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元買來的認購證被炒到1萬多元,令他成為中國最早的億萬富翁

提到開能環保,熟悉資本市場的人不會不知道其董事長瞿建國。這位申華實業創始人,帶領企業登陸資本市場,成為“老八股”之一,後因股權角力淡出;移居加拿大卻又回國,成立開能環保專注淨水行業,並登陸創業板宣告“復出”。此番定增原能細胞,意味著這位“中國最早億萬富翁”開始了人生第四次創業。

30元買來的認購證被炒到1萬多元,令他成為中國最早的億萬富翁

瞿建國是上海土生土長的本地人,由於家貧,十一二歲時,母親把他送去學木匠手藝,結果他很快出師並在16歲成了木匠師傅。1973年,19歲的瞿建國開始創辦鄉鎮企業“橋弄木器廠”,到1983年,他領導村辦企業實現產值千萬元、利潤超百萬,聞名全國,這家企業到現在已生存了40多年。此後,瞿建國當上了孫橋鄉人民公社副社長。

“當時孫橋鄉有300多家企業,七八千工人,處於散亂差狀態,我有個念頭,為什麼不搞合作社、搞企業集團?”1983年,公社搞了個工業區,把分散的企業集中起來,形成一個企業聯合體,短短兩年,公社工業產值就突破了億元大關,成為中國農村首批“億元富鄉”,瞿建國並不滿足,“總想著這種模式存在天花板,於是開始設想新的模式,這才吸引了全國4個省市的26家企業形成了聯合體”,於是成立了以生產經營漆包線為主業的上海申華電工聯合公司(申華實業前身)。

30元買來的認購證被炒到1萬多元,令他成為中國最早的億萬富翁

申華電工是中國證券市場最早發行股票的公司之一,當時,申華電工又被稱為“三無概念股”。瞿建國為了股票上市之事經常跑證券部,該部負責人希望瞿建國幫忙推銷股權認購證,瞿建國又自己解決掉1000張認購證的“包袱”,後來,30元一張的認購證被炒到1萬多元,瞿建國因此成為中國最早資產達到“億萬富翁”級的人物之一。1992年申華電工改名申華實業,初嘗資本市場滋味的瞿建國漸漸發現,三無概念給申華帶來很多不便。

謀求改革創新的瞿建國,開始在資本市場上與諸多大鱷博弈,然而資本市場競爭之烈,超出了瞿建國當時的預想,迭經變動起伏之後,這為“老八股”的創始人毅然決定退休並去了加拿大,結果意外發現了一個商機:國外的生活理念、環境意識、家庭健康意識和國內完全不一樣,國外的水質非常好,他們的標準是,打開水龍頭水可以直接喝,但每個家庭仍然會配有水處理設備。也許是商業敏感性和社會責任感,2001年,47歲的瞿建國決定回國再創業。

30元買來的認購證被炒到1萬多元,令他成為中國最早的億萬富翁

回國後,瞿建國成立開能環保,切入淨水器行業。2011年,開能登陸創業板,如今開能的產品已經進入上海迪士尼園區等地,成為全屋水處理行業的領先企業。 “做企業眼光要長遠,最好看到十年、二十年以後,未來二三十年,節能環保、醫療健康、生態農業和養老產業,將成為中國人最需要的四個產業方向。”瞿建國說,正是出於這樣的理念,一個偶然的契機,讓瞿建國轉入健康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