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後的中國,什麼職業最火?

20年後的中國,什麼職業最火?

0

這類文章其實早已爛大街,不過你稍加總結,就會發現所有此類文章都基於兩套理論派系:

派系一:基於市場需求和稀缺性的變化;

派系二:基於科技的變革。

所以就有了:

基於市場需求和稀缺性變化,提出的Top熱門職業有:醫療產業、養老產業、健康產業、心理諮詢師…

基於科技變革,提出的Top熱門職業有:雲計算、大數據、虛擬現實、3D技術…

如果對比父母年代的職業選擇,你會發現,市場的變化和科技的發展確是兩條影響熱門職業的主線,但還有一條主線是人心的變化。

教師這個職業曾經一度被說成“臭老九”,那個年代知識匱乏嗎?教師稀缺嗎?是的。但是很少人去選擇這個職業,是因為人心搞的鬼。相信我,戰勝市場需求,戰勝技術革命,戰勝理智的,唯有人心。

1

那個年代的職業選擇就像那個年代一樣,匱乏又質樸。

2

8090年代的職場,也逐漸有了自己鮮明的特色。好友求職機構裡的學生,將金融諮詢和500強作為理想去向的佔去了半壁江山,我每每上課時都會先問,投行裡做什麼?500強裡哪類行業是你的目標?什麼部門什麼崗位是你的興趣所在?答不上來的佔去半壁江山。這一方面說明了朋友的機構是多有存在的必要,但也說明了大家都在追求一個東西,這個東西是模糊的,是社會通過無形的力量告訴你該去追求的,不是由內而外自發探索而來的方向。這又說明了什麼,在大家缺少實實在在的經歷和體驗時,有一種很強大的時代價值觀已經讓每個人默認了一個選擇。是什麼?

是像這個時代一樣,迫切的渴望外部的認可,追求金錢的自由和所謂的成功。

說到此處,我實在忍不住想分享我看到過的一段話,我是個記性極差的人,但是曾經看過白巖松在描述中國第一次在亞洲賽場上揚眉吐氣時的一段話,卻讓我每每遇到相似的情景都會很快想到那段話:

國門關了那麼久,大門一開,太多的方面我們都有距離要追趕,每個人心中都有或輕或重的自卑。這個時候的中國,需要一種勝利的鼓勵,證明我們自己能行,於是體育就遠遠超出了它本身的意義成為全民族關注的焦點。

我想,體育對於國家,工作對於個人,或多或少有點相似的意味。

3

之前與一個客戶聊天,她女兒高中畢業,已經被國外某知名大學錄取,但女兒堅持要推遲一年入學,因為她要去西部支教,她要去看看。真的就是這麼簡單:她想去看看。客戶說:女兒有自己的主意,我也隨她了。這短短的幾句話中,我嗅到了很多不一樣的味道:是衣食無憂的生活保障、是父母開明的態度、是兒女自由的思想。我相信20年後,這三件東西將會帶來職業選擇的巨大改變。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

最底層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在爸媽年代主導了職業選擇的方向;

中間層的社會需求,尊重需求,正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苦苦追尋;

20年後,追求自我價值實現的新新人類,該選擇什麼樣的工作?

我能看到的2個趨勢是:

  1. 金融諮詢500強依舊是熱門職業,因為不可否認,他們是能帶給人成就感,成就感本就是自我價值實現的一部分。同時,不可否認他們也是很有趣的工作,但是隻是對一部分人來說,不會像現在表現出來的這麼多。

  2. 會有一些本身就很有趣味的工作浮上熱門職業榜單:藝術類、文學類、運動類、人文關懷類。

興趣將逐漸迴歸真實

熱門將逐漸代表心之所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