。當人人都在為“年味兒淡了”而嘆息時,家族的聚會無疑是一個散發著團圓氣息最大的發熱源。其次,從歷史淵源的角度探索,不難發現,不論是世界、國家還是地區範圍內,對人口一個重要的劃分就是民族。正因有了長期歷史形成過程和法律的條文保護,民族內部才自覺形成了一條無形的紐帶,民族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因此天然合理;同樣,作文民族的衍生體,家族同樣擁有其歷史存在的合理性。正如“姓氏”的存在,根本上是為了鞏固家族的緊密性。再者,回到現實意義,當下的家族體系早非古代時那般陰森可怖、男尊女卑、等級分明瞭,其更多時候只依靠血緣和一些極強的意識形態——長輩心中對後代們深深的掛念維繫。筆者認為,這點是小王應該承認的。故當從各個角度分析過後,不難得出,小王的行為首先是忽視了家族是幾乎一切傳統行為存在的基礎的事實,其次低估了宗族制度的普世價值。

正如前文指出,諸如小王一類的年輕人已不算少數才有可能形成的社會爭議,筆者認為雖然傳統家族觀念的確具有相當合理性,但如若始終不能夠讓年輕人接受,最終在年代上形成斷層,也是不可避免的事。

為此,除了(與其)通過小王的父母、長輩對其施加言語上的壓力,不如通過其他更溫和的方式讓年輕人不再牴觸家族聚會。引領他學習、瞭解家庭、家族在歷史中的演化過程應該是第一步,其次便是能平心靜氣地帶領他回味家族曾帶給他的美好感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這個時代最應該具有的家庭的關懷,發自內心的噓寒問暖。

作為小王,乃至小王代表著的新一代人,只有真正瞭解到了家族情懷的普適價值,才能最終上升到國的層面,擁有了“家”,才最終能擁有這個時代最需要的家國情懷。(1050字)

第十篇:泉州三月市質檢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耶魯大學畢業生辛德仁於1957年設立耶魯大學辛德仁獎,以鼓勵學生藏書。1963年的比賽,冠軍頒給一位收藏《火車時刻手冊》這類書籍的學生,而藏有二百部著名作家福克納的作品以及與福克納有關的書籍布羅斯基獲得亞軍。布羅斯基後來成為著名藏書家,他把藏書捐給東南密蘇里州立大學,而不是耶魯。

對於以上事情,你怎麼看?請就耶魯大學或布羅斯基的做法,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義,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完成寫作任務;不要套作,不要抄襲。

藏書精神超越名目之爭

1963年,耶魯大學“辛德仁”藏書獎出人意料,對火車時刻手冊的收集者青睞有加,令收藏研究了兩百多部福克納作品的布羅斯基屈居第二。後者雖功成名就卻難釋心結。自然,布羅斯基的怨憤並不違情悖理。但在我看來,大學這樣做,只是想讓藏書的範圍更加開放,給予藏書的名目更多包容,同時鼓勵藏書行為,令藏書的精神深入人心。

收藏什麼樣的書依各人的興趣而定,但藏書家們都為類似的目標而堅持不懈。而不論收藏什麼,都有一個共同意義:通過對同一類文本作品的收集,在時間的深度上和內容的廣度上,用整體性的分析、比較、整理等方法對某一類事物進行研究。若是用這一點衡量,火車時刻手冊和福克納的作品就擺在了平等地位上。畢竟“不入人們法眼”的火車時刻手冊,能夠以一個特殊的視角見證火車的發展、 城市的變遷乃至人們生產生活中的變革。時刻的分佈、停靠站臺的多寡、行程的遠近等能反映出火車作為交通工具的興起和後來在新型工具前的稍顯遜色、城市不同年代交通網的變化等諸多信息。鑑於資料的難得和完整,它在城市規劃研究者眼中的價值,絕不會低於福克納作品在文學研究者眼中的價值。

為什麼在大多數人眼中,火車時刻表捧得冠軍成了一場“意外”?人們的褒貶多少受到書冊自身價值的影響。福克納的作品——一個作家嘔心瀝血的創作,當然會比唾手可得的火車時刻表得到更多珍視。然而,“辛德仁”藏書獎不是頒給藏品,而是頒給藏書的人:他看到了你所忽視的火車時刻表的價值,他願意花力氣、用心思收羅這些小冊子並妥善保管,他甚至要在別人不理解的嘲笑聲中堅持他的愛好;所以他有理由拿冠軍,他有資格獲得對一個藏書者的充分肯定。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對於形形色色不計其數的藏書和藏書者,藏書獎正是這樣一個須容納百川的海洋。它的設立,不是為了評判優劣,論言褒貶;而是為了發揚藏書的行為和精神,鼓勵更多的人藏書讀書,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下做某一領域信息的集大成者。它的排名,不是讓藏書者們爭鋒,不是給他們藏品價值的蓋棺定論,而是讓更多人看到不同藏書的風采。

不妨給藏書的名目更多包容。藏書,作為一項愛好而言,不同的人各有所愛,正是多樣性成就了它的豐富;作為一項事業而言,不同領域各有需求,正是豐富度使它能為各領域作出貢獻。(940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