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腿”殲10C全新操作:力壓大長腿戰機,專克預警雷達!

近日,中國軍網英文網發佈國產3.5代戰機殲-10B最新照片,顯示其開始頻繁演練新戰術,正向全天候多用途戰機轉變。殲-10B戰機與殲-10C有較高的技術繼承性,殲-10B能實施的戰術殲-10C全部都能掌握。有空軍專家分析,空軍目前正在形成殲-10B/C、殲-16等擔當多用途戰機角色,殲-11系列戰機負責制空作戰的體系。但其實多用途能力,正是腿短的殲-10B/C戰機最大優勢,因為“大長腿”殲-11A/B戰機都不具備這一能力!

“短腿”殲10C全新操作:力壓大長腿戰機,專克預警雷達!

殲-10B戰機全新武器掛載方式曝光,殲-10C也完全可以做到。

此次曝光的殲-10B戰機掛載方式此前並不多見,尤其是以對稱方式在左翼下掛載了一枚鷹擊-91超音速重型反輻射導彈,右邊則掛載了一具大型電子干擾/對抗吊艙。至於機腹下掛載的大型副油箱,還是體現除了殲-10系列戰機內油較少、作戰半徑較短的短板所在。

這樣的掛載方式是執行典型反輻射作戰任務的要求。也就是說,殲-10B/C戰機可完全憑本機裝備,對地面預警雷達進行全頻壓制干擾,並對其精確定位。然後在距離雷達陣地100多公里以外,一般也是在地面防空導彈射程之外,殲-10B/C戰機就可輕鬆發射鷹擊-91導彈,對雷達等探測設備進行繞開正面的側面攻擊!

“短腿”殲10C全新操作:力壓大長腿戰機,專克預警雷達!

中國空軍反輻射導彈擊中地面雷達的瞬間。

此前,殲-10B/C戰機也多次掛載鷹擊-91導彈執行反輻射演習任務。但那時它們沒有同時掛載大型電子干擾/對抗吊艙,負責壓制地面雷達並對其精確定位的,一般是飛豹戰鬥轟炸機。殲-10B/C戰機一般在接到飛豹戰機實時傳輸的目標數據後,再發射導彈進行打擊。

現在,殲-10B/C戰機自己同時掛載電子吊艙和鷹擊-91導彈,說明中國空軍經過實踐已將該型戰機確定為反輻射作戰主力戰機。殲-10B/C戰機的信息化能力和突防能力遠超飛豹戰鬥轟炸機,所以由它們自己同時執行壓制、定位、打擊地面預警體系的任務,成功率只會更高。

“短腿”殲10C全新操作:力壓大長腿戰機,專克預警雷達!

這兩架殲-10C戰機的掛載方式,可執行更全面的對地攻擊任務。

鷹擊-91導彈導引頭專門針對“愛國者”等反導導彈裝備的雷達設計,戰鬥部約重150公斤,速度2-3馬赫。也就是說,它從發射到擊中100公里內的目標只用2分鐘。不過,多用途戰機能執行的任務顯然不限於反輻射,還需要對地面、海面固定、移動目標都具備精確打擊能力。

殲-10B/C戰機就擁有掛載國產二代激光制導炸彈、KD-88空地導彈、鷹擊-83K反艦導彈的能力。因此,在殲-20、蘇-35、殲-11B等四代、3.5代、三代機肩負起奪取制空權的任務後,殲-10全系戰機有向多用途戰術攻擊機轉型的跡象。況且,目前中國空軍裝備量極大的殲-11A/B戰機,雖然有著雙發重型設計,作戰半徑遠超殲-10,卻唯獨沒有多用途作戰能力。

“短腿”殲10C全新操作:力壓大長腿戰機,專克預警雷達!

殲-11A/B戰機只能乾製空、護航的活兒。

殲-11A/B戰機完全繼承了蘇-27戰機機體結構脆弱的“軟骨病”,不但機體強度和壽命較差,更關鍵的是沒有重載掛點。也就是說,除了空空導彈、小型吊艙、火箭彈發射巢等輕量化武器設備,殲-11A/B戰機連副油箱都不能掛,更不用說重達600公斤的鷹擊-91導彈了。或許只有250公斤級小型激光制導炸彈可以掛,但卻缺乏相關火控軟件和系統。

所以在殲-16多用途戰機裝備數量多起來之前,中國空軍能執行高強度對地、反輻射攻擊任務的,還是那70來架蘇-30MKK戰機。飛豹戰鬥轟炸機由於機載電子設備老舊,無法有效突破密集防空網絡,如今已逐步向專用電子戰飛機轉型。

“短腿”殲10C全新操作:力壓大長腿戰機,專克預警雷達!

在進氣道下同時掛載電子吊艙和空地導彈的蘇-30MKK戰機。

殲-10B/C戰機雖然航程較短,武器掛點也不如殲-11A/B戰機多,但可通過空中加油、加掛副油箱來延長作戰半徑,而且掛點承重能力要大得多。它們的9個掛點中,7個都可以掛載鷹擊-91導彈、激光制導炸彈等大傢伙。

尤其是殲-10C戰機,其有源相控陣雷達可主動對抗大多數地面干擾設備,外掛的電子吊艙只需捕捉分析地面預警雷達信號,進行精準定位後,就可發起導彈攻擊了。

“短腿”殲10C全新操作:力壓大長腿戰機,專克預警雷達!

殲-10B戰機掛載鷹擊-91導彈進行低空突防。

通過最大限度挖掘殲-10B/C戰機的多用途潛力,中國空軍為這款國產單發中型3.5代戰機找到了新定位。雖然殲-10B/C戰機無法像殲-11、蘇-35戰機那樣全程參與繞島巡航任務,但其能在未來實戰中發揮的作用卻一點也不遜於雙發重型戰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