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軍中之花的日本關東軍,面對蘇聯的進攻時為何不堪一擊

日本關東軍作為日本陸軍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成立於1919年,在侵華戰爭中因為侵駐中東北金縣、大連地區的“關東州”而得名,關東軍在我國東北駐守期間,頂峰時期其兵力多達一百多萬人,由於戰鬥力極強且佔領東北長達幾十年,因此被日本軍部稱為“軍中之花”。

號稱軍中之花的日本關東軍,面對蘇聯的進攻時為何不堪一擊

關東軍作為日本軍部的榮耀,其前身是在日俄戰爭中發展而來的,1904年日本和俄國為了爭奪東北的控制權,在東北大打出手,最終以日本的全面勝利而告終。最終俄國將滿洲的鐵路、港口控制權及山礦的開採全部無條件轉讓給日本,日本隨後開啟殖民滿洲計劃,為了維護日本在滿洲的利益,日本派遣2個師團大約4萬人的兵力進駐東北。

號稱軍中之花的日本關東軍,面對蘇聯的進攻時為何不堪一擊

隨後日本為了進一步攫取在中國的利益,在1928年發動“皇姑屯”事件,炸死東北王張作霖,由於張作霖的死去,東北軍內部開始發生分裂,日本趁機發動進一步的攻勢。1931年9月18日,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東北全境,隨後成立偽政權“滿洲國”,此時關東軍可以說達到歷史的鼎峰。

號稱軍中之花的日本關東軍,面對蘇聯的進攻時為何不堪一擊

日本在東北不斷的蠶食中國土地後,慢慢嚐到甜頭,認為中國不足為患決定拿蘇聯開刀。1939年日軍和蘇聯紅軍在諾門坎發生激戰,朱可夫指揮蘇聯機械化軍團在諾門坎大敗日軍,造成一萬八千名日本傷亡,此事給日本軍部帶來極大的震撼,號稱軍中之花的關東軍再也沒有往日的榮耀,至抗戰結束日軍都沒有在挑戰蘇聯紅軍。

號稱軍中之花的日本關東軍,面對蘇聯的進攻時為何不堪一擊

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開始面臨兩線作戰,中、英遠征軍在東南亞開始對日軍進行反攻,美軍在中途島海戰中更是扭轉太平洋戰局,日本軍部為了阻止戰局的頹勢,開始將關東軍的主力逐漸抽調到南洋、太平洋等地,開始與美軍、英軍周旋,美軍在太平洋的奪島戰役中,打死不少關東軍。

號稱軍中之花的日本關東軍,面對蘇聯的進攻時為何不堪一擊

到了1945年的時候,大部分的關東軍都死在了太平洋戰場和東南亞的戰場上,在東北駐紮的關東軍只剩下空殼子,戰鬥力再也不能和當時的關東軍相比,因此蘇軍像秋風掃落葉一樣迅速擊敗日本關東軍,擊斃八萬多日軍,俘虜五十多萬日軍,這些俘虜被遣送到西伯利亞從事勞動,最終大部分都死在寒冷的西伯利亞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