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的困境給個人的啟示:在職場,你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2016年上映了一部電影《倫敦陷落》( London Has Fallen ),講述了一個美國特工護送總統到倫敦聖保羅教堂,參加英國首相葬禮的故事。恐怖分子襲擊了多國領導人,整座城市陷入了混亂和癱瘓之中。

電影情節緊張,但畢竟是電影。對於基督教世界來說,現實情況是:倫敦真的陷落了!

倫敦陷落:500個教堂關閉,423個清真寺開張,倫敦已成倫敦斯坦

最近,在社交網絡,倫敦又成為弟兄姐妹談論的熱門話題:500個教堂關閉,423個清真寺開張,倫敦成了“倫敦斯坦”,穆斯林做禮拜的聲音蓋過了大本鐘的聲音! 1

在倫敦,一個個教堂倒下去,一個個清真寺建起來!

自2001年以來,倫敦各宗派的500間教堂已經變成了私人房屋、餐館或酒吧。

此消彼長,清真寺則在迅速擴張。海厄特聯合教會被埃及群體買了下來,改建成了清真寺;聖彼得教堂已經被改建成了麥地那清真寺;磚塊街清真寺是在前衛理公會的教堂舊址上建立起來的。

倫敦陷落:500個教堂關閉,423個清真寺開張,倫敦已成倫敦斯坦

伊斯蘭團體買下教堂,將其改建成清真寺或伊斯蘭文化中心。從遠處看,這些建築外型與教堂沒有多大分別。但仔細看,你會發現:十字架被拆除了,基督教裝飾被拆除了,清真寺獨有的裝飾加上去了。

在英國基督教衰敗的廢墟之上,擁有423所新建清真寺的“倫敦斯坦”就這樣建立起來了。 2

一個走向興旺,一個走向衰微。除了教堂數量變化,人數上的對比更加明顯。

倫敦陷落:500個教堂關閉,423個清真寺開張,倫敦已成倫敦斯坦

左圖的教堂和右圖的清真寺相隔不遠。

能容納1000多人的大教堂,只有20個人參加禮拜。只能容納100人的清真寺卻人滿為患,祈禱的穆斯林不得不佔滿了整個街道!

倫敦陷落:500個教堂關閉,423個清真寺開張,倫敦已成倫敦斯坦

倫敦陷落:500個教堂關閉,423個清真寺開張,倫敦已成倫敦斯坦

倫敦陷落:500個教堂關閉,423個清真寺開張,倫敦已成倫敦斯坦

一個18世紀的教堂,只有12個人來禮拜,而且還都是老年人!

四分之一的英國基督徒年齡超過65歲,而將近一半的英國穆斯林都在25歲以下!

如此下去,預計到2020年,參加禱告的穆斯林人數將至少達到68萬3千人,而每週參加聚會的基督徒則會降至67萬9千人。

不只倫敦如此,英國大多數重要城市都有大量的穆斯林人口:曼徹斯特(15.8%)、伯明翰(21.8%)和布拉德福(24.7%)。2015年,穆罕默德(包括Muhammad、Mohammad等)已成為英國最常用的人名。

基督教在下降,伊斯蘭教在增長。當活躍的穆斯林人數超過去教會的人數,基督教還能說是英國國教嗎? 3

伊斯蘭教何時傳入英國?

諸多證據表明,早在盎格魯-撒克遜時代,就有一些勇於冒險的穆斯林商人帶來了伊斯蘭教信仰。16世紀以後,海外貿易興起,英國與穆斯林的交往也頻繁起來。但總體上,在19世紀以前,穆斯林居留英國還只是一種個體的、零散的現象。

19世紀,大英帝國進入輝煌時代,北非、中東、南亞甚至東南亞的許多穆斯林地區成為帝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保護國。英國一些港口出現了大批穆斯林水手和工人。在倫敦和英國沿海的港口城市如利物浦等地也出現了小型的穆斯林定居區,英國本土白人皈依伊斯蘭教的現象開始出現,他們與穆斯林移民一起堅守信仰、興建清真寺,並翻譯出英文版的《古蘭經》。全英第一間清真寺於1860年在卡迪夫(Cardiff)建成。

倫敦陷落:500個教堂關閉,423個清真寺開張,倫敦已成倫敦斯坦

20世紀上半葉,大英帝國版圖空前廣袤,除了商人和水手,穆斯林留學生和穆斯林士兵也成為穆斯林移民的重要組成部分。英帝國治下的一些穆斯林上流社會的子弟也選擇前往英國接受教育。

