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大學教育長曾鳴:“協同效應”是流量為王之後新的遊戲規則

湖畔大學教育長曾鳴:“協同效應”是流量為王之後新的遊戲規則

阿里巴巴集團學術委員會主席、湖畔大學教育長曾鳴在2018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提出“協同效應”的全新概念

“當未來會有1000萬快遞物流人員的時候,我們到底用什麼樣的方式讓他們發揮更大的價值,甚至當無人駕駛會取代更多人工的時候,人類創造力利用什麼方式發揮出來?”

在5月31日舉行的2018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學術委員會主席、湖畔大學教育長曾鳴分享了對於物流行業未來的思考,提出“協同效應”的全新概念,認為這是未來20年智能商業時代競爭最重要的標杆。

當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在峰會上宣佈,菜鳥要全力以赴建設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把中國物流成本佔GDP的比重降到5%以下。阿里巴巴和菜鳥將再投千億元來做這件事情。

“5年前,馬雲在菜鳥成立的時候第一次提出智能物流骨幹網,當時我們想象不出來,這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曾鳴在演講中談到,經過菜鳥所有合作伙伴過去5年的努力,特別是持續的探索和創新,對於智能物流骨幹網的本質開始有一些初步的理解,其核心就是一個社會化協同的網絡。

曾鳴指出,已經成為行業新趨勢的“新物流”,核心就是物流協同網絡,“未來的競爭,本質是用社會化協同的網絡取代傳統的供應鏈管理,這是一場深刻的革命”。

在曾鳴看來,過去20年的商業創新靠的是“網絡效應”,未來20年的智能商業將依靠“協同效應”,這是繼“流量為王”之後,互聯網下半場全新的遊戲規則,真正的競爭將聚焦在能夠創造最大協同效應的企業之間。

當前中國包裹量已達日均1.3億件,未來將達到日均10億件,菜鳥如何實現“全國24小時必達、全球72小時必達”?曾鳴認為,物流行業必須走向社會化協同模式,從封閉的供應鏈體系走向開放,通過協同打破傳統管理的規模不經濟,在更大範圍內進行更為深刻、及時、有效的合作,實現動態全局優化,個性化、低成本、快速度等全新的價值組合。

“智能物流骨幹網就是沉澱下來的那個共享的基礎設施”,曾鳴認為,這張網絡能夠讓更多人可以用社會化的方式協同,創造更大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