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即將到一年端午節

又即將到一年端午節

又即將到一年端午節

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裡黃驪時一弄。猶松。等閒驚破紗窗夢。——宋 歐陽修《漁家傲》

又即將到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了,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是我國傳承二千多年的習俗,在古時候,中國這個傳統的節日裡,不同地域雖然有著不同的節日習俗,但基本家家戶戶都要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上山採青,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看賽龍舟等。

猶記得小時候,我那時還不知道端午節,來自蘇北家鄉的外婆也從來不叫端午節為端午節,她總說:“端陽節端陽節”,而我只知道每到外婆說端陽節要到了,那我就特別高興,因為可以吃到香軟可口、百吃不厭的棕子了。在端午節的前兩天,外婆就會開始包粽子了,第一天先把自家的糯米篩選一下,晚上用橫排頭水庫的水把糯米、紅豆、綠豆分別泡上,第二天清晨就去水庫管理處駐地菜市場購買較大的蘆葦葉,回家把蘆葉洗乾淨浸在水裡,然後就開始準備大棗、臘肉丁等材料,當所有材料都準備好了後,就正式開始包粽子了,首先,將兩片蘆葉疊起來,摺疊成漏斗形狀,然後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滿。再按口味分別放入紅豆、綠豆、大棗、臘肉丁等,然後將餘下的粽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粽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粽子葉把粽子裹緊,注意,卷的時候要儘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最後用蒲葉撕成的繩子把粽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著簡單,新手做起來特別難。我第一次包的時候,前面都做得很好,但裹線的時候我想把粽子裹緊,卻總是漏米還散了,我試了幾次終於包好一個粽子,形狀還怪怪的,最後我徹底放棄,不給外婆添亂了。安靜的坐邊上,等著外婆包好粽子煮給我吃。後來,讀書了才知道,端午節又叫端陽節,而且還有一段古老而又動人的來歷呢!相傳五月初五,淚羅江邊,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因他的祖國被秦國侵佔,哀民生之多艱!心如刀割,投江自殺,百姓們為了紀念我國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和他的愛國精神!紛紛拿出飯糰、雞蛋投入江中祭奠他,後來百姓們又想出用樹葉包飯糰,外纏綵帶的辦法,這就就是棕子的由來了。

端午節當天,外婆一大早又會去菜市場買一把艾葉和菖蒲回來紮起,掛在門上,我問為什麼,外婆說能僻邪,能保平安,小時候不懂,讀書了覺得是外婆迷信,再後來有一次我身上發癢一抓紅一大片,醫生給開了藥很苦我一吃就吐,外婆就用端午節掛門上的艾葉菖蒲煮湯給我沐浴後就不癢了,當時我就覺得或許掛艾葉菖蒲的用處就在這兒。

端午節還要把屋子打掃乾淨,再房前屋後灑上雄黃水,防止毒蟲茲生,端午節喝雄黃酒,還是我看《新白娘子傳奇》才知道的,估計很多人都是這樣才知道的吧,端午佳節,白娘子飲下雄黃酒,卻現出原形嚇死許仙,這一經典情節只要看過就一定不會忘吧。其實很多地方都是不喝雄黃酒的,只在房前屋後灑上雄黃水驅蛇蟲鼠蟻,因為說喝雄黃酒對人體有害。

現今,吃粽子超市買,龍舟賽看電視,再也沒有那種過端午節的氣氛了,隨著社會的進步,城市的發展,現代年輕人也越來越不瞭解傳統的習俗,很多的習俗也得不到傳承,雖然近些年國家也在重視發展民族文化,但還是有許多的中國傳統習俗在慢慢的流失,直至掩埋進歷史的塵埃。

又即將到一年端午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