20世紀50至60年代初,英國出現了較大規模的穆斯林移民潮。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戰後重建,經濟高速增長,勞動力嚴重不足,英國在穆斯林國家大量招募勞工;另一方面,二戰後一些英帝國殖民地獨立或出現民族解放運動,社會動盪不安,大量南亞穆斯林前往海外投靠曾在英帝國軍隊服役或已定居英國的穆斯林親屬。

60年代,英國雖然開始限制移民,但移民數量卻有增無減。此外,因國內戰爭和衝突造成的難民和政治避難者也成為移民的重要組成部分。

穆斯林移民增多,成為英國社會一股不可忽視的宗教和文化力量,他們建立清真寺作為宗教活動場所,成立社會和政治組織以表達和維護自己的政治權利。

20世紀60年代初,英國還只有十幾座清真寺,但到90年代中期,清真寺已達800多座。2016年,英國的清真寺已經達到1600座。

倫敦陷落:500個教堂關閉,423個清真寺開張,倫敦已成倫敦斯坦

穆斯林的增長主要透過移民和生育,亦有白人女子通婚成為穆斯林。

一方面,穆斯林生養眾多,另一方面,基督徒生育水平偏低,而且基督徒的孩子不一定是基督徒!

據英國國家統計局估計,英國穆斯林人口比其它人口增長率快10倍!

居民信仰成分的改變,必然帶來社會各個層面的變化。

倫敦已經遍佈伊斯蘭教法法庭。官方的伊斯蘭教法法庭有100個。這些新法庭拒絕自由和平等的價值觀,而這些價值觀則是《英國普通法》的基礎。

英國大學也在推動伊斯蘭教法。大學的官方指導原則稱“正統宗教組織”可以在舉行活動時讓男女分開。在倫敦的瑪麗女王大學,女性必須使用單獨的入口,並被迫坐在教室中,不得提問、不得舉手,就跟利雅得或德黑蘭的情況一樣。

英國駐沙特阿拉伯大使西門·克里斯皈依了伊斯蘭教,並完成了麥加朝聖,他現在自稱哈吉·克里斯。

在2016年5月的倫敦市長選舉中,45歲的巴基斯坦裔穆斯林、工黨候選人薩迪克·汗(Sadiq Khan)當選,成為倫敦歷史上首位穆斯林市長。

倫敦陷落:500個教堂關閉,423個清真寺開張,倫敦已成倫敦斯坦

讓我們再來看看基督教。

在第1世紀末,福音就已經傳至英國,在主後950年成為國教。

後來英國教會一度暮氣沉沉,直至18世紀衛斯理兄弟帶動大復興運動,喚醒了英國教會,挑旺了宣教熱忱。中國也從中受益,當時有很多傳教士遠渡重洋,來華宣教,比如馬禮遜、戴德生等。(分別回覆“馬禮遜”、“戴德生”,可查看其事蹟。)

可惜到了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令許多英國人摒棄基督教。科學實證和進化論思想逐漸取代傳統信仰的地位,促成人文主義和世俗化社會。英國教會不再注重宣講耶穌的救恩和研究《聖經》,參加主日禮拜的人寥寥可數,進教堂參加崇拜的信徒不到2%,且信徒日趨高齡化

於是,很多教堂因缺乏信徒而被迫出售成為博物館、賓館、超級市場,甚至清真寺。按照目前趨勢,今後英國將有更多的教堂關閉。

倫敦陷落:500個教堂關閉,423個清真寺開張,倫敦已成倫敦斯坦

但英國的清真寺,每逢週五,禮拜人數爆滿,兩大宗教的興衰形成鮮明對照。

現在,很多宣教士立志去中東等危險之地傳福音,道路艱難而且難見效果。如今就有大量的穆斯林聚居在倫敦、伯明翰等大城市,他們難道不是宣教的對象嗎?

歐洲本地的基督徒,以及去歐洲旅遊的基督徒們,完全可以抓住這些送上門來的福音對象。

大批穆斯林以難民身份來到歐洲,難以融入社會,但他們喜愛西方自由的空氣,他們能夠比較開放地思考和討論宗教信仰問題,這是傳福音的契機。

這是基督教的危機,但,這也是基督徒的機會。

當年英國大舉差派宣教士去世界各國,現在正是各國基督徒回報英國的時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