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馬雲:心裡住著風清揚但還不是風清揚

也說馬雲:心裡住著風清揚但還不是風清揚

馬雲舉手投足頗有風清揚的範兒

為什麼標題是“也說馬雲”,搞得我以前好像寫過“說馬雲”一樣?其實是最近《舌尖上的烏鎮》大火,大家都在評說馬雲為毛沒參加飯局。大家都已經評論了好多,而我今天才寫,因此就擬為“也說馬雲”。

眾所周知,阿里的員工都有個花名,除了曾經傳為阿里太子的俞永福之外。馬雲自己的花名叫風清揚,源於金庸著名武俠小說《笑傲江湖》的傳奇人物。在小說中,風清揚的人設為武功極高的孤獨王者。而在阿里的體系中,馬雲當仁不讓地是其中的王者。從這一點來說,兩者的人設還是比較相近的。

也說馬雲:心裡住著風清揚但還不是風清揚

風清揚其實是不願再和人出手的隱士

不過,風清揚之所以成為傳奇,有絕頂武功的因素在內,但更主要是因為他的超脫。超脫是一個人對人生和世界的一種境界,而一個人的境界高低,其實與其個人能力的大小並沒有直接關係。但如果一個能力極大的人同時境界又極高,那麼更容易被凡人所追捧。風清揚作為一個超一流武林高手,重操守不拘小節,空有一身可爭霸武林的本身卻又淡泊名利,在這個人人爭名奪利的紛亂江湖中顯得格外不同,因此才能享有崇高的盛譽。

有人說,馬雲不參加烏鎮大佬們的飯局,就好像風清揚不屑於參加桃谷六仙的聚會一樣。但事實上,風清揚清雅但不孤傲,他只是看淡了江湖和世間的名利,而不是看不起憨厚有餘的桃谷六仙。因此,我們在《笑傲江湖》中看到,即便在面對令狐沖一個年輕後生,風清揚也沒有擺出一點點老資格的譜。不只是桃谷六仙,就算是少林、武當的掌門人,抑或是武林盟主親自擺下私家盛宴,風清揚同樣也不太可能會前往。

假如風清揚遇到了類似馬雲烏鎮飯局被孤立的質疑,那麼面對各種傳聞他頂多是呵呵一樂,不予回應。然而馬雲畢竟不是風清揚,他還是公開回應了。

也說馬雲:心裡住著風清揚但還不是風清揚

有時大佬的飯局也是大家難得聚在一起擼串

應該說,馬雲的回應還是很有水平的。他先是高屋建瓴地表示“烏鎮是思想交流的場所,而不是隻關心飯局、八卦”,站在全世界的高度上批判了各家飯局拉山頭的低級趣味,立刻樹立起正能量的形象。然後解釋他缺席的原因是“他們沒有請我”,明確地指出責任在他們而不在於我。最後傲氣地扔出一句:“就算請了我也沒時間”,因為他通常都是“宴請歌星、國王、總理”,顯示自己的社會地位遠非丁磊劉強東王興之流可比,本不屑於參加他們的飯局。

馬雲的回應說了這麼多話,都是在試圖說服外界相信他沒有被孤立,以及他不參加烏鎮飯局的合理性。這表明他的還是非常在乎外界看法的,其實這和馬雲的性格非常相關。

也說馬雲:心裡住著風清揚但還不是風清揚

電影中,馬雲也是主角

馬雲是個性張揚、不甘寂寞的人,加上近年一路非常順風順水,內心自然難免有所膨脹。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自行搜索馬雲說的各種語錄,便是其心境的體現。在這樣的心態之下,馬雲到哪裡都想要主角光環,連拍電影也是妥妥的絕對主角,自認為超級大佬去參與別人的半公開飯局成為一個配角,顯然無法接受。即便主持飯局的不是和他過節的丁磊,換成張朝陽等其他人,馬雲也不太可能參與。除非這個人輩份比他高或者權力比他大,在企業界可能也就柳傳志、褚時健、張瑞敏和過世的魯冠球等少數大佬,能夠有這樣的資格。

也說馬雲:心裡住著風清揚但還不是風清揚

看吶,東興幫的扛把子們在開會

與馬雲“不屑”參加的態度不同,事實上風清揚是不太可能會遇到馬雲烏鎮飯局這樣的質疑,因為既然已經退出江湖,那麼風清揚根本就不會去參加什麼五嶽盟主大會。也就是說,穿越到今天的話,風清揚是不會出現在烏鎮湊江湖熱鬧,飯局一事自然與他無關。

從心理學來說,人是矛盾的結合體。想象中的自己,與鏡子中的自己、別人眼中的自己,有著不小的差距,甚至可能截然相反。或許馬雲的心裡確實住著一個偶像風清揚,但實際上卻始終不能像風清揚那樣放下江湖名利,在旁觀者看來他可能與爭搶五嶽盟主的各派掌門長並無不同,只是他的阿里門派勢力更加強大一些。這就好比我們在批評頭條總給自己推薦低俗信息時,常常被人引用的那句話那樣:嘴上說不要不要,但身體卻很誠實。

也說馬雲:心裡住著風清揚但還不是風清揚

超脫的終極境界: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真正能理解風清揚的人,很可能只有陶淵明瞭,他說: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風清揚和陶淵明還是有些不同,陶淵明比風清揚還要隨性平和,因此過得更加自由快樂。當馬雲還在嚮往著風清揚時,或許風清揚卻在無比羨慕著陶淵明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