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记万源市大竹镇白杨溪村90后党支部书记陈瑞

四川新闻网达州6月13日讯(马发海 陈启娟)英俊的外表,做事风风火火,精明中透着能干。这是万源市大竹镇白杨溪村90后党支部书记陈瑞给人的第一印象。

一年多来,陈瑞带领支村两委一班人,开拓前进,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山区村治理得有声有色,让白杨溪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放弃事业当村官

大学毕业后,陈瑞走出大山,在上海市一家贵金属公司工作,月薪6000余元,后来又在离家更近的广安市高速公路办公室工作,月薪4000余元。在外的一步步打拼,陈瑞创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就在陈瑞的事业干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他迎来了人生中的转折点。

2017年,白杨溪村村支部选举党支部副书记前夕,有党员提出让有文化、有思想,见识广、有能力的陈瑞出任村党支部副书记。陈瑞犹豫了,说实话,他舍不得放弃如日中天的事业。白杨溪村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基础薄弱,没有村办企业,人心涣散,支部班子凝聚力差,软弱涣散。

家人们也不赞成陈瑞回家担任支部副书记这个芝麻官。但看到党员群众信任的目光,一种建设家乡的使命感让陈瑞站了出来,他毅然回家乡参选。

2017年5月,陈瑞高票当选为白杨溪村党支部副书记。就在陈瑞当选村党支部副书记几天后,白杨溪村与陈瑞年纪相仿的原党支部书记却毅然决然地辞职去新疆发展了。陈瑞不得不挑起了白杨溪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

同年7月,陈瑞被大竹镇党委任命为白杨溪村党支部书记。

誓言铮铮赤子情

“让白杨溪村人人有事做,户户能脱贫,这是我的心愿,也是我的工作。”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陈瑞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日夜思索着怎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白杨溪村穷,根子在路。陈瑞上任不久,就着手解决村里的基础设施水、电、路问题,对坑坑洼洼的通村路进行扩宽路面和硬化改造,陈瑞既是指挥员又是施工员,白天和乡亲们一起干活,晚上又带着村干部上门做占地群众的思想工作,没有资金他就跑相关部门寻求帮助。经过努力,陈瑞发动村民自筹资金4.2万元,争取国家投入300余万元,先后完成村道硬化3.5公里,社道硬化2.5公里,并新修社道1.6公里,彻底改变了村里以前没有一条硬化道路的窘境。

同时,陈瑞发动村民自筹资金2万余元,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5余万元,新建过河桥2座,保障了5个村民小组600余人的出行安全;争取上级投入资金17万元,建成300平方米的群众文化休闲广场,并争取扶持资金安装太阳能路灯15盏,提升了群众文化生活水平。

“党组织赋予我神圣的使命,群众寄予我强烈的期盼,我必须带领群众苦干实干拼命干,不达小康誓不还。”陈瑞这样说着,也用实际行动这样去践行着自己的一份份誓言。

心系脱贫情悠悠

工作中,陈瑞发动全村党员干部与群众摒弃“等靠要”的思想,激发自身的内生动力,发挥自己的造血功能,实现物质脱贫与思想脱贫同步,生活脱贫与精神脱贫双丰收。

陈瑞从致富带头人、大中专生入手发展党员3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2名,引导党员致富带头人通过领办、创办产业基地和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白杨溪电站落户该村,解决了5名贫困群众就业,依托宵月养殖厂专业合作,发动9户贫困户发展养殖业,每户年增收均在20000元以上。

脱贫攻坚关键在产业。在陈瑞的多方奔走下,白杨溪村不仅培育壮大了养殖业,还加快了基础设施与美丽新村建设的步伐。

如今,白杨溪村成立起了畜牧养殖业协会,户均养殖猪2头以上,培育养猪5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1户,全年共出栏商品猪225头,畜牧养殖业收入达100余万元;年均培训外出务工人员50余人次,转移输出劳动力200余人次,实现年劳务收入500万元。

2017年底,白杨溪村成功实施危房改造33户,易地搬迁顺利入住13户52人,人居环境改善也全面完工,全村群众住房安全得到了充分保障,群众人均收入由2016年底的3000余元增加至了2017年的6500余元。白杨溪村也成为大竹镇8个贫困村中第一个整村退出贫困序列、剜掉穷根、摘掉贫困帽子、百姓有致富路子的村子。

在陈瑞的带领下,白杨溪村无综治案件,社会事业进步很大,人民安居乐业,农民逐步走上了富裕的道路。然而,陈瑞并没有就此满足,他表示:“我做的工作还很不够,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一定要一如既往地全心全意为家乡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以实际行动带领全村父老乡亲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白杨溪里风光美,插上翅膀任我行。村民们都说,有了陈瑞这个领航人,白杨溪村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