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北汽為何被強配對?為什麼大家認定了吉利和北汽有故事?

吉利北汽為何被強配對?為什麼大家認定了吉利和北汽有故事?

眾人看好吉利北汽配對成婚

最近幾天各家媒體、自媒體爭相揣測。車與輿發文《李書福野心四起,吉利、北汽雙雙否認或許只是"煙霧彈"?》, 36氪的朋友們發文《吉利收購北汽?二者聯合闢謠,然而炸出了想象無數》,中國經營報車視界《否認"聯姻"曬"恩愛 " 吉利入股北汽傳聞待深思》,車聚網《吉利收北汽是胡說八道,那要是介入混改呢?》;亞訊車網《"被"組CP,北汽和吉利"緣"何心動?》。

這些報道全部是在雙方否認傳聞後,被編出來得評論。

吉利北汽為何被強配對?為什麼大家認定了吉利和北汽有故事?

更有意思的是名為""的,甚至出了一篇《我們該如何解讀吉利洽購北汽股權傳聞》,幫助大家解讀這些被否認的傳聞,一時間真的會讓雙邊的新聞發言人感受到百口難辨。

甚有人猜測,合作事宜怕影響了雙方的股價。影響資本合作。呵呵,雖然北汽集團還沒有整體上市,旗下只有一個福田汽車的上市殼。但顯然百姓們已經把心操上了。

為什麼大家認定了吉利和北汽有故事?原因很簡單,吉利和北汽的聯姻,有利於雙方雙贏。

北汽需要吉利馳援,加強與奔馳的關係

我們說是北汽集團,其實就一個北京奔馳掙錢,其他的自主品牌福田、紳寶、新能源、銀翔、昌河、海納川等零部件全部虧損,另外一家合資業務,北京現代原本是盈利的,但去年受到中韓關係影響,也虧損嚴重。可以說,北汽就是靠奔馳養著的,以前現代還能供給個三瓜倆棗的,但現在也不成了。

如此倚重,但北汽是奔馳的下游製造商,說好聽了叫合作伙伴,而實際就是蘋果和富士康的關係,富士康得供著蘋果。北汽有兩件法寶吸引戴姆勒合作。

第一是中國市場,第二是放鬆持股比例。

縱觀全球市場,中國已經成為奔馳的最大單一市場。戴姆勒集團就公佈了2017年的整體銷售數據,去年全球銷售了230萬輛奔馳車,其中約59萬輛賣給中國大陸,整個歐洲銷量賣了95萬輛。而且關鍵的是中國市場增長速度為25%強,而在其他國家市場僅不到6%,甚至更低。可以說北汽靠奔馳,戴姆勒也靠中國市場了。

奔馳一直想通過入股北汽,從而間接提高自己在北京奔馳的佔股份額。奔馳想提升其在北京奔馳中的持股比例,因為國家限制,只能五五開。2005年還是戴姆勒-公司時,戴克宣佈在北京的持股比例將從42%增加至50%。2013年底,北汽集團自豪地宣佈,增持1%北京奔馳(生產)股份,實現51%控股。但其實北汽沒向外界宣揚的是,奔馳對於增持到51%北京奔馳銷售公司股份。此外奔馳還買入了北汽的股份,從而使自己間接持股比例突破了50%限制。而且北汽居然還獲得了和奔馳交叉持股的權利,但北汽在戴姆勒持股可以忽略不計。

吉利北汽為何被強配對?為什麼大家認定了吉利和北汽有故事?

如果能讓自己在奔馳有一定話語權,會給北汽爭取到更多的機會和業務幫襯。吉利現在是戴姆勒公司的大股東,若北汽能用到這個身份,自然不會差。

吉利需要把自己融入到更大的汽車圈裡

吉利在二級市場買了不到10%的戴姆勒股票,但奔馳壓根還不認你,不給你董事席位,不跟你談技術合作。把你當作一個炒股的看待。吉利可是融資借錢買的奔馳股票呀,這利息,挺不住呀。如果不能換代點實惠的業務機會,持這些股靠分紅得力顯然不夠支付利息的。如果這種股東身份給了北汽,則可能會完全不同,北汽有官方背景,而且還是奔馳現有的合作伙伴。

有中國市場誘惑戴姆勒,再加上大股東身份,北汽吉利雙劍合璧可以說是再好不過的雙贏。北汽可以通過股東地位獲得更有保障的技術支持。可能改變自主品牌虧損的尷尬局面。

吉利北汽為何被強配對?為什麼大家認定了吉利和北汽有故事?

吉利如果換成北汽,則可以打開合作缺口。

李書福說過未來汽車企業只有四五家存活下來,我們掐指一算,豐田、通用、福特、奔馳、寶馬、大眾、菲亞特,這就已經七家了,顯然沃爾沃沒有在李書福預計獨立存活的名列中。如果不能獨立存活,就融入到一家未來的巨頭中。從這個角度思考,吉利買北汽,還是北汽買吉利,都會讓這局棋更大。

如果不是,說了又有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